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浮山

标签:
方以智浮山景区摩崖石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文化文化 |
(图文:谢思求)
秋天的浮山,枫叶飘红,满山斑斓。10月19日上午,浮山景区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出席纪念方以智诞辰40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的海峡两岸学者约40余人,来到浮山考察方以智文化遗存。
今年是明末清初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方以智先生诞辰400周年。10月17至19日,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皖江文化研究会在安徽大学联合召开纪念方以智诞辰40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包括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张永堂、台湾东海大学教授蔡家和、苏州大学教授蒋国保等在内的两岸学者4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赴浮山考察方以智文化遗存。
学者们集体参拜了位于浮山白沙岭的方以智墓园。接着,来到浮山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浮山景区宣传片,听取了浮山旅游开发的介绍。最后,学者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浮山,考察了浮山摩崖石刻文化特别是方以智及其家族成员留下的摩崖石刻。
方以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浮山西北麓的在陆山庄。先生一生热爱浮山,他有多个名号与浮山有关,如浮山愚者、浮渡愚者、浮山之孤、浮山先生、浮庐散人、浮庐、浮公、墨历等,他的文集《浮山文集前编》、《浮山文集后编》也是以浮山直接命名的。浮山景区中有方以智亲题的“行窝”、“吴观我先生指天处”等多块摩崖石刻。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张永堂指出,浮山拥有安徽省重要的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这里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摩崖石刻可以还原浮山的人文历史,许多碑刻后面都有一篇文章。我们希望浮山通过旅游开发,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这里的文化成就。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余秉颐说,作为文史馆的馆员,我有义务为弘扬我们的历史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今天在这里,看到浮山以及方以智的文化遗存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在努力建设一个更好的历史文化名园,我感到特别高兴。今天是海峡两岸著名的学者在这里进行文化交流,是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在这里进行弘扬方以智思想文化遗产工作,这个意义特别重大。今后,我们会进一步为弘扬方以智思想文化遗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专家们指出,浮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方以智是世界级的大师,他的思想深邃辽阔,学术博大精深,两岸学者要借纪念方以智诞辰40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召开的机遇,共同携起手来,加强研讨交流,弘扬文化遗产,为促进和提升方以智学术研究水平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方以智研究的权威专家、苏州大学教授蒋国保说,我们这次来一是朝拜方以智墓园,第二就是冲着浮山的摩崖石刻来的。我们来是为了敬仰这位先贤,是他的精神把我们召感到这里来的。我们有责任为方以智的学说,为浮山的文化做出我们学者应该做的贡献。这也应该是浮山以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重点做的文章。我相信,浮山以后一定会声名远扬。
前一篇:一群人,一本书
后一篇:一个制度的十八块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