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关于堂叔的报道:《欧阳黔森:创作没有终点(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2015-09-20 20:47:07)
标签:

情感

我爱我家

欧阳黔森:创作没有终点(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图)

2015-09-17 03:36: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人民日报关于堂叔的报道:《欧阳黔森:创作没有终点(深入生活 <wbr>扎根人民)》
                               欧阳黔森(前左)在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拍摄现场。

                                                       资料照片
  走进欧阳黔森的办公室,四周凌乱地堆放着一摞摞材料,见我们进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常年在下面跑,回来少,都没怎么收拾。”眼前这位即将迎来50岁生日的作家、编剧,是国家一级作家、“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曾四次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问起他最骄傲的头衔,他说:我只是一名文学战士,活着一天,就为文学战斗一天。

  1965年,欧阳黔森出生于贵州铜仁县国家地质部贵州局103地质大队。成年后,欧阳黔森在地质队野外找矿8年,西部省区几乎所有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对于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来说,8年的地质队员时光,直到现在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文学作品。

  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来文学创作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在央视热播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二十四道拐》连续多日拿下收视率冠军,欧阳黔森喜不自禁,但创作的艰辛却历历在目。在去年拍摄期间,他100多天未回家,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妻子来剧组看他,见他瘦得不成样子,心痛地数落:“你不要命了!”

  除了走遍山山水水,欧阳黔森坚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你写的东西,老百姓一看,那不是我们的生活,大家自然不感兴趣。”在撰写电视剧《奢香夫人》剧本时,为从彝族群众那里听到真正精彩的故事,欧阳黔森跟彝族同胞从上午8点喝酒到凌晨3点,虽然最后不省人事,却获得了彝族同胞信任,听到了无数个精彩的民间故事。

  在欧阳黔森的作品中,对故乡贵州铜仁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生于斯,长于斯,当然关注这方土地的历史与文化。”他说,“文学与地域属于母子关系,换言之,母亲的优劣关系到儿子的优劣。”

  一直致力于发展贵州影视文化产业的欧阳黔森多年来坚持一条拍片原则:只要跟贵州相关的题材就一定在贵州取景拍摄,这样才能彰显贵州气派、贵州风格、贵州元素。

  《二十四道拐》的片名曾发生过一个小插曲,起初投资方不赞成这个名字,欧阳黔森一听坚决反对,“拍这部片就是想告诉大家贵州有这么一个地方为抗战作出了贡献,名字改了,就失去了拍摄的初衷。”

  “每一个地域文化都是一粒宝石,该它闪光的时候,绝不会被淹没”,欧阳黔森孜孜不倦宣传贵州,问他为何如此执着?他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和欧阳黔森聊天,他提得最多的几个词,便是“爱国主义”“战斗”“正能量”,正如评论家孟繁华所说,“在我看来,欧阳黔森就是敢于坚持自己文学理想和文化信念的作家。”

  走上贵州省作协领导岗位后,欧阳黔森更是以身作则,号召作家们肩负时代的责任,敢于担当,为伟大时代鼓与呼。“生活还在继续,创作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欧阳黔森说。

  作者:黄 娴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扎根人民)》" />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