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单身麻雀

标签:
科恩中国渴望之书莱昂纳杂谈 |
分类: 闲情偶记 |
渴望之书
路过院子,有一只单身麻雀,觅食,唱歌。
这与刚收到的一本新书无关——一本诗的专集。
麻雀与轰轰烈烈有关。如今,它继续觅食,唱唱。
诗无邪。
在中国,谈诗是一件尴尬而滑天下之大稽的事。这个国度,除了无人问津的长篇大论,只剩下一些挣扎的“段子”。
与“段子”相近的,几乎像诗。
在中国,诗写得最早的人,是需要谋生的人:不大叫几声,就意味着咽气;
在中国,诗写得最好的人,是需要高升的人:不叫好几声,就意味着落第;
在中国,诗写得最多的人,是需要健身的人: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文体,识字,有笔,有张纸就成……
传说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事实上,被填饱了假史、滥诗的人,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只剩下呕吐——
如今,我的智商不能不与薄弱的课本等量齐观。
不久新出的中学课本,据说是诗:艾青的叫《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叫《乡愁》。醒目的位置写成这样:“反复朗读,仔细体味诗人的感情”。
几乎有病。
但是,北岛与孔亚雷,说的是科恩。
这个人的歌明显唱得不棒,但确实很好。我知道他时,他明显已老,虽然仍着西装。
由歌而诗,中国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你不能不喜欢,或高兴一阵子!
(以下是剪贴)
莱昂纳德·科恩,他是诗人、小说家、歌手、画家、和尚,是“摇滚乐界的拜伦”。近日,其诗集《渴望之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
科恩写的歌被各界歌手翻唱,至今已有300张以上的音乐专辑收录,仅以翻唱《哈里路亚》一曲的专辑为例,销量已超过500万张。科恩比披头士、滚石乐队年长10多岁,比鲍勃·迪伦大7岁,比猫王还要早1年出生。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谣浪潮中脱颖而出的传奇人物,至今已有78岁。 但是,和这些超级偶像不同的是,他先是一个诗人(9本诗集),然后是一个作家(2部小说),最后才成了一个歌者。1966年发表《美丽失败者》,书评家盛赞:“乔伊斯还在人间,他以科恩之名在蒙特利尔生活,他以亨利·米勒的角度书写。”
科恩来自寒冷然而富有浓厚欧洲气息的加拿大小城蒙特利尔,英国文学是他的专业。早年以诗歌和小说在文坛成名,小说《美丽失落者》被评论家誉为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之作。很偶然的机缘将他带入民谣领域。在茱迪·科林斯的帮助下,将他的诗作配上简单的和弦,开始游吟生涯。他先后出版了《莱昂纳德·科恩之歌》和《来自一个房间的歌》等专辑。
科恩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修禅。1994年起,他隐居在伯地山,1996年剃度出家成为禅宗和尚,法号“自闲”。1999年还俗下山。2008年初夏,74岁的科恩重回舞台,在欧洲巡回演唱,偶尔低吟他的诗句。《渴望之书》中的诗歌是科恩在南加州秃山禅修中心,在洛杉矶、蒙特利尔、孟买写下的,距他上一本诗集出版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书中同时收录了莱昂纳德·科恩顽皮的画作。
此次中文版由诗人北岛、作家孔亚雷担纲翻译,孔亚雷认为:“科恩的诗与歌——让我们想到死。感觉到死。它们是面对死亡的诗与歌。它们并不抵抗,也不逃避,只是平静地,甚至温柔地凝望。凝望着无所不在,仿佛暗夜般的死亡。但那黑暗并不可怕。或者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科恩的歌好像在告诉我们,黑暗也可以是一种保护,一层温暖的茧。死也一样。死也可以是一种保护,一种温暖的限制。我们常常都忘了自己会死,不是吗?所以我们才会成为不失者。所以我们才会糟蹋自己好不容易才轮到的人生。所以才有政治和战争,欺骗和罪恶。是死在保护我们。提醒我们。教导我们。教我们珍惜,教我们勇敢,教我们去爱,去劳动,去制造艺术。去怎样真正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