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横溪章氏渊源概述

(2008-04-27 14:20:30)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史考虑

横溪章氏渊源概述 (转)

章能全

在我国,人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姓氏。这因为一个姓氏,就是一个宗族的旗帜、图徽。

姓、氏,在夏、商、周即三代之前,二者是有区别的。

姓,在最早时是母系氏族社会各部落的代号,以后慢慢演变为家族的标志,是标示家族系统的母系血缘符号。故古姓如姒、姬、姜、嬴、妊等均从女。其名称源于原始氏族或部落联盟的代呈(一说图腾),主要功能是别婚姻。

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是标示拥有一定经济利益、政治特权之家族系统的父系血缘符号。其名称来源于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封赐。主要功能是别贵贱。贵者,多以官或封邑为氏;贱者,有名无氏。

秦汉以来,姓、氏不别。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这正如《通志·氏族略序》所言:“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1]之别;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发 源 帝 纪

章氏,主体源于姜姓,系炎帝后裔。

姜,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原是西戎羌族的一支。

关于炎帝的传说,主要有二:一是据《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2]之滨(即现在的宝鸡附近),故以姜水的“姜”名姓。二是相传为少典娶有娇氏而生,与黄帝为兄弟,亦系少典的儿子。

炎帝,原居姜水流域,后姜姓部族沿渭水东下,再顺黄河东进入河南西南部,后达今山东地区。

传说中的炎帝,当是上古姜姓部族首领,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神话中说炎帝牛头人身,大概是牛图腾氏族。相传,炎帝因火德王,以火命官,故称炎帝。他创造了木质耒、耜,教人垦荒种地;他发明了农业,教人种植粮食,成为华夏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还教人制作陶器与炊具,以麻桑为布帛来做成衣裳;他勇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故又号神农氏。他率领部族从西方游牧先

入中国中部,居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内的烈山[3],故又有烈山氏之称。炎帝,旧指司夏之神,而古《易》名夏为“连山[4]”,因而神农氏又称连山氏(史学界也有人认为,神农氏与炎帝不是同一人,本谱未予采纳)。

炎帝族进入中部后,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期的部落间冲突。

远古时代,居住在今中国南方的人统称为“蛮族”。其中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九黎族,当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各包含9个兄弟氏族,共81个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81人,即是81个氏族的酋长。神话说他们全是兽身人言,吃砂石,铜头铁额,耳上生毛硬如剑戟,头有角能触人。这大概是以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的强大部落。炎帝族在强大的九黎族的驱逐下,被迫退避至黄帝族游牧的今河北省涿鹿[5]

黄帝族,原散住在今中国西北方。据传说,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曾居住在涿鹿地方的山湾里,过着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

“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暴,莫能伐”。此际屡被九黎族所侵的炎帝,便联合黄帝族在涿鹿与九黎族进行了大械斗。蚩尤请风伯雨师作大风雨,黄帝也请天女魃下来相助。这些荒诞的神话,暗示着这一场冲突非常激烈,结果蚩尤斗败被杀(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还有黄帝战蚩尤古战场与蚩尤墓等古迹)。九黎族中的一部分被迫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后来建立黎国;一部分被炎、黄族俘虏,到西周时还留有“黎民”之称。

这时,杂居于涿鹿的炎、黄两族也时有冲突。最后,两族在阪泉[6],经三次大的械斗,黄帝族统率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各族,最终打败了炎帝族,逐步在中部地区定居下来。此后,炎、黄等族的一部分逐步融合,形成了春秋时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7]

炎帝,这位一生都在为民众谋求福祉的祖先,受到了历代炎黄子孙的无比崇敬与景仰。相传炎帝晚年到南方巡视,由于采药时不幸误食了断肠草而中毒身亡,就葬在今天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境内。据古籍记载,西汉时这里已有陵,唐代已有奉祀,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时,更是形成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以至后来千百年间香火一直袅袅不绝。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载:炎帝“传位九世至克戏”。克戏有子二。长子榆罔,当在阪泉械斗失败后,归轩辕氏,“遂降封于洛[8]” ;“次子器生祝融[9]”,为黄帝司徒,主管教化。“祝融传四世至四岳,五世至伯夷。舜封四岳於吕,命为候伯,复赐姓姜氏别氏曰吕;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伯传世至殷季,吕尚兴焉”。

据史书所载,帝尧在位时,“先祖尝为四岳”。《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说:“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10]”。史学家范文澜在其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据说,尧在帝位,咨询四岳(姜姓,炎帝族[11])”。《辞源》指出:“四岳,相传为唐尧臣,羲和的四子。分管四方的诸候,所以叫四岳”。“宋孔平仲、明杨慎都以四岳为一人[12]”。由此可见,此处的“四岳”,既是一人名,也是官名,且为姜姓。系祝融的玄孙,唐尧臣。从《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所记的尧与四岳的多次对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先祖祝融传五世至伯夷。据《史记》载,“禹、皋陶、契、后稷、伯夷……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舜在位时尝谋四岳。“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主礼,上下咸让[13]。”足见先祖伯夷,是舜时主典天、地、宗庙三礼的秩宗[14]。这里的“伯夷”,显然不是商朝末年不肯吃周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的孤竹君的儿子伯夷。

相传伯夷帮助夏禹治水有功,在夏、商、周几代都是诸侯,受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市西)。应该说,先祖伯夷或是其后代受封于吕是可信的。《章氏会谱·德庆初编卷四》所言“舜封四岳于吕”恐有误。这因为舜在位时,我国尚处于原始公社制社会,而分封制的出现是在夏后启废“禅让”为帝位世袭后才出现的。《史记》载,“虞夏之际封于吕[15]”是可能的。受封先祖应是伯夷祖或其子孙。

《辞海》在词条“吕”中说:吕,“古国名,一作甫,亦称有吕。姜姓。传为四岳之后。在今河南南阳西。春秋初年为楚所灭[16]”。此际,姜姓又有别姓吕。吕姓之源有二说,一说伯夷祖或其后代受封于吕,至春秋时,吕被楚所灭,吕君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一说从其封姓,“复赐姓姜氏别氏曰吕”。

总之,春秋战国时,姜姓又有别姓吕。

 

兴 于 齐 候

迨伯夷祖传世至殷代末年,姜太公吕尚兴焉。

姜太公吕尚,本姓姜,名牙,世称姜子牙。从封姓为吕,名尚。这是一位在中国民间妇孺皆知的伟人。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他的故事。相传,吕尚祖八十岁时,还是一名隐士,每天在渭河边上钓鱼。可奇怪的是,他的鱼钩是直的,嘴里还老是念念有词说:“鱼儿呀鱼儿,喜欢的话你就上钩吧。”那时,正值商朝未年,周这个部落就活动在渭河流域一带。周部落的首领文王姬昌知道姜子牙是一位能安邦定国的人才,就请他出来辅佐自己。一天,周文王出猎与其相遇,与语悦,载与俱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又号为太公望,被周王尊为师,共谋灭商兴国。

武王即位,尊太公望为师尚父。太公望的女儿邑姜是武王的正妻,生成王和晋国始封者唐叔虞。武王平商而王天下后,封师尚父为齐侯,都营丘[注]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西周厉王时,齐献公迁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县),经齐桓公,齐成为华夏列国中最富强的国家。而姜太公就是齐国的始祖(《史记》卷二十二载有齐太公世家第二。史学家范文澜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四章第二节中,亦作了专述)。

后世的姜姓与吕姓传人,都把姜太公作为自己的祖先,表达了裔孙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景仰之情。今天,位于陕西省宝鸡县南皤溪河畔的“钓鱼台”,相传就是姜太公垂钓之地。横卧在水光粼粼,翠柏苍郁的皤溪(渭河支流)河畔的一块两米多宽的青石上,仍留有两条平行光滑的姜太公垂钓时留下的足迹。

 

立 氏 鄣 国

姜太公吕尚卒,子丁公吕亻及    立。

丁公卒,子乙公吕得立,袭齐爵位。子穆公吕虎别封于鄣。

鄣,春秋国名,本是纪的附庸国(纪,亦是古国名,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故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穆公传至胡公祥,鄣于公元前664年,即春秋庄公十年为齐所并。胡公祥之子革显 公遂命族去邑以章为氏(故其地东汉时称为章城,属无盐县),定居河间。

后世有章姓皆源于此,革显 公为章氏立姓始祖。

从上所述,章氏源于姜、吕二姓。姜、吕二姓在章氏立姓之前的先祖皆系章氏的祖先。在我国的姓氏中,源于姜姓的据说有247个之多。在《百家姓》中,与姜姓相关的姓氏除吕、章之外,还有许、邱、尚、高、崔、卢、查及焦、薄等姓。

 

著 望 豫 章

章氏立姓后而成为天下望族,始于秦汉。

秦时,愍长子邯(旧谱谓立姓始祖革显 之十七世孙)仕秦、官少府。陈胜起义后,秦二世惊恐,纳邯言,发骊山罪徒,使邯为将,先后破周章、陈胜、项梁 、魏咎等,进围钜鹿及棘原,为项羽所破,遂降,从羽入关,立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1],是为雍卅[2]祖。汉灭雍,公败走废丘,遂自杀。邯子孙处仇山,因别号章仇氏(史迹载《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范文澜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中记述甚详,《章氏会谱德庆初编》卷十六亦有《雍王邯公传》)。

愍次子平,仕楚为上大夫,领兵守关武宁郡(故治在今陕西南郑县东),是为梁州祖。

平的先世居河间,后迁洪州。平子直仕汉为巴东将军,经宜、竦,至赣,官汉御史大夫,赣之子弇,别号章仇氏,为剑南节度史。

至樵,仕晋,封三秦王,章氏已成天下望族。呈现出上望都郡梁州[3],次望京兆郡雍州,三望豫章郡洪州[4]的兴盛景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