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传媒》杂志在1999年创刊,隶属于新闻出版总署的报刊司。2002年的时候改名叫《传媒》杂志。根据总署的计划和工作安排,后来调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机构,叫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现在的身份是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传媒》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在业界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传媒》杂志有一个倍受业界关注的栏目“传媒人物”,早在2007年,周志懿社长就说过:我们开设了《传媒人物》专栏,关注我们业内的这些老总,关注我们这个传媒行业非常新锐的传媒人物,我们希望他们的观点、思想、心路历程都能够让这个业界关注,而且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影响。
这次在上海的会议一下子来了数百传媒人物,早在会议之前的几天,我得知《南都周刊》的掌门人朝华老弟要来参会,于是就和他做了沟通,在上海一见如故。
一份报纸壮大了,一个诗人“死”了。南方诗人圈曾有人如此评价过陈朝华与他供职的南方都市报。
陈朝华,南方都市报早期元老之一,南方都市报副总编,《南都周刊》的总编辑。谈到诗歌,他的表达开始让他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他说过,“我的内心永远与诗歌有联系,尽管1995年之后,我不再‘写诗’。”
现在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当时在创办《南都周刊》的时候说过,南方周末有一句口号“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那么我也希望日后《南都周刊》能做到“总有一种力量让你笑容满面”,我希望他带给读者的是轻松快乐的阅读快感。
朝华老弟现在已经很少写诗了,如果说过去作为诗人是感性、飘逸如同他道风仙骨般的骨感美男身板,那么现在作为一份能够影响城市新生的中间阶层主流阅读口味,趣味,品位的杂志创办人,和他握手的一瞬间我感觉到除了诗人的飘洒,传递更多的是力量。
并不是我们彰显什么 什么就是对的
世间万物 都有属于自己的逻辑
但我们仍要努力探询 一个时代的真挚与善良
当所有的细节重构了真相
最柔软的娱乐可以放飞心灵
最犀利的观点能够平衡世界
并不是我们坚持什么什么就是好的
人间万象 都要捍卫自己的尊严
但我们仍要坚决表达 一种生命的美满与单纯
聚焦或者审视 也许还有幽默 优雅
超越一切感性的经验
在繁花落尽之前
像一只蝴蝶穿破网蛹 那瞬间之美
因为你的关注与赞颂
比一道闪电 更能震撼一个时代的血肉
我们知道
一份报纸只是一个时代的铺垫
一份报纸甚至无法称出整个社会的重量
但可以成就一座城市智慧的光芒
而一个阶层将在愉悦的阅读中
彼此认同
《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
------这是陈朝华在南都周刊两周年致辞开头的诗句。
要把这样一个拥有极高光荣与梦想商数的传媒人物,在笔下写好是很难的,而且要刊发在《传媒》杂志上,我更加感觉到了他的难度,于是我想到了被吴晓波称为最优秀的传媒独立观察人《中国传媒三十年》的作者宋老弟,他那里拥有当下中国所有优秀传媒人的跟踪观察资料样本,打电话约他来合作一起写朝华老弟,我们相约下周青岛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