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祸事不断的24小时(亲子博客首页)

(2008-11-06 13:20:36)
标签:

小可爱妈妈写

口腔敏感期

咬人

孙瑞雪

育儿

分类: 成长日志

现在回顾刚刚过去的24小时,心情真是沮丧,小可爱“制造”了很多麻烦:

咬了两个小朋友;

两起咬人未遂事件;

打了一个小朋友一巴掌;

去超市啃了一个大橘子,赔了一块三;

因咬人,被人家的保姆打手了

……

除了橘子的问题,每一件事情都够烦心的,特别是咬人事件。大概是又要出牙了,所以牙痒痒。昨天下午,咬第一个小朋友是没有任何征兆的,人家也没有招惹我们,小可爱上去就抱着那个大我们两个月小男孩的头咬了上去,留下了一串牙印儿。今天上午,则是因为争抢着要坐一只泥塑小狗,小可爱气急了咬了轩轩一口,结果轩轩家的保姆就不停地打我们小可爱的手,当时外婆去帮小可爱推三轮车了,我在上班。刚才,午睡前,小可爱对我说:“小可爱在外面哭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轩轩奶奶打。看着她可怜的样子,我心里真的很难过。当然我对小可爱的“野蛮行为”也很生气,但是作为大人来惩罚孩子,我多少还是觉得不应该,毕竟小可爱只是两岁的孩子,对孩子“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也许我“护短”?祸事不断的24小时(亲子博客首页)

挨小可爱一巴掌的也是轩轩。因为轩轩比小可爱大两三个月,都还没上幼儿园,而轩轩家的保姆也比较能说会道,有时候就跟小可爱外婆在一起聊聊天,这样两个孩子渐渐熟悉了。昨天下午,小可爱走到小区中心花园,轩轩突然从背后冲过来,在后背上打了小可爱一下。小可爱目前是“绝对不能吃亏型”的,所以立刻转身就给了轩轩一巴掌。这一幕没有给保姆看到,如果看到,没准儿今天会更生气地打小可爱呢祸事不断的24小时(亲子博客首页)

在昨天发生了咬人事件之后,我特意又翻看了一下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知道孩子都有这么一个“口腔敏感期”的过程,不少孩子都会在两岁之前完成。小可爱就属于“口腔敏感期”发展比较滞后的孩子。小可爱出牙比较晚,一直到十一个月会走路时才出了第一颗牙,现在两周岁了,也才只有十六颗牙。这两天她很喜欢把手放在嘴里,又爱啃苹果、啃梨,所以我感觉她应该又要出牙了,正处于“口腔敏感期”。

但是针对她的咬人,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所以我只能告诉她“不要咬,实在要咬了,就咬妈妈吧”,毕竟两岁的孩子控制自己的生理影响比较困难。如果在外面,我们一定得更紧地跟着她,小心她再犯同样的问题。希望这个特殊的敏感期能尽快顺利度过!

 

附:摘自孙瑞雪《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咬人的故事

    晨晨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是大家心目中的小天使。但在满2岁8个月的那段时间,她突然开始咬人了。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看电视,突然,晨晨的妈妈恼怒地大喝一声:“怎么这么不象话!”就在妈妈扬手要打的那一刻,晨晨的表姐也惊叫了一声。她们俩先后被晨晨咬了一口!我赶紧挡住了妈妈的巴掌:“孩子可能到了咬人的敏感期。”说时迟那时快,我也被咬了一口!疼得我真想发火,但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把晨晨轻轻抱在一边。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做了充分的防备,晨晨不再能轻易地咬到谁了,她只好趁着和你亲近的时候咬你一口,有时咬不着手和脸,她就咬衣服,但她从来不咬不认识或不熟悉的人。

  一个多星期过去后,晨晨不再咬人了。我手臂上被她咬的那片淤血还在,跟孙老师沟通后我知道了:咬人的敏感期在2岁半到3岁出现,孩子咬时并无恶意,把他抱在一边就可以了。

  孙瑞雪:我们观察了部分2岁的孩子后发现,他们在咀嚼一些食物(如馒头、面包、硬一些的水果)时,口形和咀嚼的方式像老人,牙齿无力。显然,两岁以前他们吃的食物几乎都是稀软的。在长牙的敏感期,应该给幼儿提供较硬的食物让他练习咀嚼,他们常常会嚼了吐,吐了又嚼,但从不咽下,有时会被卡住,但幼儿会自我调整。

  口的敏感期在0——1岁出现,孩子尝试着用口(也包括牙齿)来认识外在的世界,发展他的认知能力。有的孩子敏感期度过得很好,1岁之后不再有这一特征,但很多孩子却在2岁左右开始“咬”人。这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东西,如大象的鼻子等,但效果不是很好,有时孩子会明确告诉你,咬橡胶不好,咬皮肤的感觉才好。咬皮肤似乎能很快满足这一敏感期,并让孩子迅速度过去。

爱咬人的玮玮

    前一天中午刚吃完饭,2岁的小男孩玮玮就把明明的手咬了。明明大哭着,玮玮满脸歉意和恐惧,语无伦次地为自己辩解,说是为一个玩具吵了起来,然后就用牙齿咬了明明。

    我觉得有点奇怪。玮玮是一个很乖巧、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平时没发现他有侵犯性行为,为什么会咬小朋友呢?解决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后,我突然想起,前几天曾发现玮玮在用嘴巴啃桌子,很是“津津有味”。当时我还以为他是无聊,就提醒他去工作。现在想来,玮玮可能是在用舌头和牙齿在感知物体,探索环境。

    第二天刚吃完加餐,几个孩子爬栅栏玩,玮玮也在其中。老师在旁边看着他,以防再次出现意外。玮玮正和洋洋跳垫子,只见他突然抱住洋洋在洋洋脸上咬了一口,速度之快让老师猝不及防!

    老师抱起洋洋,她脸上有了一圈牙印,而玮玮似乎没有意识到做了什么,愣愣地看着洋洋,不知所措。下午玮玮的妈妈来接他时,老师跟她谈了这件事,他妈妈很生气,说玮玮在家也咬爸爸的手。(文文)

 

孙瑞雪:

    我们发现一些2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用口腔即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应该在2岁以前完成。儿童出现这些现象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使儿童顺利补上口腔的敏感期。

    玮玮是在用“咬人”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拉下的口腔敏感期。我对他妈妈说:“这些天留意玮玮,给他提供可以咬、尝的东西,比如橡皮圈,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干净的、不同质地的物品等,以满足他的口腔的味觉和触觉。”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下,过了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发生玮玮咬别的小朋友的事。

    儿童无意中用牙齿、用口认识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齿攻击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长牙时要使用牙,舌头发育时要使用舌头,这是1岁左右孩子的特点,他们用牙不断咬、咀嚼东西,把东西塞满一嘴,但并不咽下。偶然也会把自己卡住,但很快就学会了调整。饼干、苹果都是孩子发展口腔的好东西。

    但很多孩子的这个敏感期滞后了。华亭的幼儿园里,好些孩子2岁多时这个敏感期仍未度过,他们最爱吃的水果是梨、萝卜(我们把萝卜当水果用),不爱吃高级的饼干(大概嫌太酥了),最爱吃又便宜又硬的那种。咀嚼时又专注又认真又满足。很多小床的边缘都被孩子们的牙齿啃坏了。然后,儿童会出现高度的宁静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