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闲情偶记
闲情偶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582
  • 关注人气:42,2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鲤在浮山

(2009-06-09 07:06:19)
标签:

浮山中学

碑文

石壁

骨力

雷鲤

杂谈

雷鲤在浮山

雷鲤在浮山

  雷鲤,字白波,惟化,号半窗山人,明代建安人,著名书法家,工于诗书画,深受神宗欣赏,礼部郎中,曾在单县隐居。
        雷鲤从广东罗浮山来,观赏了枞阳的浮山,禁不住写了《题浮山纪游》:“已从浮山来,更觉浮山好。万壑染秋云,乾坤怪未了。游人无古今,天风醉花鸟。我欲煮烟霞,呼童拾瑶草。”
  雷鲤秉性刚直,才华横溢,触怒权贵,仕途坎坷,弃官流落民间,穷困潦倒,辗转来到单县,在城南黄岗隐居起来。他初到黄岗,鹑衣百结,敝冠破履,在一个茶馆内当伙计,劈柴烧火提水打杂,十分勤快。一天清风送爽,鸟语啾啾,雷鲤小憩在关帝庙前,用瓜皮信手在青石板上写下“一部春秋”四个字,当时庙里的和尚发现石板上的字骨力遒劲,法度严谨,典雅秀丽,急忙以墨勾出轮廓,就石雕成匾额立于庙堂。仲春一日,茶馆主人约他一起参观新建成的“大王庙”,二人信步登上大殿,却见空无一人,只香案上摆着文房四宝,炉子上煮着鹅肉,雷鲤平生最嗜鹅肉,不禁被肉香所羁。茶馆主人故意激将:“肉是为书写碑文的人准备的,你一个茶馆伙计,千万不要碰它”。雷鲤天性不羁,扯过鹅脯,就酒而食:“不就是写碑文吗?看我的。”一会儿酒酣腹饱,展纸研墨,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刚将碑文写完,忽然回过神来,即欲将字毁掉,茶馆主人连忙架住他的胳膊,执事者走出来向他解释:“听人说您在关帝庙所书‘一部春秋’骨力遒劲,堪称大家,定是名家,今日煮鹅置酒,特为请您撰写碑文,方式不当万望海涵”,并再三恳求置款,雷鲤为情所动,就在碑文右下角落下“建安雷鲤”四字款,此时人们才知道这位末路君子、书法高手的真名实姓。雷鲤后来还专门为一家同时中了两个进士的李家题写了“进士”匾,成为单县一绝。他在单县还流传下来“藏经阁”三字匾额,现珍藏于单县博物馆。 
       
天柱峰   俗名戗(或樯山),在浮山之西,形如巨大石柱突兀盆底,直上千仞。戗山与浮山之间有一缆山,因其形状如缆索故名。浮山如渡,有戗、有缆,如漂泊之舟系于湖畔。戗山之顶,古有双塔;山顶有洞,深不可测,后人以石板盖其洞口,以土地菩萨雕像坐于其上;登上峰巅,可瞰南北风帆往来于河水苍碧之间,可见玉龙、抱牍、太虚、梯云、翠屏诸峰如五指插云罗列。戗山为火山钟,缆山为火山环,系古火山口所在地。

http://www.ahnw.gov.cn/xxg/bxzy/images/fs20.jpg

浮山全貌

著名景点

摩崖石刻

古典诗文

 
妙高峰     是浮山最高峰,左有“抱龙”,右有“天柱”,两旁若翼若拱。峰下昔有大华严寺,为江左名刹,后毁于兵燹,现址为浮山中学,园中尚立着明万历皇帝颁“藏经”的高大圣旨碑。妙高峰如铁锅反扣、故又名锅底峰。元末,陈友谅屯兵扎寨浮山,曾在此操兵点将,故此处又叫“点将台”。台上有一座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望江亭。人立亭中可见四山缥缈,“长江如带,九华若笋”。
飞来峰     紧依妙高峰,绝壁悬岩,如斧劈刀削。石壁之上,一奇石如古人峨冠架在危石上,有腾空飞去之势,有下坠之危,故石名“飞来石”,峰名“飞名峰”。从浮山中学东侧上眺此石,如“蓝天耸玉葱”,又似“海螺停礁上”,奇幻异常。石下有缝隙透光,云气上升如炷香燃。石上刻有“何处飞来”四字,系清代文人刘珩群之作。
金谷岩      在浮山东部,岩内有古刹,因金碧辉煌佛殿藏于山谷而得名。宋宣和年间,陆游的父亲陆元钧偕黄安时、曹无忌等相聚正岩,故题名为“胜集岩”,字刻在殿后,至今保持完好。明万历年间,太史吴应宾铸造铜(今为樟木)佛立于殿中,高大庄严,人称丈六金身。巨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故此岩又名“极乐岩”。大殿之西,有一石塔,高3米,为明代高僧古庭禅师藏衣钵之所。
   金谷岩在山之半,左有“抱龙”,右有“回龙”,险峰对峙,野藤倒悬,高大轩昂,气势雄伟。岩前有木莲,花放如白荷,香气四溢;岩侧有古老的罗汉松,枝干如虬龙,盘踞石上。洞内高敞,横约40米,纵深25米,平均高达10米。昔有东西二楼,建国后被拆除,现拟恢复之中。金谷岩之额,一方石突起,高约4米,宽约3米,谓“无字碑”。从岩前观之,碑似鹏头,岩为鹏腹,两旁石壁如双翼,故景名“大鹏展翅”。
    金谷岩之后,有一秘洞,深邃莫测。传说古代寺中一只小猫误入洞中,行7天7夜,始达金鸡洞出口。明代文学家钟惺,曾举火入洞中,每侧身过一小门,即豁然开朗,走过第四道门后,因寒气逼人而退出。据说该洞有数里之遥,弯弯曲曲,有九道小门,故称九曲洞。
滴水洞     在金谷岩西,有巨石遮其洞口。入口处,两旁石壁森严,若斧削成,壁顶裂开一缝,现出一线蓝天,可望浮云如白缕,此景即为浮山著名的“一线天”。沿石径而入,即是滴水洞天,洞高26米余,纵横200平方米左右。洞形如海螺旋顶,当顶一窍见天,中衔巧石如珠,因名“龙口衔珠”。半岩上有隐洞,可以栖身,洞阁上有三大字——“洗心处”,意为此处飞泉可以洗心革面。洞中四时之景各异,春雨到来,如悬河倒挂,壮观无比;盛夏清凉,幽静肃穆,为避暑佳竟;秋高气爽,滴水淅沥,声如丝竹,严冬雪压,冰柱擎天,真是奇观第一。
滴水洞整个岩体,层叠如楼,造型奇巧,神工天成,为浮山第一奇观。

http://www.ahnw.gov.cn/xxg/bxzy/images/fs18.jpg

会圣岩    为浮山中部胜景。宋仁宗赐号的圆鉴大师于此岩会见了欧阳修,并为其“因棋说法”,改变了欧阳修对佛教的偏见。岩洞之名为当时祠部郎中田裴题刻。岩前古老的银杏遮天盖日,峡中的竹林凤尾写天;石壁老藤垂花,幽谷烟绕云铺。岩内为晋梁古刹之殿,供有三尊大佛和圆鉴大师玉雕像。这里是圆鉴(又名远禄)修行、著书、说法、坐化之处。其左有远公塔院。白石塔上刻有楹联,联曰“千里瓢囊归叶省,一屏棋局付欧公”。
会圣岩上下左右,岩洞栉比,蜿蜒曲折,或一岩集数岩,或一洞兼数洞,洞尽即岩。岩穷即洞,空谷回廊,万户千门,奇丽多姿,妙不可言
张公岩     在浮山西部,宋代江西路转运判官张同之,弃官学道于此,故名“张公岩”。岩洞高大宏敞,后有井,深1米许,可容6担水,吸之旋满;天将雨,即溢出;数月不雨,6担水如故。井水清澈见底,甘冽异常,人称“龙井神泉”。每当夕阳西下,泉光浮动,弥漫升腾,井中映出一轮红日,洞内满壁生辉,这就是古桐城“八景”之一的“浮山夕照”。该洞周围有多处遗迹,系张公所留,有张公的“炼丹洞”、“洗澡池”、“濯足盆”、“鼎炉洞”和八卦图形的“杵药台”、“杵药池”。
      由张公岩上行,有百步云梯,可达“天池”;下行可至美妙传说中的“烂柯石”;左行可到神奇的“海岛”、“雪浪”;右行穿“渡仙亭”、过石门,可达“观音岩”,可欣赏聚全山108洞于一窟的“浮山会景”

http://www.ahnw.gov.cn/xxg/bxzy/images/fs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