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谈天说地 |
分类: 漫卷诗书 |
《新桐城派文汇》丛书的编辑思路,缘起于80后作家晓风的长篇小说《大学"com》首发式上。在座的青年作家以安庆籍居多,议论中很自然地引发起绵延200多年的“桐城派”文风。而时下的安庆散文“创作热”日趋高涨,新人佳作叠现文坛,遂便产生了编辑《新桐城派文汇》丛书的热议和构想。不多时后,在安徽散文家协会成立大会上,编辑《新桐城派文汇》丛书便成为协会首届理事会“510”工作计划的第一项,向社会隆重推出。
这里,首先需要“正名”的是,加盟《新桐城派文汇》丛书的作者,并不限于安庆市域和隶属于它的桐城市;这只是一个“文学概念”而已,虽然在这第一套丛书中以安庆籍作家居多,亦属自然。在编辑中,我们关注的将是全省散文的创作态势和创作成果,并瞩目于全国的散文事业。但凡得“桐城派”散文之“义法”者,从其老根上生发出新枝,“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者,皆可入本“文汇”也。
其次,《新桐城派文汇》丛书是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倾力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旨在上继“桐城派”文脉遗绪,后启新时代文坛新锐。就是说,既要讲继承,不失传统,又要倡导变革和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求其相得益彰。而不是在所谓“割断”中“立异”,在“立异”中“遗弃”传承。不论世态如何炎凉,文风如何演变,作为一个文学社团,我们拳拳守望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高尚灵魂——文学创作永远需要理想的烛照,需要社会责任的支撑。散文何能例外!这不仅是散文家,也是作家和诗人需要毕生恪守的文学道德的底线。
再其次,《新桐城派文汇》丛书作为一个文化品牌,一路文化风景,一道文化大餐,在艺术风格上又应是斑斓多姿、妖娆美丽的。它追求的目标是“理、情、美“的和谐统一。理想中有性灵,朴实中有奇妙;既可为文化,又可为新锐;亦或大气磅礴,亦或轻盈婉转;崇尚结构严谨,钟情涉笔成趣,凡此佳作,尽在遴选之中。
《新桐城派文汇》丛书的编选宗旨在这里一笔带过了,接下来,我们将要看到的是首套丛书的10位作家的散文是怎样激活生活的美丽?
《黄昏走笔》,且先听一听这位来自杏坛老作家的心灵倾诉吧:慵常的生活“有一种彩翼般的美丽”,而生活的过程又像是一道道深邃的历史考题。作品以诗性的语言表述作者对人生、对理想、对时间、对世界的阐述,阅读时给人以深远和隽永的启示。
《淮南散记》,作者是位年轻的才华洋溢的公务员。他生在淮南,长在淮南,对家乡有种特殊的情愫和深刻的理解。作品内容涉及本土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历史人物和事件。而秀丽的山川,历史的烟云,家乡的风物,当化为珍珠般的清丽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如同一张珍贵的文化淮南的名片,散发出挥之不去的文化韵味。
《失语着行吟》,读这题目就能猜度出它是出自一位“80后”作家的语境,在不经意中展示着新锐作家的文化视角和诗意情怀。独特的文化品位和趣味凸显出作品的独特个性,语言精致而怪诞,笔触凝重而清明。读这样的散文,倍觉生活的美好而向往。
《以痛止痒》,作者是位高级教师,颇负文名。他的散文直抒胸意,不平则鸣,因“激气”则调侃,因“无奈”而化解,语言充满智慧。唯美的文字,“有如四季的风舒展了树木,有如流水,或直或曲,温润了山川,滋养了田畴。”斯人斯文,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
《苍生鬼神》,因取材之异而表达了作者“个我”的生命体验。作者以亦庄亦谐的文字,俯仰天下苍生,点击天地鬼神,说古证今,旁征博引,感悟人生,涉笔成文。作品巧如谋篇,冗精自如;语言干练冷峻,妙趣横生。《苍生鬼神》之篇章,凸显桐城派“义理、考据、词章”之遗风,从而感觉历史的幽深,品味现实的凝重,令人开卷一嘻,掩卷一唏。
《大地行吟》,作者来自“桐城派”故里,作品深得其中“三昧”。文词清新自然,刚柔互济;意趣取法于活,拓求于异。既做到随物赋形,任意创造,又力求“自我”的凸现。于细微处,尽显作者率真的性情和深挚的人文情怀。
《雪鹰之歌》,作品以抒情见长,往往是情在文先,寓情于景、于叙事之中。或直抒胸臆,或婉转表述,均令人感其真挚而欲罢不能。风格沉郁而不失豁达,深邃而不失清新。
《旧事拾遗》,内容涉及山水田园,凡人小事,民风民俗,世事万象。素描式的走笔,却渗透着雄峻的风格,饱含生活的沉重。作品折射出对真善美的紧迫呼唤的动人色彩。自然的美的需要保护,人性的美需要培育,只有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为一体,才谓真正的生态和谐美。
《舌尖舞》,作品形式不拘一格,语言极富表现力。作家游刃于理性与非理性中,游刃于思想的沉静与放飞中,显示出朴实、时尚、空灵、柔美和精微的意蕴,又不失冷峻、睿智、华贵和博大的情怀。尤其是在一些关注现实的重大叙事上,蕴含着人文的关切和哲学的思考。
《没心没肺地天真烂漫》,这是一部都市女性白领的内心文字,从书名中就可读到她对生活的态度。在尽情尽性的书写中,她坦陈自己的趣事逸闻、生存状态和读书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着情感的琼浆,展示出她丰饶的内心世界,而予人以快乐。
当然,我不是说这套丛书已经完美无暇,本本都是精品了;还远远不能这样说。就缺憾来讲,真正有“骨质”的“大散文”还不多见;那种把时代和民族作为大背景的扛鼎之作也难以相问。但我们可以在今后的编辑工作中,寻找这样的作品,推出这样的作家。使《新桐城派文汇》丛书脱颖而出,从中读到散文的精品力作和艺术流向,展示“桐城派”文脉发展的灿烂前景。
2007年9月8日晨
(《新桐城派文汇》丛书第一辑将于9月20日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