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闲情偶记
闲情偶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25,752
  • 关注人气:42,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柏岭

(2014-08-28 06:28:22)
标签:

左光斗

阮大铖

独轮车

散文

太平天国

分类: 闲情偶记

黄柏岭

江淮丘陵西延至黄柏岭前,开始显出山的高峻——这山,是逶迤皖西的大别山。这黄柏岭,则是古桐城东乡人东进西出的一扇山门。山里人一般将女儿嫁到山外,山外人一般将女儿嫁到山里,往来走动,黄柏岭是必经之途。他们祖居黄柏岭下,走过黄柏岭,大多不过为了生计。他们平平淡淡,黄柏岭平平淡淡。倒是另几个打此而过的男人,使得黄柏岭遗迹沉重。

那是明天启四年的一天,一辆独轮车吱呀而来。车上扶辕远望的,是震惊朝野的左佥都御史左光斗。不过,几个月前他已削职为民,回到黄柏岭南约十里的老家左家宕。这个以天下为怀知识分子,早感到国家危机四伏,曾向神宗皇帝慷慨陈书,劝告他“今日之事,辽安则天下安,辽危则天下危;皇上御朝则天下安,不御朝则天下危。”做臣子的真是呕心沥血,话说得委婉,意见提得很低,但神宗至死都未听得进去。待神宗归天,明王朝迎来的仍是一个昏君,左光斗的遭遇,只能是罢官之后再下狱。他入狱入得很怨,这个素以清廉著称,为家乡赢来“气节之乡”美誉的清官,被罗织的罪名,反而叫受贿。

翻过黄柏岭便是他乡,左光斗此刻心情的沉重,可想而知。相传左公的坐车在岭头有千钧之重,坚硬的山石被碾出深辙,三百多年后,当年的印迹仍清晰可见。在山岭的半腰,左光斗移步路旁的小亭。这个无名的小亭,很早以前即为当地大户所建,以供来往行人小憩。往事历历,家乡缈缈,左光斗在亭中说了些什么,后人无人知晓,只知道他在亭中流泪不止,与乡人作别。知识分子是历史的向导,当他不能尽到向导之责时,自然只能尽流泪之责。阿谀则贵,持正则诛,左公的泪,悄悄滴在这历史的隐处。

左公坐过的这个亭子,后来反复倒了数次,但均为官方或民间修复。每一次修缮,都会有人刻石纪念,名义则是纪念左公。而官方参与这座亭子的修缮,当是左公离去几十年后的事了,因为他直到思宗年间才得以平反,获谥“忠毅”,奉祀乡贤祠。乡人为他的昭雪,三呼万岁,并将他的出身地更名作忠毅村。

先忠毅公打黄柏岭而去的,还有一个书生。他是忠毅公的门生和同乡,名震明史的阮大铖。此时的阮大铖正坐在京城,帮助魏忠贤置忠毅公于死地。黄柏岭下的人,祖祖辈辈都唾骂他禽兽不如,左公此时若想起他,心中也当别有滋味。阮大铖后来做了大官,成了南明王朝的兵部尚书。官很大,但国已很小。这个危卵小国,早被清兵杀得抱头鼠窜。再后来,阮大铖又改做清兵向导,一同剿杀这个可怜的国家。

又是几百年时光过去,黄柏岭上再一次人头如蚁。他们推着独轮车,载着家当和家小,蜂拥躲进山的深处。独轮车轮转在忠毅公留下的车辙里,但他们此时已忙于奔命,记不起忠毅公,记不起阮大铖,甚至记不起任何人。

——这是清朝咸丰八年,这个王朝开始被太平军追杀。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看不见一个尽职的官兵。替朝廷截杀“长毛”的,是章观甫、孙铁头等一批身怀绝技的当地勇士,他们被称作桐城“东乡三十六名教”。拼杀的结果,是有名“三十六名教”和无名的乡民,大多血溅岭前。

对朝廷来说,即便是“三十六名教”,也依然不过是无名之辈。在之后的数十年间,朝廷也并未给他们什么追封。他们的尸体,被乡民草草掩埋在黄柏岭下。这些纯朴的民间义士,提头向前时,为的是不给“长毛”让路,以捍卫家乡的一丝尊严,并无左光斗的国事之忧,也非阮大铖的利己之虑。义士们的坟今天留下来的也很少,为他们年年修坟的,仅仅是他们的嫡传子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