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菱中学搬入新家

标签:
草根对学校的纪念杂谈 |
分类: 校史 |
1994年,赵淑珍调入天津二十中学当校长。当时,二十中是初中6轨,高中4轨。由于生源高峰的到来和社会日益增大的上好学校的需求,给和平区教育局和初中成绩出类拔萃的二十中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赵校长熟思苦想,勇于创新,提出创办国有民助学校缓解压力的大胆主张。
1995年初,分管教育的庄公惠副市长来校听取了赵校长的设想和汇报,对办学体制改革的想法和作法给予支持。而后国家教委有关领导也来二十中视察,对创办的以二十中学为依托的国有民办学校“天津双菱中学”予以充分肯定。由此,天津依据这个模式陆续建立了一批国有民助校,缓解了“入学难”,缓解了教育经费的困难,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双菱中学成立的当年,设在二十中学校园西后院内。1999年初,迁至和平区南海路3号(原和平区电子职业学校校舍,电子职校随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并入中华职专),2001年,原59中校舍整修完毕,以后逐年陆续迁入和平区泰安道13号新址。昔日《雷雨》中的周公馆成为双菱中学师生学习实践的综合实验楼。校内有容纳300余人的报告厅、信息技术教室、美术教室、音乐、舞蹈教室等设施均为满足新课程需要。教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有电子阅览设备,具有网上获取各类信息的能力。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极大的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s2/middle/4d3940e9t7a8e11c6d3d1&690
在南海路时的双菱中学
双菱中学曾与二十中学资源共享,互助双赢,大大提高了办学规模效益,取得教育与教学的辉煌成绩,也为二十中学提供雄厚的多方支援。后按照要求,逐步实现了四个分开。
2006年,双菱中学已经是完全的私立校了,今天,她又迁入新址。固然是“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如同当年沈慧儒要下了当今二十中学的校址一样,赵校长的个人影响力、威信、能力难于比肩是极为重要的。“打断骨头连着筋”,赵校长在二十中学校史上留下浓彩重笔的一页。
祝双菱中学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