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人都会
标签:
办法都会帷幕状况得了 |
分类: 文史考虑 |

九月二十五日,敕谕朝鲜国王,诏令如下:
你国虽介居山海中,传祚最久。近来倭奴一入,而王城不守,原野暴骨,庙社为墟。追思败丧之因,岂尽适然之致。或言王偷玩细娱,信惑群小,不恤民命,不修军实。启侮诲盗,以非一朝,而臣下未有进言者。前车既覆,后车岂可不引以为戒。惠徼福于你祖,及我师战胜之威,使王君臣父子相保,岂不甚幸。不知王新从播越之余,归见黍离之故言,烧残之丘陇,与素服郊迎之士众。噬脐疾首,何以为心,改弦易撤,何以为计。
朕之视王,虽称外藩,然朝聘社文之外,原无烦王一兵一役。今日之事,止以大义发愤,哀存式微,固非王之德责于朕也。大兵且撤,王今自还国而治,尺寸之土,朕无与焉。其可更以越国救援为常事,使你国恃而不设备,则处堂厝火,行且自及,猝有他变,朕不能为王谋矣。
陛下的圣旨大意是:
朝鲜虽然处于群山和大海的环绕之中,但是国运却传承的非常久远。可是近来日军的侵略却使得你们国都失守,百姓死伤惨重,宗庙和政府都化为了废墟。现在回过头来反思一下原因,这难道都是偶然的吗?这其中的原因可以说是因为国王你过惯了歌舞升平的生活,亲信小人,不体恤民力,不重视国防建设的结果。这种情况不只一代,但朝堂的大臣却没有向国王进言。象这样的教训,今后怎么可以不引以为戒呢!这次仰仗你们朝鲜国历代先王的英灵和我们大明朝得胜之师的天威,你国的君臣父子得以保全,这非常的幸运,但国王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被战争破坏的国家和饱受战争之苦的国民呢?如果不痛心疾首的反思,内心怎么可能安宁?
如果不改变治国之道,又怎么会懂得国家安定的长久之计呢!
朝鲜对于朕来说,虽然是属国,但除了正当的朝贺,大明从不给朝鲜增加任何负担。这次军队进驻朝鲜也是基于国家大义,怜悯你们国力衰弱,并不是被朝鲜国王你的德望感召的。现在我天朝大军已然撤退,国王回归国土自己治理,朕已经把朝鲜的一切都交还给了国王。但大明不可能每一次都帮得了朝鲜,如果你们认为有大明作后盾而有恃无恐的话,那就好比是自己的居所被烈火包围那样危险,自己的责任应该自己付,在出现突发状况时,朕是无法为朝鲜国王你想办法的。
前一篇:人民日报:文化乃旅游之“芯”
后一篇:简化宋词:东风何处在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