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禁忌
(2013-09-08 18:03:08)
标签:
杨舸营销加多宝狗肉节禁忌财经 |
分类: 广告-观点梳理 |
营销的禁忌
作者:杨舸
凉茶以前只是南方地区的流行饮品,是加多宝的疯狂投入,让一个地区性的饮品,成为了全国性的饮品;广药收回了王老吉的品牌,加多宝却并未就此走投无路,以加多宝的品牌再次挺立在了市场上:一个《中国好声音》节目赞助,一系列“对不起”的微博营销,一场终端的分贝大挑战……加多宝的营销,创意不断。
也许是这样的大胆举措屡屡成功,给了加多宝一种错觉,行走在刀锋边缘,虽然危险,但是也收获巨大。这样的错觉,如果成为整个公司的集体意识时,离开受伤甚至被屠宰,其实也已经不远了。
营销,其实有很多的禁忌。营销人员都知道,有些话题是不太能够触碰的,小到一张广告稿子的黑色背景、一个产品名字的负面谐音、对产品的破坏表现、不吉利的数字或者时间,大到宗教、政治、色情、血腥、种族、灾难……这些话题,都是不能轻易触碰的,稍一不慎,就会给品牌带来无法挽救的后果,甚至于万劫不复。
加多宝与广西狗肉节纠缠在一起,同样触及了一个禁忌:关于吃狗肉,本来就是社会上的一个争议问题,当初韩日世界杯上,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争议,经过这些年社会意识的发展,对狗肉食用,抵制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并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赞助这样的活动,无疑是光考虑了产品的销售,而忘记了可能遭受的社会舆论压力。
按照加多宝的官方解释,起因可能是地区经销商的擅自行动,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内部可能因为营销的节节得利,而忘记了营销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禁忌风险。这个事件,其实说明了加多宝的营销管理上,不但缺少禁忌检查的意识,更是缺少禁忌检查和评估的系统。
有创意地营销,是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当我们准备冒险时,一定要评估冒险所带来的风险是否能够承受。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鼓励抓住每一个市场的机会,是一种勇于挑战市场的表现,但是不要因为习惯了冒险,而成为了闯祸的愣头青。
其实这里面,也隐藏着中国营销人员和国外营销人员的一个很大的做事习惯差异——前者更喜欢做了再说,后者更喜欢想明白了再做。前者因此说后者瞻前顾后,贻误战机;而后者总是觉得前者缺少计划,随心所欲。其实两者各有道理,就看能否互相学习,而不是互相排斥。
在我看来,加多宝这次闯的祸,不一定对加多宝致命,但是如果不能因此而关注营销的禁忌,继续无所顾忌,那才是致命的。
(此文已刊载于《中国广告》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