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bmiddle/4d3b1835t7a0412971654&690
教师的挫折管理
刊于《教育》杂志 2009年11期(上)
教师的职业是目的性很强的工作,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产生一定的心理挫折,往往不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教学。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加强对教师挫折的认识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挫折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的涵义:http://s16/bmiddle/4d3b1835t7a040a4e20ef&690
一是指人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如不能晋升职称、教学改革失败等。这些情境因素,也称为挫折情境。二是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称为挫折认知。三是指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紧张、躲避或攻击等,称为挫折反应。在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个因素中,挫折认知决定了挫折的特性。
教师的挫折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因素的限制,如地震、生老病死等;二是社会环境因素,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遭受的限制,如政治、经济、人际关系、管理模式的制约等。三是个人的生理原因,主要指个人的智力、体力、容貌以及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等;四是个人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意志力、自卑、内部动机的冲突等。
挫折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但人们对挫折反应的强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人一经挫折就一蹶不振、灰心沮丧,甚至精神崩溃;有的人却百折不挠,在逆境中奋起。挫折反应的差异性受到个体的抱负水平、个体的忍受力、个体对挫折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二、挫折的行为表现
1.攻击性行为
攻击是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产生的强烈的侵犯和对抗的情绪反应,是挫折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攻击性行为包括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
直接攻击是指将攻击行为直接对准阻碍达到目标的人或事物,如与阻碍自己的领导争吵,甚至动手。转向攻击是指当不能直接攻击阻碍对象时,将攻击行为转向某种替代的人或事物,这种攻击行为往往是寻找“替罪羊”。例如,某校长为加强学校管理,在全体职工大会上承诺自己将早到晚归。第二天一早,由于工程施工,他必须绕道而行,为了不迟到,他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迟到了。这位校长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他把教务主任叫来,找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狠狠训斥了一番。教务主任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冲出校长办公室,把教务员叫来并对他挑剔一番。教务员感到莫名其妙,自然是一肚子气,在他检查学生纪律时,恰巧一个学生迟到了,他就狠狠批评了这个学生。
2.焦虑行为
焦虑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受到威胁时激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是一种隐隐约约有害的预感。焦虑时一定会有不合理的思维存在,正是其不合理的思维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应。也可以说,不合理思维是焦虑的本质。焦虑对教师的教学、学习、生活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适度的焦虑水平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个体随机应变的能力,例如考试前适度的焦虑可提高复习效率,但焦虑过度或持续时间过久则会导致神经状态失调,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
2.退化行为
退化行为是指人们受到挫折时所表现出来与自己年龄或者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尤其是情绪方面的表达。例如,有的教师受挫折后,常常为学生的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退化的另一种表现是易受暗示,即人在受到挫折后,对自己丧失信心而盲目相信别人,或盲目执行某人的暗示。
3.妥协行为
一般认为这种行为方式既不具有积极意义,也不具有消极意义,而是个体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来应对挫折,以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妥协行为一般包括自我安慰、自我粉饰、成因推倭等。http://s15/bmiddle/4d3b1835t7a39cd644b6e&690
4、冷漠行为
冷漠是指个人受到挫折后,不以愤怒和攻击的形式表现,而是采取一种无动于衷的冷淡态度。实际上,挫折者绝不是没有心理上的不满和愤怒情绪,而只是将这种情绪反应暂时压抑下去,在外部行为上表现出沉默冷淡的样子。当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受到挫折,而又无法脱离这种工作时,往往会产生冷漠的反应,其结果是对工作丧失热情,以至消极怠工。
4,积极行为
生活中的强者,对挫折的承受力极强,不是被动的、无可奈何地面对困境,而是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努力摆脱挫折的困扰,利用挫折对个体的有益作用来提高自己的活动能量,增加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从逆境中重新奋起。
积极行为主要有升华、补偿、改变等。升华是指个体将痛苦、不安等情绪转化为奋发图强、争取上进的积极情绪的行为。补偿是指个体在某一目标上受挫折,暂时放弃这个目标,以另一目标的成功来加以补偿的行为。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青年教师由于急于求成,导致教学失败,从而产生心理挫折;他可以在班级管理教科研等方面积极投入,以寻求心理补偿,消除心理挫折。改变是指当个体发现目标难以实现时,主动降低目标和抱负水平,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行为方式。
三、教师挫折行为的管理
教师挫折行为是学校人力资源的重大消耗,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激励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教师的挫折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一般而言,挫折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优化教育环境,减少挫折源
在学校中,教师之所以受到挫折,这与校园文化环境不够完善、教育功能不够强大有关,需要优化建设。http://s14/bmiddle/4d3b1835t7a0417154c3d&690
优化校园的物理环境,尽量为教师提供舒适的工作场所;优化校园的心理环境,注重校园里的人际关系、集体舆论、校风、精神传统等软环境的建设;优化教室文化环境,塑造有利于师生交流的场景;优化校园的社区环境,让社区支持和参与学校的各种教育工作。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学校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很大,不当的政策或行为常常给教师带来挫折。下表是对天津市18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问卷的统计表,表中的数字显示出了学校领导的不当行为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对挫伤积极性的看法调查表
最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的项目
|
占调查对象的百分比(%)
|
1、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劳动评价不公正
|
85
|
2、学校领导对教师不信任,处处不放心。
|
81
|
3、生活上的实际问题长期得下到解决,又无必要的精神安慰。
|
69
|
4、学校领导对教师挑剔过多,当众批评,伤害教帅的自尊心。
|
63
|
5、学校领导忽视教师业务进修的要求,干涉教师参加正常的业务活动和社会活动。
|
66
|
6、学校领导用非所长,使人感到自己在学校里是多余的人。
|
52
|
2.进行教育和训练,增强挫折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是指人们适应挫折的能力,即遇到挫折时能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容忍力实际上反映了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培养教师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和坚持性,以提高对挫折的应对能力。
第一,正确对待挫折。首先,要认识到挫折具有双重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挫折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失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是挫折发生后不要灰心,应该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途径。这是一种对待挫折的理智性反应,是在积极的态度指导下所采取的积极性行为。
第二,学会适当发泄。精神发泄是心理治疗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受挫教师自由表达受压抑的情绪,如果想哭,就大声地哭出来,恢复理智。亦可在网络中寻找成就感,或暂时发泄的途径。
第三,建立帮扶机制。改善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职工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校园文化,在某个人发生挫折时,能迅速及时地获得他人的帮助。http://s5/bmiddle/4d3b1835t7a041832ad74&690
第四,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如果一位教师的心胸宽大,乐观向上,具有祟高的教育理想和远大的教育目标,他潜在的心理能量将会在整个心理活动和教育活动中迸发出来,从而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对教育活动充满兴趣,对教育对象充满热爱,使自己的工作和生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从而远离挫折。
3、形成正确归因,驱除不良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归因,对后续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若把成功归于内部因素,常感到自豪和满意;若把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使人感到内疚和无助;而把失败归于外部因素,则使人感到气愤和充满敌意;同时,若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和能力差,会降低在后续工作中的积极性;相反,若把失败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不好或不够努力等,则可能会提高以后的工作积极性,也可能一笑而过,但下次可能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凡遭受挫折者,都是需要关心、照顾的心理上的病人。学校管理者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受挫折的教师,让大家给予鼓励和扶持,表示理解和同情,分担他们的忧愁和烦恼,更多地关心其工作和生活。学校管理者还应该创造一种合适的情景,倾听教师的抱怨、牢骚、怪话,让他们有气发出来、有话说出来。另外,还可以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如调动工作、改变环境的氛围等。总之,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多用正面的措施引导,尽量少用惩罚性的措施来对待受挫折的教师。
4、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发展。教师遭遇挫折后,自我实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处于失衡状态,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自然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解决此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创造学习条件,帮助教师发展。教师遭遇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能力和技能上还有不足,因此,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就非常关键。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互帮互学,塑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培养出一支能力卓越、素质过硬和作风顽强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教师的受挫行为。
另外,还要处理好激励与挫折的关系。激励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挫折则压抑和伤害教师的工作热情,两者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没有激励就无所谓挫折,反之,没有挫折也就无所谓激励。
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面对,并付诸有效行动,才能战胜挫折。当阴云散去,红日当空时,你会为自己的超越而自豪,会为自己头顶的一片晴空而骄傲。
http://s15/bmiddle/4cc10a2845aa8b17bca6e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安·L·布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上海:华东师大出版
社,2002年9月.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车宏生等.心理学基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9月第二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