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谈天说地美图 |
分类: 文史考虑 |

明代朝廷真相
明代的内阁不过是皇帝的秘书处,内阁大学士充其量乃一介秘书,办公地为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及文渊阁、东阁。因处内廷,故称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官阶五品(六部尚书二品),上朝排班大学士的朝位班次亦在尚书之下。
有史料记载:洪武17年9月14日至21日8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1160件,计事3291件。故宫前三大殿是朝会之所,后面如乾清宫等由皇帝住宿,办公距离既相当远。时北京九月结冰,次年二、三月解冻,早上天气尤其冷。依时传统,日出前上朝,太阳出散会,皇帝亦须黎明起,一般官员四、五更即起。
明制一天三朝,称早朝、午朝、晚朝。常朝有两种:一叫御殿,一叫御门。御殿即内朝,在大殿内朝会议事;御门是到奉天门,同百姓见面说话,清朝故宫的午门就是皇帝与民众见面的地方,不过这种制度清朝没有。皇帝一天要上朝三次,明太祖有精力独裁;明成祖也是亲手打天下,有精力亲裁庶务。之后生长在深宫的儿孙,精力逐代萎缩,至不出来上朝见群臣,政权交付与内阁等。
皇帝和内阁日常不见面,皇帝有事交付太监,再由太监交内阁。皇帝嫌麻烦,自己不批公事叫太监批,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变成了真皇帝。遇到太监懒批的,便当作包鱼肉的废纸用——此等黑暗腐败,仅见明朝。
这种情形下,内阁学士若想做点事,就必须先勾结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