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坐下来写点什么,已过0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十几分钟前过去的5.12这一天,我很赞同东莞时报周智琛总编的的说法:
全国媒体蜂拥入川,从表面上看是一种人道支援,但此间带来的喧嚣和驳杂其实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有人无意中把“5·12”这种带着强烈灾难符号的日子幻成做秀的节日——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那么多的人在同一时间去了同一地点,那么多的人在同一时间去问同一问题。这一“去”一“问”,搅了灾区人民的安宁,揭了仍未抹平的伤疤。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都是一种可悲的残忍!拿伤痛做文章,有意无意间伤害那些本已令人心疼的人是不应该的。
而在5.12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上午在安徽芜湖报业集团我与该集团中层以上的领导一起认真探讨中国报业的发展,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009年到今天为止我个人认为中国报业最大的亮点就是舟山日报的经营骨干个人持股的公司化运作,再一个就是安徽报业集团的大江晚报由地级市走向了省城。我们现在在谈一个报业集团的或是一张报纸的经营,首先都会提出一个经营收入的问题,这个收入是连汤带水打包在一起的,开始我听说芜湖报业集团还不是亿元户,心里就打了个疑问,但是当我听说报社只有200人左右,感到的可就是震惊啦,你想很多报社一千多人收入过了亿,但摊到人头上可就不一样啦,芜湖报业在中国845家地市报里应该说是最好的性价比,这要是上市那可是最优质的受买家追捧的小盘股。
因为与昆明日报的党委书记、总编辑孙学民约好下午在北京见面,1.30分芜湖报业集团的张维水社长安排石主任送我去南京禄口机场,国际航空的大飞机,结果晚点,折腾到机场已快19点,本来还想跟周社汇报一下,看他有没有时间一起会晤一下孙总,时间太晚只好放弃,最后等我从机场折腾到孙总下榻的宾馆快22点,孙总没有休息,还在等我,令我感动的一个细节是孙总随身带的一本上月的《传媒》杂志几乎每页都画了红色的批注线,而芜湖报业集团的张维水社长对《传媒》也是每期每页必细读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