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深圳的创新之王

标签:
股票 |
深圳创新样本:新引擎新活力
日前,观众在拍摄光启阿波罗基地“1号空间库”内的“云端号”和“旅行者号”。(资料照片)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
深圳商报记者 季杰
首超香港,深圳登上2014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宝座”。究其原因,深圳反超的最大秘诀可归为四个字:创新驱动。作为连续三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首位的城市,创新驱动已在全国形成了独有的“深圳模式”。
数字最有说服力。如今的深圳,是全国单位面积产出最高、万元GDP能耗最低的城市。这说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在深圳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与深圳过去5年来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深圳质量有直接关系。创新驱动,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大的新引擎新活力。
新引擎: 发力源头创新后劲十足
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让新的增长动力壮大,支撑起经济天平的另一端,尤须向创新驱动要动力。
2010年5月,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隆重召开。与此同时,一家年轻得令人咂舌的新型研究机构在深圳诞生了。
80后的刘若鹏和伙伴们拒绝了美国顶级科研机构抛来的橄榄枝,选择带着核心技术回国创业,通过源头创新,开发超材料技术,将隐身衣、“钢铁侠”飞行器、临近空间技术平台等科幻小说中的神秘事物带入现实,改变世界。
过去短短5年时间,深圳光启团队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至近700人。这些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梦想家们“,在超材料领域申请专利总量达到2800件,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专利申请总量的86%。
与光启同样年轻的华大基因,那时悄悄落户在深圳盐田的一处普通建筑。时至今日,很多人还是难以想象这个由制鞋厂改造成的办公楼就是被誉为业界旗舰的“基因梦工厂”。
基因科技正在以“超摩尔定律”速度发展。华大基因站在真正的“风口”上,是一个“造风者”,要做一件中国人可以做第一的事。
光启和华大,在深圳并非独例。在这些异军突起的创新企业背后,是深圳富有远见的前瞻性顶层设计。
在几年前,深圳率先制定互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搭建资本进入实验室的桥梁,辅以“孔雀计划”招揽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多重要素聚合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下,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接替传统制造业挑起大梁,目前对经济贡献率超过50%,而土地对财政的贡献降为一成。
发力源头创新,是深圳创新驱动的秘诀之一。截至今年4月,深圳创新载体总量超过1100家。其中,重点实验室2011年到2014年的新增数量,相当于前30年总和,成为引领源头创新的重要力量。
目前,深圳已建立起一个基础研究为引领,产业及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合作、民办官助为特色的创新体系。国际上采用R&D(研究与开发)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城市区域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圳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05%,已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有创新,还要有知识产权制度“保驾护航”。为鼓励创新,深圳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设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成立“三合一”的知识产权法庭,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在这样尊重创新的环境下,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十年居全国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