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性格形成与家世变故
(戚广崇)
![[转载]鲁迅的性格形成与家世变故 [转载]鲁迅的性格形成与家世变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最近对鲁迅的“反社会”性格的形成感了兴趣,看了不少文献,原来鲁迅的愤青性格与家世变故有关:鲁迅(周树人)的祖父——身为清朝光绪年间的内阁中书周福清为了使鲁迅的父亲周用吉秀才等能考上举人,想买通主考官——与自己一同登科的进士通政使司参议殷如璋。后因故事败,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事情的原委是,主考官殷如璋乘船抵达苏州。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即派家仆陶阿顺登船送上密信,请殷如璋关照其子周用吉等考生,并给了贿金洋银一万元。由于陶阿顺在众人面前要求殷如璋给予收到一万元的收据,此事当众败露。周福清先是逃到上海躲避,后震骇于法律,于是投案自首,锒铛入狱,先后被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和“牢固监禁”,
因为鲁家人为救其祖父变卖家产,才得以在大狱蹲了八年被释放。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由于与案情有涉,被拘捕审讯,鲁父从此不能再考,士途断绝,又革去秀才,在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忧郁恼怒,加之借酒消愁,久而久之,肝失疏泄.失其条达,日久郁怒成积。最后形成臌胀病(腹水)。为此请绍兴最有名的中医诊治多年,无奈鼓胀病本属医学上的疑难重病“风、痨、鼓、隔”之一,即使放到现在,这些病症也属危重绝症。周家虽然花费了不少银两,鲁迅为配中药,也辛苦奔走,但最终人财两空,给本已中落的周家更是雪上加霜。经过如此打击鲁迅对中医的看法也颇为负面,时常在自己的杂文中抨击中医。谓:“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鲁迅后赴日本学西医,但是因故没有完成学业就回国了。
鲁迅也由受人尊敬的少爷败落为受人歧视的“乞食者”曾多次提及的家庭变故,即指此事。“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还说:“到我十三四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被称为乞食者。”是其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鲁迅反社会性格与以上家世变故不无关系,由于行贿中举最为人们诟病,鲁迅在这种被人鄙视的环境下形成的性格难免愤世嫉俗,使其养成对社会的愤恨,即医学上的反社会性格,成为了一个"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