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感悟随笔美图 |
分类: 文史考虑 |
陶渊明推崇
《读陶公诗偶举大意似圣羽、价人、五一、慧玉》,是《咏怀堂诗》卷二中阮大铖的一篇力作。诗前题有诗论,提出自己的诗歌理念和艺术主张,倡导后学的为诗之道。其诗前论曰——
靖节诗萧机玄尚,直欲举《大风》、《柏梁》、《短歌》、《公宴》,汉魏间雄武之气一扫而空之。以登于《考槃》、《北门》之什,似《离骚》、《歌》、《辨》亦在,然疑出入中也。至齐、梁、三唐,彼何知有此世代,而区区谓其简淡,有以相胜。此后人弗论,世而管蠡柴桑者矣。乃易世而有辋川、太祝、京兆三子者,又能变化,以广其意。令从陶入《三百》,功力倍取资博,而意象更觉日新,则后起群贤不可不勉也。
其诗曰:
“迢迢汉魏季,陶公生其间。义耻食宋粟,投绂归旧山。日饮篱下酒,坐看飞鸟还。托迹类沮溺,希志惟孔颜。力革雄武气,和鸣拟关关。华月耀清流,素雪标晴峦。虑静理复深,大雅赖以班。斯文去千载,微言何繇攀。多谢王与储,余声犹潺潺。京兆负洁姿,靡杂强自删。余复后数子,步趋益孔艰。三复考槃诗,钟镛无敢喧。咏已望柴桑,天云将何言。”
明季诗坛宗派林立,阮大铖即结有“和箫”、“海门”、“中江”、“群社”等,自为诗坛领袖。他在宗派上标新立异,在创作上特立独行,不从众随俗。对《咏怀堂诗集》的研究可见,阮大铖周围聚集诗坛追随者,既有地方诸生,亦有远道慕名而至的邝露、潘木公等。阮大铖在海门诗社、中江诗社和群社中,不仅组织诗歌创作活动,更要身体力行启导后学,在创作交流中诗歌谈论。
阮大铖推崇的诗坛榜样,最突出的是陶渊明。在上诗中,阮大铖看到的宏大时空中,陶渊明横空其间。在陶渊明闲坐的篱下,人们听到了远古的诗歌余音。华月清流,素雪晴峦,柴桑天云,轻写漫议中时俗顿去,一叹一咏中境界洞开。在无可企及的前贤惆怅里,发出撼动人心的感叹太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