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2011-06-15 15:41:20)
标签:

后龙镇

刘氏

古民居

土坑

分类: 泉州文史沟沉

    刘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

    明清两朝土坑刘氏后裔登科晋仕各领风骚,荣归故里后皆建造显赫的府第,至清乾隆年间共有40多座,这些府宅集聚在一起,形成一处宏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古民居群。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式或卷棚屋顶,壮观宏伟,气魄辉煌。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现存有27座,共占地26860平方米,于2003年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古民居群。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门口的一根根石旗杆,代表了土坑人的骄傲和荣誉。古时候金榜题名时候,中进士,或者有上品官,就可以树石旗杆,到清代,中秀才、举人也是可以石旗杆的,用来鼓励读书风气。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根据介绍,刘氏传至第五代培育出一位太学士、主监,此后十代,代代皆有人入朝为官,可谓门庭显耀。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一说,荒野开辟是在明朝发生“靖难之变”之时,那时居于莆田兴化的贵族刘宗孔因避难,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携眷渡海迁居到后龙镇土坑村这个地方。自明永樂至清乾隆時期,建有40多座的古大厝,在清朝,将军、提督、进士,亦层出不穷,赫然是书香之家、官宦门第。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在泉港这里像这样规模的古民居群绝无仅有,砖石、木材结构,石材、衫木非常精美,听说都是从外地采购。大部分古民居能保存至今,建筑十分坚固。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刘氏古民居是群体建筑,它代表了当时一个地方建筑的最高水平,历史上闽南人有钱以后一定置辩家园,而刘家除了大兴土木,还发展文、武馆,通过兴教方式促进家族的发展。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1683年,正是明朝严厉的海禁迁界时期,而刘端弘回到土坑后与其子置18艘船,能够自海上走关东,终成一方巨贾,人称“刘百万”,这个“刘百万”有什么本事?或者什么关系网,怎么能够很好利用明朝迁界政策在流动的生活中,锻炼出了做大生意的本领。

   这是个迷,也是有故事的。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三落双护卫的大宅院。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坐西北朝东南,冬暖夏凉。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排列井然有序,布局精巧,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刘端瑜的儿子刘开泰,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中武举,次年联捷武科进士,诰授建威将军,赏从一品顶戴,授提督衔,任江西南赣总兵。清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阴历十月十五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临城下,刘开泰誓死守,城破身亡,时年三十七岁。  刘开泰叔侄三人战死疆场,消息传至京都,咸丰皇帝震惊之余,伤悼不已,连说城池失守犹可收复,将才难求啊!为彰刘家一门忠烈,赐谥“两世三忠”,又因刘开泰首级已失,咸丰皇帝口赐“金头玉颈”,恩准灵柩归乡,钦赐专祠祭拜。

岁月蹉跎,刘氏古民居也在风雨中飘零……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有石雕、木雕、砖雕和泥灰雕;按造型分,有浮雕、阴雕、线雕和透雕;按内容分,有山水雕、人物雕、花鸟雕、鱼虫雕、禽兽雕、楼阁雕。石雕上的构图疏密有致,线条细腻流畅,人物胡须衣袂恍若欲飘,枝上喜鹊追逐栩栩如生,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巧。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庭院深深深几许,各式各样锲刻花纹的柱石斗、石鼓、石花架、石砣,有别具一格的圣旨牌、石桌、石花盆,皆精雕细镂,古色古香。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古民居门前两壁肚和窗门镶嵌的雕塑种类数量繁多,规模宏大,图案古朴,技艺精湛,立体感强,具有较高的时代艺术价值。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作为一个建筑物,集中了各种形式的雕刻作品,这是比较难得的。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清朝建造的南文武馆“选青斋”和北文武馆“凌云斋”。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南北文武馆名传乡里,村里有学子要参加重要考试前,村民都会到此地上炷香乞求先祖的庇佑。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从泉港民俗文化陈列馆到窄巷,一路行走,一路观赏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这照片上刮鼎的习惯,我小时候做过
泉港:土坑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这里三面临海,水深港阔,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历史上素有“小上海”之称。船一直是这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造船技艺在这里祖辈相传,源远流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