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浮山四十人
(2010-01-14 13:09:29)
标签:
历官题刻华严寺礼部尚书浮山杂谈 |
寻觅浮山四十人
他们,就叫人物。我们,只叫没门。
01
左慈 字元放,后汉庐江郡人,“学道于天柱山,行游于司空山,隐居于浮渡山。”后在高岩修道炼丹,至今岩内有其炼丹遗迹。
EwX:^1f
02
陶侃(259——334) 字士行,晋鄱阳人,永平时(公元291年)徙家庐江郡之浔阳。庐江太守张夔招为督邮领枞阳县令,有贤名,后为晋大将军,系陶渊明的曾祖父。在任枞阳县令时,曾游浮山,陆子岩内有其遗迹。
O ! iN
03
孟郊(751——814) 字东野,唐武康人,著名诗人。有游浮山诗文和题刻。 gHmy?+)
04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唐下邽人。历官翰林学士、左拾遗、杭州刺史、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著名诗人。在贬为江州司马时,游浮山,登缥缈峰。 Sxzt|
{
05
吕洞宾(798——?) 名岩,别号纯阳子,又称回道人,俗传八仙之一。唐京兆人,曾任江州德化县令,在桐城、枞阳游迹很多。如白云岩的“纯阳拔剑处”。浮山的洞宾岩等。在浮山有《雪浪岩》题咏。
1 ` ={* *
06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宋吴县人。历任吏部员外郎、开封府知事、饶州知州、龙图阁大学士、枢密府参知、河东陕西宣抚使、户部侍郎等职。卒后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公。仁宗年间,常问法于浮山,并请远禄住苏州天平山天平寺。圆鉴大师晚归会圣岩,坐化后建塔于栖真岩,范仲淹为其撰写了塔铭。
Mv\]uAT`
07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历官翰林学士、右正言,滁州、扬州、颍州知州,参知政事等。任滁州知州时,来游浮山,问法于远禄公,饮酒于醉翁岩。浮山为其改变佛学观点的地方。
s‑)9d\{
08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神宗时两度出任宰相,后封为荆国公。在任舒州通判时,曾游浮山,并有题刻和诗咏。
O f.%rpgy
09
张孝祥
10
张同之(生卒待考) 字野夫,宋和州历阳人,举进士,特授承议郎,知舒州。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除值秘阁,移江西路转运判官。后弃官学道于浮山壁立岩,相传辟谷仙去。今张公岩因其得名,现遗迹很多,有张公炼丹楼(石阁)、石澡盆、石脚盆、杵药池等。
11 26B+qXEt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涪翁,自号山谷道人。汾临人,北宋诗人和书法家。历官实录检讨、著作郎及鄂州、太平、宣州等州知州。在舒州居留期间,曾游浮山,为和尚画像,并为其著作写序。
X]+z:!
12
陆宰(生卒待考) 字元钧,越州山阴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之父,官至朝靖大夫,值秘阁,为北宋文学家、藏书家。宣和己亥年(公元1119年)携黄安时、曹无忌、张济等名流游浮山,在金谷、枕流岩有题刻。
13 uRCZGg&V?#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元代著名的书画家。曾游浮山,在晚翠岩有题刻(今湮没),另写有《金鸡洞》诗。
Gc*p%2c
14
钱如京(生卒待考) 字公溥,桐城东乡(今属枞阳县仪山)人。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进士,官御史,迁刑部尚书。有游山诗文。 P
TMJ.;
15
齐之鸾(生卒待考) 字瑞卿,桐城南乡(今属枞阳县雨坛岗)人,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进士,官兵科左给事中,终河南按察使。明代文学家,著有《蓉川集》。多次游浮山,有诗文。
[Ufx=BPx3
16
雷鲤(生卒待考) 字白坡,又字惟化,号半窗山人。明建安人,诗人、书画家。后隐居浮山岩洞学道,在浮山题刻较多,其浮山诗脍炙人口。钟伯敬秉烛夜照,赞叹不已。今“雷公洞”、“半窗岩”因其而得名。
17 aW*8t'm;m'
方学渐(生卒待考) 字太卿,号本庵,门人尊称明善先生,为方以智之曾祖,桐城浮山(今属枞阳县)人,著名理学家,专事于讲学。以子大镇贵,赠大理寺少卿,封文林郎。著有《尔训》二十卷、《桐彝》三卷、《心学宗》等。游浮山时有游记和诗文。
18 wq:"/2p1
袁宗道(1560——1600) 字伯修,公安人。万历进士,官编修、右庶子。明文学家、诗人。与弟宏道、中道三人,俱有文名,其诗作世称“公安体”。游浮山有诗文和题刻,镌于华严寺后,今湮没。同游者其弟袁宏道,亦有游浮山之文。
19 *_@[1]t
$W
钟惺(1574——1624) 字伯敬,竟陵人,万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为明代文学家、诗人。著作有《诸经图》、《诗合考》、《毛诗解》《隐秀轩集》等。钟惺游浮山多次,有诗和游记,并镌有石刻。与其同游者,有林古度、程天民。 D]'/5]~z<
20
左光斗(1575——1625) 字遗直,桐城东乡(今枞阳县横埠镇)人。明万历进士,授御史,东林党领袖之一。因弹劾魏忠贤下狱死,后追赠太子少保,谥忠毅公。常住浮山,爱其洞壑而自号浮丘,有诗作传世。
i{biQ|,.sL
21
方大镇(1560——1629) 字君静,桐城浮山(今属枞阳县)人,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左少卿。著作有《荷新义》、《田居乙记》等,世称理学家。万历辛亥年(公元1611年),建“在陆山庄”于浮山西麓。题在陆山庄之中堂为“此藏轩”,后辞官归里,隐居浮渡。天启甲子年(公元1624年),出使四川,卜得“同人于野”之辞,因题雪浪岩为“野同岩”。
22 TxP8&!d
吴应宾(1565——1634) 字客卿,一字尚之,桐城麻溪(今属枞阳县)人。万历进士,授编修,以眼疾告归,居乡四十载,从事著作。天启中,以理学召入京,不赴。后加左春坊之职,门人私谥为宗一先生。著作有《学易斋集》、《宗一圣论》。吴应宾回乡后,漫游浮山,见远公道场荒废百余年,即起兴复之志。他募得万斤铜,铸造接引佛,安置在金谷岩内;留住了云游四方的朗目,共商兴复祖庭之业。浮山佛教在吴应宾的扶持下,得到发展。他晚年皈依佛教,自号“观我居士”、“三一老人”。其法号为广,卒葬金谷岩下。
23 cm17hPe`}n
阮自华(生卒待考) 字坚之,又号澹如,阮大铖叔祖,桐城山(今属枞阳县)人。万历进士,历官福州、饶州推官、户部郎中、潜山县令、邵武太守等,著有《雾灵诗集》。辞官归里后,常住浮山,协助吴应宾修复远公道场,在浮山留有许多诗文和石刻。
L]wk [1]Ba
24
张秉文(?——1639) 字含之,桐城人,方以智姑父。万历进士,历官中书舍人,给事中、河南右布政使。游浮山有诗文和石刻。 BPd
*@l
25 MeDls
O
吴应琦(生卒待考) 字景朝,桐城麻溪(今属枞阳县)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进上,官监察御史,云南巡抚、南京大理寺卿等。游浮山有诗咏。
26COH9E\ZGF
吴用先(生卒待考) 字体中,号本如,应宾侄,桐城麻溪(今属枞阳县)人。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授临川令,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著有《寒玉山房集》、《周易筏语》。他曾施舍连云峡于庙,并出资与应宾合铸丈六金身,晚年归里,常住浮山,过问佛事,为浮山大护法。
27 R= .UbY
叶灿(生卒待考) 字以冲,桐城人,万历癸丑(公元1613年)进士,授编修,因反对魏忠贤而削职归里。崇祯时,历任南京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卒谥文庄。著作有《天柱集》、《南中稿》、《读书堂稿》等。游浮山有诗文。
@0Dz`Q
28
何如宠(1569——1642) 字康侯,号芝岳,桐城青山(今属枞阳县)人。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进士,官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在恢复浮山寺庙、延请高僧住持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为浮山佛教大护法。
29 qRCUkw} fs
阮大铖(1587——1646) 字集之,号园海,一号石巢,又号百子山樵,桐城南乡(今枞阳山镇)人。万历十四年(公元1616年)进士,历官户部、工部给事中、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后降清。政治上与魏忠贤、马士英为伍。文学上造诣很深,为明代著名的剧作家。其剧本有《燕子笺》、《春灯谜》等九种。在乡时,曾住五云岩读书,吴中即有题刻。
30 -# /'^O +%
姚康(1578——1653) 原名士晋,字康伯,号休那,吴应宾高徒,桐城南乡(今枞阳县会宫乡)人。万历间诸生,博通经史,著作尤多。与何如宠交谊很深,后入史可法幕,为其得力助手。晚归乡里,为浮山护法。明末,有外僧勾结乱兵,驱走方丈清隐法师,掠夺会圣、华严财产,他请兵平定了此次骚乱。
31 +kx#"L:
黄道周(生卒待考) 字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人。天启进士,官右中允。南明时迁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曾起兵抗清,死后谥忠烈公。善书、工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游浮山时,除留有诗文外,还在会圣岩给和尚画了一幅画,并题词于其上。
32USV;j%U4*
方孔炤(1591——1655) 字潜夫,号仁植,桐城东乡(今枞阳县浮山镇)人。崇祯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授命镇压农民起义军李万庄。后督大名军务,因京都陷落而南奔。到达南京后,又因马士英、阮大铖乱政,遂隐居浮渡在陆山庄。著作有《周易时论合编》和浮山诗文。他对浮山寺庙和浮山古寨堡的建设,均有捐助。其墓在今枞阳县横埠合明山。
33 ?3do-tTp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浮山镇会圣村陆庄人。
R]NCD*~
方以智学识渊博,著作颇多,天文、地理、礼乐、律数、音韵、文学、医药、书画、哲学、物理、生物、诗赋以及弹琴、击剑、拳技之术,均有很深的造诣,且成就卓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考证奥博,明代罕与伦比”。日本学者认为这部书是“当奈端(牛顿)之前,中国诚可以自豪的著作。”如书中关于光学实验的记载,比牛顿分光实验要早30余年;关于炼焦用焦的记载,比欧洲要早一个多世纪。《物理小识》的成书时间和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这一西方科学巨著的出版时间(公元1632年)差不多同时,其科学理沦水平与西欧著名科学家相比毫不逊色。
m 3Do+!M[
34 v\-7sg[1]ZR
吴道新(生卒待考) 字汤日,号元斋,吴应宾之侄,桐城麻溪(今属枞阳县)人。明万历举人,崇祯末以特荐升国子监助教,后升为工部主事。清兵入关,隐居白云岩函云洞,著有《潜德居诗集》,主修《浮山志》十卷。常往来浮渡、白云之间,为两山佛教大护法。特别是康熙年间,他继承了吴应宾之志,决定了浮山所有重要问题,对浮山寺庙、山产的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5 q }hHoSG]=
钱澄之(1612——1693) 字饮光,原名秉澄,晚号田间,桐城东乡(今枞阳县仪山乡)人。崇祯间诸生,因面斥阉党巡抚史某而闻名四方。后参加“云龙社”,联络东林党。党祸兴,避难闽中,黄道周荐于唐王,授吉安府推官。桂王立,官礼部主事,翰林院庶吉士。清兵入关,曾一度为僧,号西顽。后归隐田间,著书立说,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常往来枞阳、浮山之间,成为浮山护法。曾为华严寺撰写碑文和山足和尚“塔铭”。
oEsqLh9a|
36 Z + )<FX
张英(1637——1708) 字敦复,号乐圃,桐城人。清康熙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端公。著有《笃素堂文集》、《周易衷论》等。为浮山大护法,曾将康熙御书的《心经》送到华严寺珍藏,数次为华严寺撰写碑文。
37 Cf3<;‑Mp<‑
戴名世(1653——1713) 字田有,号褐夫,别号忧庵,自号南山,桐城人。清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作有《戴田有时文全集》、《四书朱子大全》、《忧患集倡抄》、《戴田有全集》等。因“文字狱”于康熙五十一年被清廷所斩。游浮山时,写有游记一篇。
38 h`:B8+k
方苞(1668——1749) 字凤仇,一字灵皋,号望溪,桐城南乡(今枞阳县义津镇方皋庄)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之—。官至礼部侍郎、三馆(文颖、经史、三礼)总裁。曾因《南山集》案下狱。著作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周官析疑》、《春秋通论》、《古文约选》等。曾两度游浮山,有《记》。
yi,Xs|[1]%.
39
刘大櫆(1698——1780) 字才甫,号海峰,桐城东乡(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官黟县教谕,为清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之一。著作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等。游浮山有诗文。
H~?p,h
40
姚鼐(1731——1815) 字姬传,一字梦谷,人称“惜抱先生”。桐城麻溪(今枞阳县钱桥镇姚王集)人。清著名的散文家,“桐城派”中坚人物。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兵部主事、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馆”纂修。著作有《惜抱轩文集》十六卷、《文后集》十二卷、《诗集》十卷等。为左仲郛《浮渡诗集》写有序。
@<B$LJ|j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