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邮政日戳初探

标签:
黑龙江gb2312满语鄂伦春语邮政日戳 |
分类: 集邮研究 |
邮戳的史料价值和丰富的组集元素越来越引起集邮爱好者的关注,笔者在学习东北邮识研究丛书的过程中,对黑龙江的邮政日戳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重点学习,发现黑龙江邮政日戳有许多内容和特点还不被人重视或鲜为人知,笔者把自己的一点粗浅的学习认识记录下来,不当之处还请师友指正。
一、“双文字”邮政日戳——凤毛麟角确实少。
双文字邮戳(双语邮戳),是指在邮戳中出现两种及以上的文字(不含阿拉伯数字)的特殊邮戳,通常在我国收案数民族聚集区的邮政局(所)使用。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据统计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尽200万,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26%,其中世居本省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箔、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少数民族。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口不足万人。据有关资料表明,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人口按城乡比例划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县镇的占27.3%,居住在农村的占72.7%,居住在自治地方、民族区、民族乡的占39.9%,散居人口占60.1%,目前建有1个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24个、朝鲜族乡(镇)19个,蒙古族乡(镇)6个、达斡尔族乡3个、鄂伦春族乡5个、鄂温克族乡1个、赫哲族乡3个、联合民族乡(镇)8个。此外全省还认定少数民族聚居村680个。
从少数民族数量和居住地的分布和聚居地的建设规模来看,使用双文字邮戳的邮政局所应该很多,但是为何实际上却又恰恰相反呢?原来在世居黑龙江的10个少数民族中满族、回族目前已经普遍使用汉字;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日常普遍使用汉字;只有朝鲜族、蒙古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字)。出现和使用双文字邮戳的地区也就局限在朝鲜族、蒙古族自治县、民族乡(镇)中了,数量自然就不会太多。以2002年黑龙江省邮政局《黑龙江省邮政局所名薄》所列的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邮政局(附图1)http://s7/middle/4d39d85ehc71a17bfc3e6&690
所辖16个邮政局所为例,就是全部刻制双文字邮政日戳,也不过是16枚。
二、普通地名也奇妙——疑似汉语的民族语地名戳
少数民族在黑龙江繁衍生息,使这块土地上产生了大量的民族语地名,这些带有显著民族印记的活化石,成为研究民族文化,编组专题邮集的重要素材。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分布大约有三个区域:一是松花江南岸、呼兰河以东的满语区;二是呼兰河以西至嫩江流域的蒙古语区;三是大小兴安岭地带的鄂伦春语区,这些民族语的地名,自古以来经过汉字的标音书写和语音交流,从字型和语音方面已完全汉化了,但是其仍有民族语言的释义。考虑到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笔者只把黑龙江地名邮戳中部分满语、蒙语和朝鲜语中不同的释义举例如下:
(一)、满语地名:
1、哈尔滨:(附图2)http://s2/middle/4d39d85eh7a4f68c9d501&690
哈尔滨,系金代“阿勒锦”村之转音。据《钦定金史语解》“阿勒锦”系女真语“荣誉”之意。一说为满语“晒网场”之意。哈尔滨地名的由来,据有关资料记载,有如下几种说法。《哈尔滨考》考证:“哈尔滨”是女真语“阿勒锦”一词的译转,是“荣誉”的意思;《满州地名考》记载:据说沙俄设置哈尔滨市街建设局时,曾经对地名的设置花费了很多的脑筋,巡视了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小村落,并向当地人寻问了地名,当地人称此地为哈欧滨。同时沙俄也曾设想了许多名称,但都未采用。最后取名为哈鲁滨。一九0O年制作的地图上就出现了“哈鲁滨市街”的名称。“哈鲁滨”系满语“鱼网”的意思。据说很早以前这一带是满人的一个较大的捕鱼区,汉人称之为晒网场。后哈鲁滨音讹为哈尔滨;又有些资料记载:昔日此地是松花江岸的一片草原地带,蒙人以此地草甸平坦,遥望如哈喇,故称哈喇滨,后音讹哈尔滨。
2、阿城:(附图3)http://s14/middle/4d39d85ehc71a1723899d&690
阿城,是满语阿勒楚喀城的简称,意为黄金。县名因城东阿勒楚喀河(阿什河)而得名。1987年设市。
3、呼兰:(附图4)http://s4/middle/4d39d85ehc71a1c7bca93&690
因境内呼兰河而得名。呼兰,系满语,意为烟筒。
4、依兰:http://s10/middle/4d39d85ehc71a604fbf69&690
(附图5)依兰,源自依兰哈喇,系满语,意为三姓。因赫哲族的葛依克勒、胡什哈里、卢业勒三姓居此,故名。
5、巴彦:http://s16/middle/4d39d85ehc71a173361cf&690
(附图6)旧名巴彦苏苏,有巴彦河。巴彦,系满语,意为富,苏苏,意为高梁。“巴彦苏苏”是满语
“富饶的村庄”的意思。
6、木兰:http://s7/middle/4d39d85eh7a4f6fd98956&690
(附图7)以木兰达河为名。木兰,系满语,意为“围场”或“牧马场”。
7、延寿:http://s1/middle/4d39d85ehc71a5fff66f0&690
(附图8)在黑龙江省中部。1902年在长寿山地方置长寿县。1914年因与四川省长寿县同名,改名同宾县,后以县内有著名的蚂蜒河(“蚂蜒”系满语,意为“肘子”),因而取长寿山和蚂蜒河各一字,故名,取蚂蜒河之“蜒”字。长寿山之“寿”字,组成地名“延寿”。
8、萝北:
(附图9)因位于托罗山之北,故名。《钦定盛京通志》:“国语(满语),托啰,桃也。”
9、嫩江:http://s15/middle/4d39d85ehc71a5e8bf17e&690
(附图10)嫩江上游,因水得名。嫩江清初称“诺尼木伦”,诺尼为满语“碧绿,“木伦”为“江”的意思。嫩,系蒙古语,意为碧绿。一说系满语,意为妹妹。
10、逊克:http://s14/middle/4d39d85ehc71a6012fa3d&690
(附图11)因逊必拉河而得名。“逊河”,又称“逊别拉河”。“逊别拉”为满语,“逊”为“奶浆”之意,“别拉”为“河”。奇克县,因山得名。境内有一山称之为“奇克勒”,后转音为“奇克特”,简称“奇克”。1929年设奇克县,旧奇克特,系鄂伦春语新屋之意。1949年逊河县和奇克县合并,各取一字为名(满语加鄂伦春语)。
11、呼玛:http://s14/middle/4d39d85ehc71a1c7e579d&690
(附图12)因境内有呼玛尔河而得名。呼玛尔,系满语“烟囱”之意。一说系蒙古语“行围前引之人”的意思。
12、鸡西:http://s11/middle/4d39d85ehc71a1cac0b5a&690
(附图13)1942年设鸡宁县,1949年改鸡西县,因处鸡冠山之西而得名。一说鸡西为满语“带毛鹿皮”之意。另一说鸡西与集贤为同词异译,意为“穿鹿皮衣的人”。1950年改市。
13、虎林:http://s5/middle/4d39d85eh7a4f693ef674&690
(附图14)县因境内的七虎林河而得名。又有七虎林山。“七虎林”系满语“稀忽林”之转音,“沙鸥”之意。
14、佳木斯:http://s11/middle/4d39d85ehc71a1d054b5a&690
(附图15)在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畔。原称甲母克寺噶珊”,后汉译“嘉木寺”、“贾木司”、转为佳本斯,赫哲语,意为“尸体”。相传这里为古代的墓地。在其东郊敖其一带曾发现过金元时代的墓群。一说“佳木斯”系满语“驿丞”之意。
15、汤原:http://s11/middle/4d39d85eh7a4f6ffcee1a&690
(附图16)汤原,因汤旺河而得名。汤旺河,金代为土温水或陶温水,元代为桃温水,明代称吞河,清代始称汤旺。据《钦定盛京通志》“国语(满语),屯,海岛也。”“汤旺、土温、桃温、吞河皆一音之转”,为满语“岛”之意。
16、牡丹江:http://s13/middle/4d39d85ehc71a1d35064c&690
(附图17)牡丹江系满语,意为弯曲的江。牡丹江婉蜒曲折流行于老虎岭的群山之中,故名。市因河得名。牡丹江地名是以牡丹江河流而得名。牡丹江在唐代称忽汗河(一作忽汗水);金代称呼里改江(一作骨乌里改江);元代称忽尔哈河;明代称胡里改江(又称呼拉哈河、虎尔哈河、胡尔哈河、呼尔哈河、火儿哈河);清民称虎尔哈或牡丹江。上述出现的名称,大都为音似字异,均为满语“湾曲”的意思(另一种解释为“响水”)。牡丹江河流蜿蜒曲折,流淌于老爷岭的群山之中,故名为牡丹江,含有湾曲的江水之意。最早为站名,后建置市制时取其为地名。
17、绥芬河:http://s8/middle/4d39d85ehc71a5f20cdd7&690
(附图18) 因位于绥芬河上游,故名。绥芬,系满语,为“率宾”译音的演变,意为锥子。
18、海林:
(附图19)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西侧。从宁安县析置县。海林源于取新海与五林两县各一字,又因海浪河面得名,“海浪”,一作海兰,系满语,意为“榆树”。
19、穆棱:http://s1/middle/4d39d85ehc71a61d2df60&690
(附图20)以穆棱河得名。穆棱,系满语,是“穆勒恩”、“木伦”的转音,意为马。
20、宁安:http://s14/middle/4d39d85ehc71a5e9b997d&690
(附图21)相传有兄弟六人各占一方,而得名宁古塔,宁安源于“宁古塔”,系满语“六个”之意,“安”,平安之意。
21、勃利:http://s14/middle/4d39d85ehc71a176a7bdd&690
(附图22)因伯利河(今西北楞河)为名。勃利,系满族剖阿里部名,意为“弓”一说意为“碗豆”。
22、富裕:
(附图23)因富裕尔河名。富裕尔河又名乌裕尔河,系满语,意为“低洼地”。
23、讷河:http://s7/middle/4d39d85ehc71a5e9534d6&690
(附图24)因水得名,源自讷木尔河。据《盛京通志》:“国语(满语)讷默尔,嫩也。”满语为“打牲”之意。
24、集贤:(附图25)“集贤”系满语“穿鹿皮衣的人”之意。
25、饶河:http://s13/middle/4d39d85ehc71a5f09c79c&690
(附图26)因河得名。又名饶力河。饶力河明代称诺雷河。“诺雷”、“饶力”均为满语“河床流荡不定”之意。因为饶力河主要流经三江低地,河床摆动较大,故名。
26、宝清:http://s14/middle/4d39d85ehc71a172134cd&690
(附图27)因宝清河而得名,宝清,系满语,意为猴子。
27、绥化:
(附图28)绥化因境东北绥棱额山(今绥棱县境)而得名。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是满语,意为“艾蒿”。
28、绥棱:http://s1/middle/4d39d85ehc71a60062150&690
(附图29)因境北有绥楞山而得名。一说有绥额楞山,“楞”与“棱”同音,便取“棱”字。绥棱,系满语“马蜂”之意,因山上多蚂蜂而得名。
29、海伦:
(附图30)以海伦河得名。海伦,系满语,为“开凌”之音转,意为水獭。因海伦河中盛产水獭,故名。
30、望奎:http://s15/middle/4d39d85ehc71a5fdc014e&690
(附图31)地名由来,是指遥望卜奎的意思。取北望卜奎(今齐齐哈尔)之意。卜奎,系满语,似为“摔跤手”之意。
31、伊春:http://s12/middle/4d39d85ehc71a6027b7db&690
(附图32)“伊春”系满语“出衣料皮子的地方”。一说意为“一年之伊始”,含有春天来临之意。1958年改市。不是由河得名,伊春境内主要河流为汤旺河,在伊春市市区的一段称为伊春河。
(二)蒙语地名:
1、杜尔伯特:http://s7/middle/4d39d85ehc71a17bfc3e6&690
(附图33)杜尔伯特为蒙古科尔沁十旗之一部。蒙古语,意为“四”。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尔根之兄有4个儿子,被称为杜尔伯特氏。
2、塔河:(附图34)http://s9/middle/4d39d85ehc71a5f853298&690
塔河,一作塔哈,系蒙古语铁掌之意。
3、齐齐哈尔:http://s3/middle/4d39d85ehc71a5ed80e12&690
(附图35)齐齐哈尔,系蒙古语,意为“边地”。达斡尔语“奇察哈里”的转音,意为“边疆”或“天然牧场”。齐齐哈尔市,旧称卜魁(又称卜奎)。齐齐哈尔系蒙语“边地”之意。最早是一屯名。康熙年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会同宁古塔将军佟珍宝议干齐齐哈尔屯及伯都纳地方建木城,后因齐齐哈尔与墨尔根中隔嫩江不便,于是将城址改筑于卜魁(又称卜奎),但仍以齐齐哈尔为名。而当地人习称卜魁,故此地又有卜魁之称。卜魁其名称的由来其说不一,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元代的事苦江军民万户府。“卜魁”又作“李苦”、“布呼”这些均为蒙语,即‘有鹿”之意;另一种说法,“卜魁”蒙语称“有固”即“大力士”的意思;第三种说法,“卜魁”是达呼尔的村庄名或人名。
4、拜泉:http://s14/middle/4d39d85eh7a4f68bbacdd&690
(附图36)县名得本地著名的巴拜泉而得名。其全称为“巴拜布拉克”,巴拜,系蒙古语,意为“宝贝”,“贵重”。而“布拉克”为“泉水”,合称为“宝贵的泉水”。
5、克山:http://s6/middle/4d39d85ehc71a1cfad2b5&690
(附图37)原境内有座突兀耸立的死火山,其形状如城阙,俗称喀尔喀勒图山,省作二克山,县以山得名。据《钦定盛京通志》:“蒙古语,哈勒噶图,有门之谓也。”
6、泰来:http://s4/middle/4d39d85ehc71a5f8fa0d3&690
(附图38)清为札赉特旗地,土名泰来气屯。“泰来气”系蒙古语,意为“种豆者”。又据《泰来设治局志书》:泰来“俗名泰来气(蒙语转音)为蒙古人栽种之意。盖其初有一栽豆喇嘛在此斩棘披荆,建室居住,故地以人名也”。
7、安达:http://s15/middle/4d39d85ehc71a172d09ce&690
(附图39)安达,系蒙古语,“谙达”的转音,意为朋友。一说为蒙古官名。另一种说法是:安达取于东清铁路所经的安达站。含有“平安到达”的意思。
(三)朝鲜语地名:
1、七台河:http://s14/middle/4d39d85ehc71a5f00aacd&690
(附图40)因境内有七台河而得名。另说来自朝鲜族语,朝鲜族居民称呼这片土地为齐得和(音译),是莘屋的意思。
三、身边的历史正在流失——邮戳研究曲高和寡。
邮戳比邮票早诞生179年,但是收集、研究邮票的人要比收集、研究邮戳的人多的数不清。究其原因主要一点就是对邮戳的重视不够。我们在收集实寄邮品时常注意的一个概念就是“双戳清”,这是邮品品相的一个基本标准,许多普通的邮品因为加盖了功能不同的邮戳而身价百倍。在各级邮展中,邮史、专题、极限、开放等类别的邮集对邮戳的研究、使用都有相同要求,真邮假戳的邮品只要留心几乎每次邮展都能见到,这种现象足以证明对邮戳的研究和重视已经到了一个势在必行的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不难发现一些地区的邮政局(所),甚至邮政代办所的变化是很大的。十几年之内,甚至几年之内新成立或撤销的邮政局所大有说道。以虎林市邮政局的珍宝岛邮政日戳为例http://s13/middle/4d39d85eh7a4f7008d9bc&690
(附图41),该邮政日戳为成立于1969年的珍宝岛邮电支局使用,(珍宝岛邮电支局原址为五林洞镇)1980年珍宝岛邮电支局划归饶河县邮电局后,黑龙江省饶河县并没有再刻制珍宝岛邮政日戳,所以在邮市上出现的盖有1983年某日、1985年某日的珍宝岛邮政日戳的邮品均为真邮假戳。新世纪虎林市为开发使用珍宝岛品牌,2001年9月30日虎林市的小木河乡根据虎林市人民政府虎政办发【2001】16号文件精神更名为珍宝岛乡,原虎林市小木河邮电所根据黑龙江省邮政局邮公众字【2001】45号文件精神更名为珍宝岛邮电所启用了新式黑龙江虎林珍宝岛邮戳值此才又有了珍宝岛邮政日戳。但是就有关珍宝岛邮品的最佳原地邮局来说,并不是此由小木河邮电所更名的珍宝岛邮电所,黑龙江省饶河县的五林洞邮政局距离珍宝岛不过20几公里,要比署名珍宝岛邮电所近的多,那里才是最佳原地。所以仅以一枚珍宝岛邮政日戳为例,就有原戳、新戳、假戳和珍宝岛邮品最佳原地4枚之多。这些邮戳只有靠日积月累的收集才能获得。
今日的邮戳,明日的邮史。话虽好说,但真正的做起来并不容易,希望有此爱好的师友,抓紧时间,从现在做起,时不我待,快快快。
参考文献:
1、2002年黑龙江省邮政局《黑龙江省邮政局所名薄》
2、《虎林县志》
3、《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
4、《黑龙江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