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录片<造船世家>台本

(2016-12-05 14:25:34)
标签:

纪录片

船模

黄氏族谱

峰尾

杂谈

分类: 纪录片解说词选

 纪录片<造船世家>台本

【编导阐述】这是一个举世罕见的造船世家,有600多年的历史。族谱记载,他们黄姓先祖曾经参与郑和宝船修造,代表那个年代最先进的造船技术。而今,传了146代还有20多人掌握古老的造船技术,却面临生存的挑战,以传承手艺的古船模生意竞争激烈、惨淡经营;新旧变化中的拆船修船业务风光不再、青黄不接;变革中的新铁船制造业务层层关卡寸步难行;他们究竟遭遇了什么?我们又该思考些什么?


纪录片【造船世家】

【字幕】福建泉州  宋元时期世界第一大港

峰尾半岛   明代名埠良港

为历史上中国四大古船之福船制造中心之一。

这里有一个黄姓家族,传承着近千年的福船制造技艺。

【同期声】这座就是圭峰塔,作东南巨镇,起海国文明,是泉州港的航标。船只很多,大部分的船只都是我们姓黄的造的。

【字幕】黄氏家族一百四十五代船匠 黄初宗

【推出片名】造船世家

【解说】这里曾经是制造福船的最大船坞,让人很难相信的是,今天我们找到的只是几个零星破旧的修造船厂。工厂的主人清一色的都姓黄,出自一个家族,他们最喜欢的事就是看纪录片《南海1号》。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南海1号》摄制组在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以后,前来拍摄这个有近千年的造船世家,这个黄姓家族辈份最高的老船匠黄初宗和他的弟弟黄初明成了主要拍摄对象。

【字幕】《南海一号》资料

【解说】借助天边的晨曦,两位老人便出了门,今天,一艘渔船将要下水,按照祖辈流传下来的习俗,船只下水必须经过一整套庄重的仪式。

【字幕】黄初宗的大儿子 黄唐阳

【同期声】拖上拖下的这只渔船是我们造的。你多久没有经历过这种下水的场面了?20年前都用这种(方法)拖下水。

【字幕】《南海一号》资料【同期声】以龙骨为主,以龙骨多长来确定多宽,以船宽来确定船高,以船高来确定桅杆的长度,以前就是按照这样,跟现在的比例一样。

 

【解说】短短两年多时间过去了,  黄初宗的弟弟黄初明因病在最近去世了。这段画面成了老船匠,留在世间的唯一影像。

【字幕】黄初明的四儿子 黄唐升

【同期声】这个本来是我爸的旧房子

【字幕】黄初明的五儿子 黄唐安

【同期声】我父亲黄初明刚去世两个月,生前他一直嘱咐我们六兄弟,把黄氏千年的造船技术继承下来,从此黄氏家族又少了一位造船的老技师,我们六兄弟再难也会把这种技术传承下去。

【字幕】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造船基地

        峰尾黄氏元修古船模厂

【解说】老船匠黄初明去世以后,六个孩子中只有大儿子黄唐旭继续制造木帆船,另几个孩子集资办起了这个仿古船模工艺厂,他们推选兄弟中造船技术最好的五弟黄唐安当厂长。在今天,大型木船的需求日渐减少,船匠们努力把自己的手艺挥洒留在工艺船模的制作上面,纯属无奈。

【同期声】(黄氏族谱)里面当时记载郑和宝船长有一百五十多米,宽将近五十米,木船当时能做到这么大已经相当大了,当时记载有九根桅杆,十二张帆,像浙江和广东的广船和浙江湖州那边的丹阳船,跟我们福建做的像这种船他的船体都不一样,丹阳船的船底是平的,船(吃水)比较浅,它都是在近海运输用,那种船稳性比较好,泉州这边的福船船体跟其他地方的船体不一样,它底下不是平的,稍微有点斜,像这种他在风浪比较大远程的时候,稳性好,流水线好。  

现在生意好吗?现在生意也不是很好,这种传统工艺生意不好。有订单吗?订单不是很多。

【字幕】老船匠黄初宗的家

【解说】黄初宗,现在是黄姓造船家族中辈份最高的造船师傅,因为没有大木船可做,他也不甘寂寞在家里做起了工艺船模。

【字幕】黄初宗的老伴

【同期声】你几个孩子?三个儿子,四个女儿。造船是儿子学还是女儿学?儿子,三个儿子学造船。

造祖传的船,给下一代留传,给他们做纪念。他们才知道原来的古船是怎么造的。要卖吗?不卖。阿伯是几岁开始学造船的?十四岁。你这辈子造了多少船你记得吗?那个时候造的,没计算,每年都要造几只。一个渔业大队就有几十只船。这三个大队就几百只船。最大的有多大?最大的我亲手做过的有三千多担。

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吗?自己造的。我爷爷那时候的都造这种古船。这种叫“黄斧头”。

【解说】这是七十八岁老船匠黄初宗最得意的一件作品,这艘船模花费了老人近八个月的时间。尽管船身只有2.3米,但从选料到做工都十分精细。俨然是一艘浓缩版古船。

【同期声】这是睡仓,人睡在里面。我一步一步开给你看,这边钻进去是睡觉的,这个是打水的。打水的也有?有,以前也没有打水的。这个是楼梯,爬到上面的,这些全部可以掀开,这个打水的,以前喝水要人去抬。这个是子午,驶船的子午,就是指南针,旧时的,还有灶台。

【解说】老人家,在自己家忙活着工艺船模,也许只是他的心底里一辈子造船生涯的一种晚年寄托。

【同期声】休息吧,很晚了。

做一些子孙要的,先做几只(船模)。做几只(船模),子孙一人分一只,子孙内外一大家子,做二十只也不够分的。

【同期声】一九八六年的,帆(动力)改机(动力),报废了。

【解说】福船,又称远洋木质帆船,以泉州船为代表,也是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优质的木制帆船。《宋史:食货志》谓:“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圭峰黄氏族谱》记载,明代峰尾建城时,仅城内一族,黄氏造船手执斧者达九十九人之多。黄姓家族代代相传福船制造,一九九八年,乡镇造船厂倒闭,黄初宗继续带着三个儿子,在海边修造船基地,办起了自己这个修造船厂。然而,生意每况愈下,两个儿子也就转行做其他的了,留下大儿子黄唐阳坚持老本行。

【字幕】黄唐阳的修造船厂

【解说】天气炎热,业务青黄不接,黄唐阳的厂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几天前他刚刚给工人发完工资,宣布工厂暂时停工。实际上这个修造船基地的几个修造船厂大半年没有接到活了,传统木帆船已经被钢质船所替代。

【同期声】今天很热,这几天十分热。没工人吗?工人最近停工了,不停工要付工资,一个工人一天三百四,有十几个工人,要付的话受不了。厂里收尾的工作自己做,一个人自己做一下,接下去木船一直拆解掉,木船越来越少了。还有就是没有继承人了,接手的人没有了,咱们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做了。

【字幕】峰尾黄氏元修古船模厂

【同期声】听说要拆是吗?是啊,听说要拆,我介绍给你听下。这边是我们黄氏造船厂,代代相传,已经上千年了。本来是在龙湖造船厂,然后移到这来,村里把这里规划成造船基地。目前大概会拆到这边,拆到这边位置都拆没了,要怎么做。

【解说】办仿古船模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船模做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让黄唐安 兄弟们心灰意冷的还有另一个打击,一张拆迁建筑评估通知告诉他们,因为沿海道路拓宽,这个古船模厂即将面临拆迁命运。

【同期声】政府开路就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不能所拆就让我们老百姓来买单。现在要拆就凭着一张报告书,也没有盖章,也没有提前跟我们商量下。评估里面的内容是简易搭盖,评估总共的价钱是一万多。他们凭什么把这个定位成简易房,本身这是一个厂,在生产,我们去年已经投资几十万,村里面是知道的。

【字幕】峰尾黄氏祠堂  农历七月十五 祭祖。

【解说】和其他地方不同,今天,在黄氏宗祠,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宝贝被虔诚供奉,这就是近千年的黄氏族谱和历代造船的船只尺寸簿,传承了数百年,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

【字幕】黄初明的大儿子 黄唐旭

        黄初明的三儿子 黄唐龙

        黄初明的四儿子 黄唐升

        黄初明的五儿子 黄唐安

        黄初明的六儿子 黄唐辉

【同期声】这本族谱平时都是藏在家里,今天祭祖特意拿出来。

【解说】我们从黄氏族谱记载中了解到,六百年前黄氏先祖黄元修,参与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郑和宝船的制造。三百年前先祖黄都公受朝廷任用为“道宪厦厂军工匠首领”,参与郑成功、施琅征战台湾时各种战船的制造。一代又一代的黄氏造船工匠正是根据族谱和船只尺寸簿来造船的。

【字幕】峰尾黄氏元修古船模厂

【解说】这艘仿古船模是郑和宝船,按照黄氏族谱记载的尺寸浓缩而成,花了黄唐安 兄弟半年多时间手工打造。今天要从作坊里搬到镇区的门店。为了应对仿古船模厂的拆迁,黄唐安 兄弟凑钱在最热闹的镇区租下了这间小小门店。

【同期声】这只船模到现在还是半成品,油漆上面还有一些比较细致的工艺还没做,这个展厅主要展示黄氏造船世家每个时期,每个朝代所制造出来的(木船),各种船模到时候都一一制作出来,陈列在这里让大家参观。

【字幕】黄唐阳的修造船厂

【解说】“谭美”台风刚刚过去,黄初宗的儿子黄唐阳的修造船厂终于等来了一艘被台风撞坏了的木船抢修。

【同期声】当时船是怎么样撞到的?当时“谭美”台风很大,在平潭避风港撞到了。

【解说】修船是个赶工期的活,黄唐阳必须在一星期内把船修好,它要求速度快,技术好,否则耽误了渔船的出海捕捞。

【同期声】没有新船造,最近都是在修船吗?最近就是这样了,新船更麻烦。需要做很多繁杂的工作,而且造价也高。大体以维修木船为主,接下去就是发展铁船了,要改行了,像这种船修起来也要花五、六万。需要五、六万吗?这种五、六万是最便宜的,完整的修好最少要花七万多。

【解说】黄唐阳还有另外一单业务,一艘沉船在几十海里远必须前往海上打捞,打捞沉船比修补破船更有难度,利润也不高。

【同期声】去平潭(打捞沉船)至少需要过去五个人,五个是一定要的,这种是没有时间性的,一直到做完为止。如果要去打捞的话,至少要用两百吨的吊车去吊。

【字幕】黄唐旭的船舶修造厂

【解说】修造船基地的几个修造船厂没有那么幸运接到修船业务,在铁船代替木船的变革年代,做铁船需要新资质,必须换营业执照。

【字幕】黄初明的大儿子 黄唐旭

【同期声】原来的执照是做木船的,申请大概两年多,取得了造铁质船和玻璃钢质船(的资格)。

【解说】做铁船的执照是拿到了,然而黄唐旭还是接不到造新船的订单,只好帮人修补养鱼的网箱,补贴家用。这一带海洋养殖发展很快,许多造船能手选择网箱养殖或者外出打工。

【同期声】要修吗,有网箱要修吗?过段时间坏的要换掉,报废掉,换新的。

今天在做什么?今天在做渔排,用造船的木头扎成养殖鲍鱼的渔排网箱。没造船吗?造船这一年都没什么生意,整年都没有造船的业务,做渔排能让工人赚点钱维持生活。

【解说】今天是个吉祥的日子,黄氏福船展示店开业了,这个店黄唐安 兄弟花了几万元装修,每个月店租700元,他们期望黄氏船模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传承光大黄氏传统造船技术。

【同期声】(开业)仪式比较简单,是因为我父亲今年刚去世几个月,所以没搞那么隆重,简单的搞一下。

现在在注册一个微博,上面宣传一下黄氏船模跟黄氏造船的历史,上面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一直搜索不到我们的名字,我们真正的黄氏造船的这批人都不在上面。

【解说】这是个造船工匠家族的留影,留住的是家族的面孔,留不住的可能就是福船制造技术。

【字幕】三个月以后 峰尾造船基地

【解说】峰尾造船基地已经被道路拓宽工程的推土机平整个初出端倪,仿古船模厂的赔偿要求没有谈拢,还留在土石堆里。作为黄氏造船世家的传人,他们申请传承人已经好几年了,最近,泉州市公布了第四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福船制作工艺传承人的名单,竟然姓林不姓黄,是隔壁村的村主任 ,黄唐安兄弟 终于坐不住了,他们要一级一级的奔跑,希望能够弄个明白。  

【字幕】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政府

 

【同期声】该一个章,要盖一个文化的章,盖一个文化的章。

这种我们都推广这个(造船技术),都希望他们进行这个(申报)。他们去年跟今年都有送表过来,我们填好了拿到区上面盖章,我们站长挺积极这方面的。

【字幕】泉州市泉港区文化馆

【同期声】跟去年的一样,去年也有送过来,送过来这边不同意。这个不归文化馆负责,可能要去文体局,文体局在广电大厦。

【字幕】泉州市泉港区文体新局

【同期声】古船制造已经有了,是峰尾的林配宗。但是,他现在已经停了,真正八百年前造船传下来是我们黄氏家族。所以说现在这个已经错了,必须要纠正改过来。这是媒体每次过来报道,中央电视台过来拍摄的,这些船模都是找我们(配合拍摄的)。这些影像都是我们的,我们真的黄氏造船,你们媒体,政府到处在宣传峰尾的黄氏造船世家,几百年的造船历史,我们来申请非遗继承人,每次送到你们区文化馆就断掉了,为什么?这个具体不是我在做,是文化馆在做的,我具体问一下。这个是文化馆在做的,文化馆说你们这边。黄馆长负责的。你们这边又说那边,这个申报我们已经送了好几回了,到了区里面就断掉。具体要问黄馆长怎么做,我也没有接触过这个,事情是归到他那边的,文化馆负责,不是我负责的。就是那个黄馆长,我们刚才去了。不是我在做的,所以你问我我也不知道。

【解说】也许,盖个印章,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容易。黄唐安三兄弟弄不明白,福船制造技艺,已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传承人,怎么是隔壁村的村主任,而不是峰尾黄氏造船世家的人呢?

【解说】这个造船家族,上千年来,他们世代以制造福船为生,而今天,大海已经几乎看不见风帆牵引着木船了,也许真的是时代的变革,让流传千年的黄氏福船技术,渐行渐远目前,福船制造技艺,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传承人,还没有峰尾黄氏家人,古船模厂到今天,也还没有被拆迁,传统木船手工艺人仅剩下一、二十人

【字幕】黄氏家族一百四十六代船匠 现已转行从事海鲜批发 黄唐克

【字幕】黄氏家族一百四十六代船匠 现已转行从事物业管理 黄唐升

【字幕】黄氏家族一百四十六代船匠 现已转行从事金属加工 黄唐恩

【同期声】爸爸这艘船能开吗?这艘船太小不能坐人,你的祖辈他们以前都是造大船的,现在我们只能做船模了。长大你还要不要造船呢?要!

【字幕】泉州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工作室出品

        总编导:陈家平

        编导:刘凯

        摄像:林志强 陈昕 刘凯 黄柏清

剪辑:刘凯 黄柏清

配音:叶宏

监制:吴建生 杨旭东


 纪录片<造船世家>台本

纪录片<造船世家>台本

纪录片《造船世家》】

获得2013年度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长纪录片一等奖。

2014年第16届福建电视艺术奖纪录片二等奖。

2014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八届《纪录中国》创优节目评比二等奖。

纪录片<造船世家>台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