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第一名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283年间共745榜,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第一位科举状元为孙伏伽。孙伏伽,贝州武城人。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唐朝武德五年,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最后一位状元为刘春霖。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河间府肃宁县人,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据称,1904年7月,清廷举行了最后一次殿试,主考官吧入选的试卷拿给慈禧太后“钦定”。当时内外交困,忧心忡忡的慈禧太后正准备做七十大寿,想从科举之中得到一点吉兆。她首先翻开的是列为头名的试卷,文字清秀。慈禧看到后心里颇是欣喜,但是看到落款后却忽然不高兴起来。因为这张试卷的主人是朱汝珍,就是因为这个“珍”字,让慈禧想起来她害死的珍妃。于是,慈禧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刘春霖幸运获得状元。
刘春霖中状元后的第二年,科举考试废除,刘春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