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农村高中面临的问题及出路
萧县共有六所农村高中。目前,一所高中已停止招生;两所高中部实际在校就读生一、二百人,名存实亡;两所尚能维持每届300人左右的招生规模,勉强维持办学。
以郝集中学与王寨中学为例。郝集中学曾因领导层的锐意开拓,硬件设施的快速发展,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而晋升为宿州市农村示范高中,成为宿州市农村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事过境迁,短短的几年时间,该校高一招生规模已从三年前的700余名下降到2005年的300余名。王寨中学创办于1952年,是宿州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农村中学之一,2001年时该校在校高中生达1700余人,当年高一新生达670人。2005年在校生不足1200人,当年高一新生330人。
王寨中学2000年以来外流教师统计表
流向 |
人数 |
职称 |
|
|
萧县中学(省示范) |
5 |
中教一级 |
萧城一中(省示范) |
5 |
中教一级 |
|
黄口中学(市示范) |
2 |
中教高级 |
|
萧县师范(市示范) |
1 |
中教一级 |
|
鹏程中学(民办) |
2 |
一级1人,高级1人 |
|
实验中学(民办) |
2 |
一级1人,高级1人 |
|
|
淮北十二中(市示范) |
1 |
中教一级 |
濉溪中学(省示范) |
2 |
中教一级 |
学校 |
级别 |
校址 |
高一在校生规模 |
萧县中学 |
省示范 |
县城 |
1700余人 |
萧城一中 |
省示范 |
县城 |
1700余人 |
黄口中学 |
市示范 |
黄口镇(县级) |
1800余人 |
萧县师范 |
市示范 |
县城 |
400余人 |
萧城三中 |
普高 |
县城 |
不祥 |
鹏程中学 |
民办 |
县城 |
700余人 |
实验中学 |
民办 |
县城 |
近600人 |
新城中学 |
民办 |
县城 |
近700人 |
凤山中学 |
民办 |
县城 |
近1200人 |
龙耘中学 |
民办 |
县城 |
不祥 |
三里中学 |
民办 |
县城 |
不祥 |
虎山高中 |
民办 |
县城 |
不祥 |
英才高中 |
民办 |
县城 |
不祥 |
郝集中学 |
市示范 |
农村 |
300人 |
王寨中学 |
普高 |
农村 |
320人 |
赵庄中学 |
普高 |
农村 |
近100 |
张庄寨中学 |
普高 |
农村 |
140余人 |
丁里中学 |
普高 |
农村 |
高中部停办 |
职业高中 |
|
|
不祥 |
原因之二:为改善子女就学条件而外流。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子女大多在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或初中就读。中青年骨干教师进城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给子女选择一所较为优秀的学校学习
原因之三:农村中学事业发展受到限制,优秀教师自身发展要求得不到满足。教学出成果,个人成名师,事业有成,学有建树,自然是知识分子的追求。中青年知识分子更是如此。一位在农村中学尚不太出色的教师进入省市示范中学就可能成为省骨干、市模范、承担省乃至国家的教研课题等客观事实,造成农村优秀教师心理失衡。
生产力的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植根于落后地区贫困土壤的农村高中,一无充足的教育经费作保证,二无良好的办学设施可供利用,学校管理常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教师的工资、福利等物质待遇普遍偏低,再加上农村落后的思想、文化所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尚未真正建立,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得不到体现。这种背景下,教师人员流动现象的出现和师资水平的下降,学生辍学、厌学现象的严重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使得农村高中的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教师从教的热情严重受挫,这些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升学率上去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教育。
升学率下来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教训。
一位校长如是说。
农村中学谋生存、图发展,必须转变育人理念、明确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这一切都要靠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努力,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势在必行。
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定位于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按部就班,是对管理较低层面的定位和要求,限制了学校更高层面的管理和发展。从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讲,它使得学校领导者处于主动地位,教职员工处于被动地位,挫伤了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学校外部发展的角度讲,它使得学校处于被动地位,很难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身的实力,很难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长远发展规划,很难与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实现良性互动,很难谋求上级部门的经费资助、政策支持。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落后的低水平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体现人性化色彩,重视激发、调动教职工的主动性,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高、业务水平高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结构配置合理、教研课改高效就能明晰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有了特色、质量和声誉,上级就会支持、社会就会关注、学校的生源就好,学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就能畅通,办学条件就易于改善,教师的积极性就更易调动,师资队伍建设就会更加科学合理……学校就会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轨道。
第一种选择:加强农村高中的建设,把加强农村高中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并坚决贯彻实施。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高中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指导,补充师资,采取对口帮助的方式促进城乡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