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钱氏宗谱序
(2013-01-04 10:16:20)
标签:
资料论文集即将出版苏区续编文化 |
分类: 文史考虑 |
U=5~]0g
钱氏为皖桐鉅族,世远两汉江东,泽承五代吴越。自宋末吾祖万四公由浙之蜀阜戢翼桐邑,髙蹈东乡,以一人之身而八百年绵连子孙,历宋元、沿明清,棣萼兰芽,枝叶繁茂。其间才俊辈出,髙第联翩,冠冕辉映,彬彬文物。今在盛世,生齿日繁而居族日众,枞阳诸乡镇一族聚处,计有数万人口,甚或以姓名村。而转徙乡土、散在四海者虽人数莫详,其耆年宿徳诵之先人清芬、图史传绪,则称皖桐吴越钱氏。 A8Km8"
钱氏之出,武肃王《钱氏九州庙碑记》云:“我钱氏实黄帝之苗,彭祖之裔。”又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而西汉谏议大夫钱林弃官隐长兴县,子孙因居焉,实为钱氏始迁江东之祖。西汉凡七世,为林公、宪公、敞公、朔公、咸公、隐公、冲公。有《嘉泰吴兴志》、《湖州府志》、《乌程县志》、《吴兴掌故集》、《浙江通志》、《长兴县志》、《吴江县志》、《平望镇志》等旧志,可考钱氏之始著见于史者。东汉以降世次,唐末罗隐《罗昭谏集》有《钱氏大宗谱列传》,实本唐贞观间元修公应诏献所录家谱。其首篇《富春侯钱公列传》记钱让为“下邳乌程长(钱)林公七世孙”。罗隐所作列传二十二首,清人编其书妄删三首。以罗氏全撰,东汉至唐有十五代居长兴县,为让公、京公、宝公、睦公、秀公、广公、弥公、玮公、兴德公、伯仁公、肃之公、道始公、智昌公、瓛公、元修公。诸公之雄才英伟,又见于《晋书》、《湖州石柱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咸淳毗陵志》、《吴兴备志》、《宜兴志》。元修公长子孝憬公始从长兴迁临安,至武肃王之父宽公凡七世居茅山,为孝憬公、师宝公、仁昉公、硕亶公、沛公、宙公、宽公。武肃王《世谱序》、《吴越备史》、《十国春秋》、《履园丛话》均记茅山之清标气格、敕授荣尊。 $9: @M.
五代武肃王崛起吴越,保境立国,功在生民,德垂奕祀。王位传第七子,即文穆王。“吴越国三世五王”华宗茂族,烜赫昭耀,两唐书及《新五代史》等史籍记叙尤为详备。钱氏以国归宋,文穆王第十子靖宣公入宋曾移官数地,《宋史》本传记卒于“出判和州”任上。靖宣公第三子昭聪公官至羽林上将军,卒葬临安。昭聪公次子大理寺丞知歙州隐之公,始居歙地。《蜀阜存稿》、《歙州志》、《徽州府志》均有记述。北宋居歙县汝溪凡六代,为隐之公、九叙公、镗公、思齐公、守赟公、臻公。臻公第四子觷与其兄峃因牛山抗金之功而封侯,峃公封惠显侯,觷公封惠济侯。惠济侯始由汝溪迁居浙之淳安县蜀阜。南宋居蜀阜历三代,为觷公、大椿公、艾公。有《鹤林集》、《景定严州续志》、《新安文献志》、《淳安县志》、《桐庐县志》、《江南通志》对二侯之英烈甚作称颂。而从《融堂书解》、《慈湖遗书》、《齐东野语》、《宋元学案》、《御选宋诗》、《宋诗纪事》等书,又知蜀阜惠济侯一脉贤杰贵盛,学人竞出,科甲蝉联。 n~tb z"&
引举部分文献,惟证西汉至两宋列祖之洪源积庆、遗风余泽,不但宗谱所详载,另有史志述之甚明。近年翻阅旧邺架,溯流寻源,稽究事迹,撰《皖桐吴越钱氏千年世系考》数万言,余愈识钱氏有传信之史。 !YZKa-
艾公第三子万四公,讳烈,初居蜀阜,壮岁游侠淮乡,跋阅山川,卜居湖江之滨,为钱桐城始祖。万四公子孙衍为峦漕、蘖岭、松塘三支。至明代已析支分谱,各修支派。现存民国时期成书有峦漕七修谱、糵岭九修谱、松塘八修谱。三枝并茂,克绍前休,但“踵武繁衍,势难会合”。今枞阳宗亲又议举谱牒,殚力竭志合修之,实为四百年来皖桐吴越钱氏之盛事。奕珠参主其事,致信嘱余作文,尤感尊祖睦族、笃厚伦谊之心。诚如枞阳旧谱序所言:溯厥本始,实三派一源,而万四公则峦漕、蘖岭、松塘始祖,所谓百世不迁者也! s)KlKh
~$hR:I1
壬辰仲夏 吴越武肃王三十八世孙贵成拜撰 ,
前一篇:简化宋词:东风何处在人间
后一篇:桐城县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