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菜子湖地名考释

(2014-01-21 22:04:07)
标签:

足迹

陈国

浔阳

所说

多得

文化

分类: 文史考虑

 菜子湖地名考释


1.孔通桐

    孔,洞也,洞从同。

    孔,洞也,洞者眼也,方言读若俺。俺,我也,吾也。梧桐互训。

    孔,通也。孔道,通道也。通,音近桐。

    孔,眼也,瞳孔。瞳,音近桐。

    孔,读若捆,捆者并也、合也,合者同也。

    孔,本义甚,读若剩。剩余,余者我也,吾也。梧桐互训。

    洞,窟窿,窟音近孔。

    吼,从孔,读若合。合者同也。

    同,合上也、盖上也,方言读若洞,比如:把盖子同(洞)上。盖上,方言又称为款上,比如:把盖子款上。款,音近孔。

    我一直怀疑,孔城就是桐城,孔城是桐城的旧治。

    2.桐通枞

    枞,读若总,汇总也,汇合也。合者,同也。

    枞,读若赠,赠者给也。给,从合,合者同也。

    枞,读若增,增者益也。同一、一同。

    枞,读若憎,憎者恶也。恶读若我,我者吾也,梧桐互训。

    枞,读若丛,丛者汇合也,合者同也。

    枞,读若存,存者,在也。在下,我也,我者吾也,梧桐互训。

    枞,读若纵,放也,放纵。放从方,方者并也,合并也。合者,同也。

    枞,读若棕,椶,栟櫚也。并、侣,合也,合者同也。

    枞,读若踪,迹也、跡也,人形从之也,与足履相同也。

    枞,读若从,跟随,方言称为“痛在后面”,痛读若桐。

    我非常怀疑,桐枞本一字,桐枞本一家。

    3.枞通松

    枞,读若丛,汇总、集中也。松,从公,公者集中也。在方言中,松树称为丛树。

    枞,读若纵,纵者放纵也,放松也,松弛也。

    枞,读若赠,赠者送也。送,读若松。

    枞,读若存,存者积攒也。攒读若赞,赞者颂也。

    枞,读若争。争者讼也。抬杠,本字就是争讼。杠从工,工读若公。

    枞阳就是松阳,这是有史料根据的。

    4.孔通枞、松

    孔,本义很,通恨。恨者恶也,恶者憎也,憎读若枞。

    孔,本义甚,从匹耦也,匹耦者从也、同也。

    孔,本义甚,读若胜,胜从生,生读若松。

    孔,本义甚,读若盛,盛从成。成功,松从公。

    孔,读若捆,汇总也。总,读若枞。

    孔,空也,松疏也。

    孔,读若恐,恐者悚也,悚读若松。

    孔城,是否有可能就是松阳?只是说可能。

    5.庐通桐、枞、松、孔

    庐,方言读若余。庐从户,从户的字“驴”也读余。庐,繁体廬,从盧,饭器也,筥、𥬔、籚、𥰠矣,相当于箩,方言称为饭箢子,准确的写法是饭筥子、饭籚子。奴,从女。乳,方言读若鲁,豆腐乳称为豆腐鲁。雨,落也。

    庐,读若余。余,我也,俺也。眼,洞也,孔也。

    庐,读若余。余读若侣,伴侣,合并也,同也。

    庐,读若余。余读若櫚,棕榈、栟櫚也,椶。棕,读若枞。

    庐,读若余。余,通吾。梧桐互训。

    庐,读若余,与通和,和读若合,合者同也。

    庐,寄也。寄读若积,积者丛也、同也。

    庐,读若奴,奴者童也。童的本义指男奴仆,童读若桐。

    庐江之水在哪里?搞不好,它指的就是桐枞的菜子湖。

    5.舒通松、桐、枞、庐、孔

    舒,读若输,输送。输从俞,读若余,庐也。

    书籍,积者合也、丛也。

    舒,放也,放松也

    舒,从舍,我也。俺也,眼,洞也,孔也。

    舒,从舍。施舍,送也(松)。给也,从合(同)。予也,读若余(庐)。赠也,读若枞(枞)。

    舒,读若疏,松疏也。疏,通也,空也。舒,读若虚,空也。

    舒,读若叔,椒从叔。巢,方言读若焦。

    舒,读若睡,方言读若困,音近孔。睡觉,觉读若交,巢,方言读若焦。

    群舒之地何在?庐江之水域也。

    6.巢通桐、枞、松、孔、庐

    巢,窠也。窠本从臼,孔也,洞也。窠读若孔。

    巢,方言读若焦。巢湖,方言读若焦湖。焦读若交,“五”的本义是交叉,五读若梧,梧桐互训。五读吾,吾通俺,眼也,孔也。

    巢,方言读若焦。孔者通也,一次称为一通,又称为一交、一高。礁,本字是矶、碛,读若积,积者集中也,汇合也,丛集也、同一也。

    巢,读若抄,抄者誊写,照原文写也。誊,读若桐。

    巢,读若窕,閒也,宽肆也。空也。

    巢,读若朝,朝又读若苕。苕,芋也,薯也。芋,读若余,庐也;薯读若曙,朝也。

    巢,读若炒,搅动,抄动。搅,方言读若熬,音近我。眼也,孔也。俺也,吾也,余也。梧也,梧桐也。

    巢,方言读若焦。睡觉,觉读若交,睡读若舒。

    庐江之水域何在?南居巢桐城之地也。

    7.菜通巢、同、枞、松、庐

    菜,采也,捋也。捋,读若庐。

    蔬菜,蔬读若舒。蔬从疏,通也,孔也。

    踩,方言读若曹,音近巢,比如:踩(曹)到一条蛇。曹,对偶也,侣也,合也。槽,洞也。

    菜,读若才,刚才、方才。刚读若杠,从工,松也。方,并也,合也。

    菜,读若彩,色也。吝啬,啬,方言读若丛。

    裁,制衣也,制割也,割,读若各。合,方言也读若各,不合(各)人。

    财,物资也。物,读若吾;资,读若枞。

    庐江之水域南居巢之地何在?桐枞之菜子湖也。

    8.子通桐、枞、松、孔、庐

    子,读若兹,兹者聚集也,合也、丛也、密也(方言读若五)。兹,方言读若护,比如:草都长护(密)之。

    集,方言读若子。

    子,孩童也。童读若桐。

    子,小也,少也,抄、炒从少,读若巢。

    子,子孙。

    子,籽,卵也,卵读若庐。

    子,读若自,我也,俺也,眼也,孔也。我,吾也,合也。自,读若枞。

    字,乳也,方言读若鲁,音近庐。又,字者生小孩也,生读若松。

    仔,克也,肩也,任也,胜也。克服,舒服。任者,荷也,读若合。胜任,胜从生,生读若松。肩,读若煎,熬也,熬读若我,我通吾、余。

    资,货也,积也,丛集也,合也。

    菜子湖,菜子乃是连绵词,庐江之水也。

 

 安庆地名考释(七):菜子湖

安庆地名考释(七):菜子湖

结论:

    (1)菜子湖古代又称独山湖。隋唐之前长江干流尚未南移,现在的菜子湖、连城湖、三鸦子湖、白荡湖(竹子湖)、广济圩连成一片,江湖一体。那时长江的北岸延伸到孔城一带,现在菜子湖边的松山可能只露出一个山顶,其它诸如嬉子墩、菜子墩完全淹没在水中。后来,长江干流南移,嬉子墩、菜子墩才露出水面。独山,指的就是当时湖中只有松山这一座山。所以,独山湖又称为松山湖。

    (2)松山湖,并非因为松山而得名。相反,松山是因为这个湖而得名。松山本来根据形状,民间称为笔架山,因为它座落在松湖中,才称为松山。在古代,枞阳称为松阳,松通桐、孔、庐,菜子湖这片水域远古可能称为庐江、桐汭、枞河,也可能称为松湖。

    (3)庐江之水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惑大家几千年。有人认为,庐江本在江南,就是现在芜湖附近的青弋江。但是,庐江郡治地长期在庐城,不选择附近的水域命名,反而选择远在江南的河流命名,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何况,当时菜子湖水域远比青弋江要大。青弋江过去是否称为庐江不重要,古代地名、山名、水名雷同的现象多得很。庐江郡的庐江应当就在治地附近,就是现在的菜子湖一带,但比现在的水域要大得多,还包括连城湖、三鸦子湖、白荡湖、广济圩等水域。谭先生曾认为是现在的白兔河,是不太正确的,白兔河只是这片水域的一个支流,庐江应当指这整个一片水域(包括支流)。

    (4)庐江因何而得名?窃以为,庐江得名类似九江。当时九江是指从武穴到黄梅冲击平原上的众多河流(九表示多),它指的是长江干流,当时这里的长江干流并不只一条。所以,当这九条河流演变为一条长江干流后,你就找不到一条河流称为九江。当时九江称为浔阳,所以,现在还有人把九江附近的长江干流称为浔阳江,它是长江干流,并不是支流。与此相类似,当时菜子湖一带的水域与长江干流连成一片,相当于长江干流。这片水域有很多条支流,比如:挂车河、龙眠河、练潭河(水沙河)、白兔河(罗昌河)等。所以,古人把这片大水域称为浍、泸,《鄂君启节》“逾江,庚彭蠡,庚松阳,入泸江,庚爰陵”,其中的浍、泸指的就是庐江,也就是菜子湖一带的水域。浍从会,支流汇合也;泸,方言读若余,遇也,支流在此相遇也。古代文献多假借,我们切不可固执地就字面进行解释。

    (5)为什么后来庐江称呼没有了?江淮一带,凡是支流都称为河,不称为江,庐江得名,是因为当时它与长江干流连为一体,相当于干流。它不是某一条河流的名称,而是菜子湖一带整个水域的名称。与此同时,各条支流还有自己的名称。当长江干流逐渐南移后,这片水域越来越小,最终与长江干流脱离,这样,原来的庐江实际上就不存在了,大家只分别称呼各条支流的名称。就如同九江,现在你也找不到九江之水了。

    (6)在远古时期,庐江郡还没有建立,这片水域可能还称为桐汭。桐通同,合也,各条支流汇合也;汭,各条支流纳入也。现在都说桐汭在广德,但它不可能是当年吴楚之争时的桐汭。吴楚桐汭之争因陈国而起,陈国在哪?怎么会跑到江南的广德?桐汭,应当就是庐江,也就是菜子湖一带的水域。

    (7)在远古时期,这片水域可能还称为巢、居巢。谭先生一直主张南居巢在桐城,指的就是这片水域。居巢是一个常用水名,古代的居巢应当不只一个,但放逐的居巢应当在桐城南边,居巢城很可能在现在的双港、练潭附近。可以肯定的是,居巢肯定不是指现在的巢湖,这一点是有充足史料根据的。

    (8)古代的枞阳镇在什么地方?一般都认为在下枞阳,但是,有几个地方实在感到困境。其一,下枞阳在长江边,古长江干流南移前,下枞阳很可能还在水里。按当时的情况分析,整个菜子湖水位可能要到孔城附近,汉武薄枞阳而出,枞阳应当在孔城附近才对。其二,可能下枞阳地势相对较高,就算当时它不在水里,枞阳镇偏于江边,也在桐城的最边缘,怎么会作为县治?古人择水而居,也应当在菜子湖北岸才对。在汉朝,菜子湖与大江连为一体,桐城主要居住地应当在菜子湖以北。其三,《元丰九域志》载宋代桐城九镇,却没有枞阳镇,这是无论如何都解释不了的。不管怎么说,枞阳镇也应当是当时的九镇之一。只有一种可能,九个镇当中有一个就是古代枞阳县治。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枞阳就是指枞阳镇。为什么它不能指枞阳县,而枞阳县治是另一个名字呢?枞阳又称松阳,而菜子湖过去称为松山湖,这中间有没有必然联系?枞阳,是不是指松山湖之北?如果真是这样,松阳很可能就是指孔城,而孔城非常可能就是枞阳旧县治。从文字学上看,孔、松两字是相通的,没有问题。很可能,枞阳古代并不是一个城市,而是指一片区域。问题是,现在的枞阳镇到底是何时发展起来的呢?对这个问题,本人非常困惑。

    (9)如果《鄂君启节》所说的泸江,就是指庐江,即菜子湖一带整个水域,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爰陵在什么地方?谭先生开始认为,爰陵指的是菜子湖中间的团亭(菜子湖又称团亭湖),但是后来谭先生改变了主意,转而认为泸江指的是芜湖附近的青弋江,爰陵指的是宛陵(现在的宣城)。他为什么改变主意?可能就是因为爰陵得不到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也是相当大的困惑。

    (10)嬉子湖,本来称为喜湖、喜子湖。关于张英那个故事,完全是瞎胡扯。在长江干流南移之前,现在的肖店还在水中,嬉子湖与菜子湖不分的,当时称为庐江、桐汭、松湖。长江干流南移之后,肖店一带露出水面,将这个水面分为两部分,当地人便将西边的称为西河、西湖,久之讹称为喜河、喜湖、喜子湖,建国后又改称嬉子湖。

    (11)白兔河,应当是一条支流的名字,但史料中对这条河的描述相互矛盾。大体,它应当在菜子湖的北边。现在将东边的水面分为白兔湖、菜子湖,这是有问题的,应当只有菜子湖。白兔,怀疑本字是白𡓦(白+毚),𡓦指水中高地。但是,字典中并没有这个意思,所以又怀疑它指的是巉,指突出的部分,相当于湖边很多地名中的“嘴”。

    (12)这个地方,是古代的群舒之地。群舒因何得名?恐怕和这片水域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舒通孔、松、桐、庐,舒地就是庐地。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3)为什么同一个水面,有着这么多不同的称呼。这是因为,古代的群舒之地有着太多的变故。本来,群舒内部就有不同的派系,各自就有不同的语言体系。加之后来先后依附于徐、楚、吴、越,不同的语系对这片水域自然就有不同的称呼,把后人弄得无所适从。

安庆地名考释(七):菜子湖



安庆地名考释(七):菜子湖



安庆地名考释(七):菜子湖



作者:老汉坐禅分享: 菜子湖地名考释 菜子湖地名考释 菜子湖地名考释  

0

菜子湖地名考释喜欢

阅读(19) 评论 (2) 收藏(0) 转载(0)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 枞阳陈靖

    白兔湖的得名似乎与湖东的兔儿山有关。兔儿山在枞阳义津境内,乡人俗称兔子山,又名吐秀山,山下有吐秀村。明末姚康即葬于该山。菜子湖应是明以后的名字,也许是民间俗称,未必有何深意。古时的庐江应该就是这里,也即是鄂君启节中的“泸江”。博主通过音韵的对比联系,令人思接千载,佩服!

    34分钟前回复(0)

  • 枞阳陈靖

    “古代的枞阳镇在什么地方?一般都认为在下枞阳”。此处不准确。认为古时枞阳在金下枞阳的观点,只是80年代一些人的观点,事实证明是错误的。有几点直接的证据:一是桐志记载枞阳镇旧有“古枞阳”石刻。二是枞阳达观山(实为苏家山)旧有汉武射蛟台,台上巨石留有天然足迹,古时治所当在蛟台附近。三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化流水
后一篇:文明劫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