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店市

标签:
五店市古大厝红砖晋江城市改造 |
分类: 泉州文史沟沉 |
规划范围120多亩,放眼望去尽是明清至民国及上世纪80年代前期间的传统闽南建筑群和若干番仔楼,在钢筋水泥中形成对比。

修缮古大厝,我隔行如隔山,闽南一带有成千上万古大厝散落农村和古城区,他们的命运确实让人担心。

修旧如旧,传统闽南建筑文化能不能保护下去?

闽南古大厝“出砖入石”建筑风格,是一个标志,也是一段和“海禁”,“迁界”历史有关的故事,由于明清“禁海”,“迁界”政策,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当若干南以后政策允许闽南先民重新回故地建设家园的时候,他们利用破砖,碎石、旧瓦片重新建设家园,就发明了这样一种“出砖入石”建筑风格。

闽南古大厝的建筑历史内涵特别丰富,燕尾脊,皇宫筑等等

红砖厝,这就是闽南,是泉州。



中西合璧的洋楼

查了《福建晋江市五店市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详细规划》,“五店市”将整合石鼓庙、蔡氏宗祠、庄氏家庙以及青梅山,构筑山塘祠文化景观。

还将规划以后塘街为脊,划分两岸亲源展示区、传统文化核心区、文化创意区等七个功能片区。非常担心会不会过度商业开发。

红砖厝是我们闽南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红砖厝应该成为文化遗产保护

红砖厝美轮美奂,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文化,见证着闽南历史繁荣发展。

听说,政府计划将100多座晋江市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整体“搬入”五店市,其中池店、安海等地的数十座“古早”建筑,将被整体转移进来。这样易地保护古大厝,是不是值得推广呢?

据介绍,街区里的文物和老建筑还将申请省级文保单位。

“一庙双祠山塘连,一街七片五店市”

对片区里的老建筑有计划地进行修复,对原本的古街巷进行重新规划整治等做法都值得一提。


如今“五店市”传统街区规划建设成为晋江民俗文化保护区,未来,老青阳的记忆将在这里复苏,传统文化将在这里汇聚,海内外晋江人的根脉将在这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