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门石窟2---潜溪寺和陈抟十字卷碑

(2012-10-28 13:31:13)
标签:

龙门石窟

陈抟

潜溪寺

陈抟十字卷碑

分类: 洛阳见闻

http://s16/mw690/4d3994bdtcd17f14ad2af&690


http://s10/mw690/4d3994bdtcd17f3ba29b9&690  

由禹王池依崖南行,踏石阶至半山腰,便来到西山北端第一个较大的石窟潜溪寺。

潜溪寺开凿于盛唐高宗初期(650-661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洞窟高、宽各约9米,进深近7米,因寺下泉水涌流而得名“潜溪”。寺内窟顶藻井浅刻着一朵大莲花,供奉着七尊大像——主尊阿弥陀佛、弟子迦叶与阿难、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和两个护法天王,是唐代较为典型的佛教“净土宗”所供奉的“西方三圣”造像石窟。

净土宗也称“莲宗”,是大乘佛教主要宗派之一,相传由东晋时期庐山慧远初祖,至唐代长安光明寺善道正式创立。其教义简单来说是指,世俗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是“秽土”,佛居住的世界则是“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世俗凡人要往极乐世界,靠“自力”解脱甚难,应“乘佛愿力”(即“他力”)往生净土,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心专念”,每日千遍万遍地口宣“阿弥陀佛”的名号。

“阿弥陀佛”,阿者无也,弥陀量也——译成现代的话说,就是无量寿,也有叫无量清净佛的——呵呵,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净土”,所以又称为“接引佛”。

位于阿弥陀佛左侧的胁侍菩萨是观音,在佛教中是一个以渡活人为主,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菩萨,每当苦难中的众生吟诵她的名号时,“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位于阿弥陀佛右侧的胁侍菩萨是大势至菩萨,据佛经讲,以其所到之处,世界振动,有大威势,众生遇者,皆能息除各种灾难。他又“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全离三涂(地狱、饿鬼与牲畜“三恶趋”,另一解释为:火、血、刀),得无上力”。

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二胁侍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而西方极乐世界便是“净土宗”的最高境界。

潜溪寺内的主佛阿弥陀佛,结跏趺端坐在须弥座上。他身高7米多,肩宽约3米,面颐丰满,胸部隆起,比例均称,似流露出一副慈祥、睿智的神情,仔细观看,你会感到这似乎是一位成熟女性的形象。左侧北壁的观音菩萨,头戴高冠,身着披巾,饰璎珞,左手握净瓶,右手执麈尾搭于肩上。右侧南壁的大势至菩萨,身高7米多,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有专家认为,他与主佛造像是龙门石窟中唐代石雕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壁两侧的护法天王,身披铠甲,高颧大目,体魄雄壮,一副唐代武将孔武有力的形象,就连踩在脚下的小鬼夜叉,也雕刻的生动传神。

龙门唐代石窟,尤其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佛像造型,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艺术倾向已十分清晰,它们不再是北魏早期石窟造像那种远离尘寰、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造型,而是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更富于人情味,造型上也显得更接近人的自然形体美。潜溪寺“西方三圣”、其中尤其是阿弥陀佛的造像,丰腴健美,正是这种世俗化的典型写照,是唐代石刻中日臻成熟的艺术作品。而正是这些健康、丰满的形体造像,给后人留下了唐朝时期社会的审美观念,体现了它极其珍贵的历史、艺术价值。


http://s16/mw690/4d3994bdtcd17f5dcd7af&690


http://s16/mw690/4d3994bdtcd17f7bfd8af&690


http://s15/mw690/4d3994bdtcd17fa434c8e&690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http://s10/mw690/4d3994bdxcd1ccc9bfc89&690


http://s2/mw690/4d3994bdt7ae8cc6df421&690   陈抟十字卷碑   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

       陈抟(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出自道德经),他是唐末人,当时一直举进士不中,做不成官,就隐居于山林,研究道教与书法。他是道教的传奇人物,将无极和八卦结合到一起,为人放荡不羁,所以在字的写法上也有体现。

    “陈抟碑”是北宋初年著名隐士陈抟手书的名句,“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意思是做马做奔向天上的神马,做人做人中的龙,要不拘一格。岸字缺少一横,而逸字缺少一点,中字则上下颠倒,反映他为人的放荡不羁。这块“陈抟碑”的书法很有特点,是书法爱好者必赏之作。

     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外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还未成为大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展得较快,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陕西,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见他只不过是个军卒,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反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从此,陈抟便开始呼呼大睡,每当醒来便问:“现在谁是皇帝啊?”当回答不是赵匡胤时,便又倒下大睡。一等就是五十年,当赵匡胤成为皇帝后便把华山赐给了陈抟。而赵本人在下了这局棋后则吸取教训,很少动怒。大概这也是下棋能修身养性之所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