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女妆俗及用品

(2009-09-09 06:01:13)
标签:

香囊

凤仙花

指甲

北京城隍庙

胡粉

西域

杂谈

分类: 文史考虑

明女妆俗及用品

 

 

明女妆俗及用品(ZT)

 

明女妆俗及用品

明代女子以细眉为美,颇近时下习气。浓眉大眼在当时会被看成村姑,惨遭嘲笑。明代时尚手册《新编百妓评品》记述了一个浓眉之妓,她“春山两座如屏障”,结果“刀剃了又长,线界了又长,萋萋芳草”。就是说那个妓女眉毛太浓,不断要用刀剃,用线绞,否则就要被看成是眉骨上长了一堆乱草,生意也会凄凉如荒冢。

明代女子也要打腮红,当时比较流行的是“桃花妆”与“酒晕妆”,前者比较淡一点,后者比较浓。脸蛋上若长有麻子,还得弄些“花子”类的装饰以掩盖。这就不比现代,女孩子有点雀斑似乎更生动。当时,南京的长江出产一种比较名贵的鲥鱼,曾为贡品,其鱼鳞色泽如银,贵妇常贴在脸蛋上作“花子”以掩盖麻子。


明代的胭脂种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燕脂》一条中,将当时的胭脂分为四种:一种是红蓝花粉染胡粉而成,一种是山燕脂花汁染粉而成,一种是山榴花汁制成,还有一种是紫矿染棉而成。其中第4种乃是上品,第2种也不赖,红花和山榴花汁染成的就要次一点。到了明末,山东一带还用红花的渣滓制成胭脂,称作“紫粉”,价格很便宜,乡村里买不起脂粉的贫穷姑娘,也可以用之来染红双颊,增添妩媚。

明代没有香水,《本草纲目·水银》条下,就记载了明代女子用水银、胡粉等,和上面脂,频繁涂抹以去除体味。在明代的同时期,欧洲妇女也喜欢广用水银,不过是拿来治疗梅毒。去除体味之外,姑娘们若要香味,则主要是使用香囊。实际上,香囊这东西至少在宋代已有了,秦观就有词云:“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而在明代,香囊里常添塞的是兰草,制作者于夏天取下兰草叶子,用酒浸泡后晒干,添些舶来香料,充实在布囊或丝囊中。余怀《板桥杂记·雅游》中曾记述,南京秦淮河教坊旧院市场上常出售香囊,在明代很有名,属于奢侈品系列,好比现在的香奈儿。而刘侗《帝京景物略》则记载,明末的北京城隍庙市上,常能买到一种“香串”,功能近似于香囊,也能香身,不过便宜多了,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国产香水。

明代的姑娘们也涂红指甲,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中记载当时歌谣:“指甲花连指甲草,大家染得春笋好”,说的就是女子用凤仙花染指甲的风俗。除了凤仙花,当时常用的还有金凤花,又名“指甲桃”——你看那时候的女子真有别致风情,起个名儿都这么慵懒而生动——叶小如豆,花分四瓣,层层相对,染指甲的效果不让凤仙花。

实际上,染指甲的习俗更可上溯到唐宋。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说唐代宫人喜欢用凤仙花染红指甲,没事时常斗艳争奇。宋代周密《癸辛杂志》也记载,北宋汴梁的回回妇人多爱染红指甲。这么看来,染红指甲的习俗或许是从西域传入,也未可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明朝物价
后一篇:二十四衙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