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佐杂官员的卑微

(2008-08-02 10:14:41)
标签:

州县

县政

督抚

公项

冗官

体育

分类: 漫卷诗书
佐杂官员的卑微

佐杂官员的卑微

作者:林乾
 

  最能说明佐杂官地位卑微的,是他们常常因收入太少,解任后连家乡都回不了。在康熙帝统治的晚年,经常发生各州县佐杂人员,革职、解任或身故后,因无钱回籍而羁留他乡,甚至有全家死亡的事,为此皇帝下令各省督抚,设法帮助这些佐杂人员解职后能够偕同其眷属回到原籍。但类似事情仍经常发生,因而直到乾隆时才做出规定,即上述人员穷苦不能回籍的,由该省督抚在公项银内酌量赏给还乡路费;教谕、训导等教官,也照此办理。

  佐杂官员在县政中的这种卑微地位,是理解清代基层行政组织实际运行的关键所在。由于佐杂官员的职责很多时候是不确定的,除了他们的职衔前加上某种特定的差事外,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才有所谓“冗官”之称。法律上也不允许他们处理案件、征收赋税。他们的权力甚至还不如属于充役性质的衙门书吏。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的佐杂官员不能发挥作用,或者在法律上不赋予他们一定的职责,而将千头万绪、冗杂繁多的县政全部交给县令一人,而后者又分身无术,只好建立自己的私人班底,并让他们介入县衙的行政事务。这种制度上的不合理所带来的弊端在清王朝步入中衰之际时,就成为加速自身衰亡的催化剂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