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最好的教育
方永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春暖花开四月天,我们或许已经感受到我们长清区教育发展的春天来临了:教育局对各学校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很快到位,大量的校舍改造,大型的学习活动、培训活动、区县之间教研交流活动已经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我们学校亦是如此,诸多方面的工作不再因为经济限制而缩手缩脚,班主任超课时补助在刘校长、国校长的努力下,在全区率先而唯一的实行了,在克服重重困难的前提下,课时补助又得到了落实。今天,老师有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领导不再顾虑重重,反而是大力支持。这就是长清教育的春天,这就是长清实验中学的春天!
阳春三月我有幸乘着东风参加了区教育局的上海华师大培训班,时间短暂,受益匪浅。谨此我将所学收获作简要汇报。
一行几天,共计听了8场专家报告,参观了3所学校,听了6节课,参与了3次听课交流,又听了三位校长的管理经验介绍。前几天住在13楼,吃在二楼,学在三楼,学习生活,基本上足不出户。
听报告期间上午3.5小时,下午3.5小时,中间只有10分钟休息时间。自始至终,八十多位学员,无一迟到、请假、旷课、早退等情况,报告结束后,纷纷与专家交流,热烈讨论,学习氛围浓郁,学习态度谦虚上进,提问问题与专家交流最多的就是我们实验中学、一中和长中,也因此带动了其他学校的校长、主任们。参观学校、听课、交流,中午仅有午饭时间可以休息。确确实实就像局长所言,去了就是学习,其他事没有时间,要学有所获,学有成果,学以致用,要不虚此行。
整个学习队伍纪律严明,学风良好,文明有序,好学上进,课上听得认真,记得仔细,问得深刻,讨论热烈,感想丰富,反思能联系实际。生活上虽然与北方有点差距,但无人在这方面斤斤计较。整个学习过程紧张、忙碌、充实、有序,收获颇丰。我们的言谈举止,我们的学习作风,深得接待方的赞扬。上海教科院张主任说:“你们这个团队是我接待的所有团队中,考勤、纪律、学习态度、文明程度最好的一个。”
印象最深、让我思考最多的是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特级教师关景双老师,他带头创建了一个名叫
“师之蕴”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室。关景双是“师之蕴”的领衔教师。
最欣赏关老师的“和谐师生关系就是最好的教育”。
关老师说:和谐师生关系,本身就是局面。师者需有和之心、和之德、和之智、和之能,积和成德,成长知得,明师备焉。唯此,才能言传教身示范,明事理达立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谁去创造?当然还是老师!修身养德,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1.
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更清楚、更快捷、更彻底的了解学生,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象,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
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是十分有益的。3.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神圣感、使命感也会增强,教学的艺术和智慧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甚至是创造性的发挥。
4.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师生心理病患,减轻师生的心灵负担。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亦是新课程的追求和课改的方向之一。
那么如何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尊重学生,树立公平民主意识
当前新时代的学生富有现实感和理性精神。他们讨厌一切虚假和不切实际的说教。他们崇尚个性,具有很强的民主和平等意识,希望老师是他们真诚的朋友。
从青少年的这些特性出发,我们要做好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以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正如韩愈的《师说》中所言“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学生和老师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更是平等的,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样应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放弃家长作风,不能随便对学生发号施令,同时我们教师也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先作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地对他们加以导引,从而使得学生信任和愿意接近。班内处理问题不独裁、不武断,要有民主协商、有调查研究,有理有据处理问题,这让学生更敬佩,更心服口服,有助于增进老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我们所说的平等对待学生,还指教师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而不能有亲疏远近,厚此薄彼。有时候,学生对于老师公平公正的敬佩甚至超过了对老师学识的敬佩。老师的天平如果倾斜,势必影响老师在学生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照顾了班里某一个同学,你却失去了一批同学对你的信任。人心离散的工作是不好做的,以后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有阻力,即使是拥护,也可能是口是心非。
二、关爱、理解与尊重是师生和谐的前提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积聚对学生的爱,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根本。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教师只有投入充沛的感情,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奠定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光有师爱还不够,师生还必须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让学生感觉到并接受,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身边就有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的老师,像我们的司主任、董丽丽、周爱民、贾丽、董光梅、谷立华、李超、周利等很多老师,他们在尊重关爱学生方面做得极具艺术性,与学生亲如一家、情同姊妹。他们对学生的称呼也很亲切“妮!小!孩子!”,学生听了也很温暖,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学生愿意亲近你,相信你,就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和管理,和你坦诚交心,思想工作教学工作还有什么不好做的呢?所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愉快的感觉,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讽刺挖苦、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判学生。类似因为讽刺挖苦、羞辱、嘲笑学生引发的案例不少,都对家庭、老师和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后进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反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都是教训,深刻的教训!
用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智慧取代消极的处罚是消解师生隔阂的有效办法,以充满智慧的办法取代处罚,教师可以成为预防纷争的专家、避免危机的巨匠和化解冲突的高手,并由此营造和谐有效的教室生态和学习环境。骂学生有辱老师的斯文,打学生不累么?踹一脚,把鞋子踹飞了,再闪了腰,打一拳,学生一躲打墙上了,手破血流,学生幸灾乐祸,老师很受伤,万一再有个有心人给你录下来,发到网上去,再以此为证据告你,你说你值不值?你说你惨不惨?如果事情严重了,影响到学校的形象,校领导肯定不会感激你。一个好的工作岗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好名声,全葬送在一时的冲动上了!后悔也没用了,谁也就不了你,迫于舆论压力,教育局不能不处理你,领导老师也只能为你表示深深的遗憾了!学生和家长则会有的拍手称快,可把这小子给治了!
我想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是智慧和理智的化身,我们知识渊博,办法很多;我们充满理性,不会蛮干冲动。冲动是魔鬼,蛮干是混蛋。
静下心来想一想: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工作高效了,成绩提高了,心情愉快了,和谐校园诞生了!与家长的关系也就和谐了,我们的朋友也多了,学校的社会地位也就提高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欣赏式的赞美对于师生和谐具有积极的促进
只有欣赏式的赞美才具有建设性和有效性。欣赏式的赞美是描述性的,只是赞扬学生的努力、工作和成果,学生在这种真实的被欣赏中获得积极性的自我体验,它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形象,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动力。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就是为了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心甘情愿。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有一种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赏识。”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得到一个加速度。
我在级部管理中一向倡导“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天有表扬,天天有进步;时时有表扬,时时有进步。不过要表扬的内容需要靠老师去发现,机会需要老师去创造。
一无是处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位同学都有闪光点,我们为什么不去捕捉并很好地利用呢?即使他的学习上一窍不通,成绩很烂、倒数第一,但它至少还有健康、活泼、能劳动,甚至眼皮活会说话,办事利索,这些都是很好的优点。我们不要总是盯着她的学习成绩,并用这一点来折磨自己。他不想学好吗?只是基础差,悟性差等原因导致成绩不佳。况且这类成绩差的学生就像杜校长所说,他们将来就留在长清发展,低头不见抬头见,说不定哪件事还要这些差生给你帮忙,咱怎么能就因为人家成绩差,就你烦我我恨你成了仇人了呢?再说就是他在学校无论多么不是人,在父母眼中还是个宝,咱们也大都有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考虑,我们能想到:他们是需要关心的,是需要帮助的,还会在其他方面能够发展进步的,绝对不是不可救药的。
四、诱导与启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虽然没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每扇门,也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唤醒所有学生,但无论如何,我们教师的力量要通过传递情感、改变心情、启发见解、播撒尊重等诱导方式来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自觉不自觉地和学生进行消极的沟通。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的教育方式取得的效果绝对是适得其反。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凡事不急于要结果,首先要让学生思想的开化,明是非,明真伪,明黑白,接受老师的观点,理解老师的善意,所以我们强调诱导与启发应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绝不是消极被动的。
五、真心关爱促进师生和谐
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学生是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为什么必须爱学生,我想,教师爱学生主要出自于对教师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是出自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面对求知的学生,教师应该打心眼里爱他们,当然这种爱是高于母爱、宽于父爱的师爱,这种爱往往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巨大能源。作业有问题,考试失利了,把他叫到办公室指出错误,帮着分析原因,指导方法,谈谈心,鼓鼓劲,;学生病了,帮着送医,拿药,倒杯水,护送回家;思想有问题了,关心地询问,设身处地的考虑,正确引导,指点迷津。人心都是肉长的,学生很容易被你的真诚所感动的。只要我们奉献一片真诚的关爱,必将收获一份和谐。
总之,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他们乐于学习,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起着良性的循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唤起学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愿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主要由我们当老师的主动、自觉、智慧、理性地去构建。我们不要错误地认为这是巴结学生、讨好学生,有损尊严。我们理性的智慧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们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的心愿,成就了学生实际上也就是成就了我们自己。
在当今全区“创建五型、争做五型”轰轰烈烈的干事创业活动中,就让我们实验中学广大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最好的最成功的教育,为长清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