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与山洞的缘分

标签:
杨舸圣人山洞孔子耶稣默罕默德象征符号文化密码文化 |
分类: 文化-母语制造 |
圣人与山洞的缘分
作者:杨舸
有些事情总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比方说,为什么很多圣人的出生或悟道,都跟山洞有关?
中国人的圣人——2500多年前的孔子,中国儒家学说的奠基人,一部论语,成为了中国人思想行为的指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最重要象征之一。连海外汉文化学院,也都被命名为“孔子学院”。他的诞生,传说中就是在山洞里!
在山东曲阜东南20多公里,有个尼山,相传孔子母亲颜征在,从娘家回自家途中临产,旷野中找不到生产的地方,就在尼山脚下的山洞内生下了孔子。尼山原名尼丘山,因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取名叫孔丘,字仲尼。后人把孔子出生的那个山洞叫“夫子洞”,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基督徒的圣人——2000多年前的耶稣,基督宗教的创始人。因自称是上帝,而被钉上了十字架,然后复活,追随者成倍增加,从此逐渐传遍世界,成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他的诞生,一说是在马厩里的马槽边上,还有一说居然也就是在山洞里!
在地中海东岸,有个历史名城,叫耶路撒冷,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顶礼膜拜的圣城,就因为宗教上的争执,名称本义是“和平之城”的耶路撒冷,却成了战火之城。而在耶路撒冷的南郊,有个叫伯利恒的小镇,小镇附近有个山洞,叫马赫德山洞,据说圣母玛利亚就是在这个山洞生下了耶稣!同样也不知道到底是马厩,还是山洞,还有人说是生在山洞里的马厩,那山洞也应该够大的。
穆斯林的圣人——1400多年前的穆罕默德,穆斯林世界公认的伊斯兰教的先知,接受真主的启示而传播伊斯兰教,据伊斯兰教史记载,他是个文盲,童年替人放牧,25岁受雇于麦加的富孀赫蒂彻,后来跟她结婚。婚后穆罕默德经常喜欢一个人到麦加郊区的一个希拉山洞中思考什么,就在40岁的某一天,他在这山洞思考时,忽然得到了安拉通过天使传达的启示,命令他作为人间的使者,传播伊斯兰教!
看!又一个圣人,虽然不是出身于山洞,但受教却正是在山洞!
那么,佛教徒的圣人——2500年前大约和孔子同时代的佛祖释迦牟尼,也跟山洞有关吗?是的!
释迦牟尼不是出生在山洞,他出生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在无忧树下诞生了太子悉达多,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也许是诞生于树下的缘故,最终成道居然也是在迦耶山菩提树下。虽然出生和成道都与山洞无关,但是,有趣的是释迦牟尼在前往迦耶山之前,就曾经师从隐居山洞的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嘿嘿,又是一个山洞!
也许你会说,那释迦牟尼并未在山洞成道啊!
好吧,那你还记得中国禅宗的达摩祖师吧,他不就是一苇度江后在少林寺的一个山洞里面壁九年然后禅宗得以在中国流传的吗?在五乳峰上,深大概5米,宽3米的天然石洞,据说就是达摩祖师面壁之洞,现在不就叫“达摩洞”吗?
还有出自山洞的圣人吗?有!
4000多年前的亚伯拉罕,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出生后则因为藏身山洞而得以逃生;
1800多年前的张道陵,道家祖师,即张天师,得道之处也是一个山洞;
1200多年前的商羯罗,婆罗门教集大成者,也是在山洞中领悟;
……
为什么?也许你要说那都是传说,都是后人的附会之说,那么,为什么大家的附会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却又都是如此相似呢?
这可能是跟“山洞”的各种特别意味有关!
山洞,是原始人居住的家,是很多动物的居穴。所以,在洞中,意味着拥有一种思想的领地,精神的家园,意味着体验一种遮风避雨的温暖、安心与宁静,在洞中,是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或放弃,是一种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上的穿越,是一种自然状态的追寻和感受。
山洞,也是母亲子宫的象征,是孕育生命和希望的地方。是一种吸收养分成长自己并获得力量的水域,是一种让自己获得身体也获得智慧的温床,是一种可以听见自己回声的观照自己的空间,是一种回到人类初始状态的本原的记忆。就像沈从文的小说里,山洞也是一个重要的隐喻,代表着生命的再生。
山洞,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也是进入另一个空间的入口,是外部世界的微缩和抽象。走进去,是封闭,走出来,是打开。或者说,走出去,是破碎和混乱,走进去,是完整和有序。
山洞,既是令人恐惧的,又是让人安宁的,既是神秘的,又是熟悉的。这些其实都取决于是别人的山洞,还是自己的山洞。猛兽的山洞充满危险和不可知,自己的山洞则充满信赖与认知。
山洞,是一个宝藏,阿里巴巴可以在里面获得四十大盗存放在里面的财富,而圣人却可以在山洞中获得自己头脑中本来已经存放的精神财富一样。所以山洞又如同人的大脑和心房。就像金庸等武侠小说家都喜欢山洞,放秘籍的,有奇遇的,遭难的,发生感情的……山洞其实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象征符号。
山洞,向内看,是一种看不清的混沌状态;向外,却又是清朗一片的状态。所以是从混沌走向清晰的一个领悟之处——就像我们说洞察、洞悉、洞见、洞若观火……,黑乎乎没有光不可见的地方,恰恰让你更看清光明。就像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有一个洞穴隐喻:在一个幽深黑暗的山洞里,世代住着一群“囚徒”,他们双手被绑,背向洞口,脸朝洞壁。他们从没有出过山洞,也不知道自己身处洞中。习惯了这种生活,不怀疑,也没有悲哀,更没有挣脱的念头。然而,有天一个囚徒意外地挣脱了锁链。他回过头来,生平第一次看到身后的景象。太阳光让他刺眼与痛苦。他忐忑不安地走向洞口,他头一次看到阳光下的真实事物,眼花缭乱的痛苦,更甚于太阳光。最后,清晨来临时,他终于可以直接看到太阳。他茅塞顿开,幡然醒悟……
道家讲“洞天”,是一种引人入胜的仙家境地;俗人讲“洞房”,则是一种令人心跳的生活期盼。山洞,如同宇宙中有黑洞,是一个谜,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是一种生和死的边缘;山洞,又如同数字中的“零”,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开始,本身是没有,但却代表着无穷。
这当然应该是跟圣人的传说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不管事实是否如此,即使是附会,其实,也寄托了人们对圣人的一种美好梦想。美好的梦想就在山洞里,就如同发现于1820年春天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一个名叫岳尔戈斯的希腊农民在爱琴海的米洛岛上一个山洞里的小庙废墟中发掘出土……这就是山洞意味的再次归纳——是发现、是惊喜、是美好,更是神圣!
[作者后记]本文曾于08年9月24日刊发在我的原“千水容舟”文化博客中,原文标题为“为什么圣人都出自山洞?”因无力同时照顾两个博客,原文化博客停刊,其中博文将陆续搬来这里-“杨舸的广告教室-千水容舟“,请各位博友继续支持,谢谢!本文在原“千水容舟”文化博客中,获阅读点击300多。
下为原址中评论,不舍得扔掉,拷贝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