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国好故事,悟中华好精神
(2023-06-30 15:00:54)
标签:
教育文化 |
【水寨中学学生拟写2023广东高考作文】
(2023年普通高考全国I卷作文材料: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听中国好故事,悟中华好精神
高一(15)班 张盛
好故事,可以让人奋起,给以力量;好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听中国好故事,可以从中汲取中华优秀精神。
听中国故事,从中获取诚信。诚信,即待人老实,真诚。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是做人必备的优良品质,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世之本。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向来推崇"诚外无物",视诚信为千金不易可贵品质,正所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对诚信的执着与坚守,已深深融化在中国好故事之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精神因子。
2012年11月2日,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17岁的学生徐砺寒在放学路上无意撞坏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车主不在,他并没有逃走,而是选择在原地等待车主,后来因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纸条"欲赔偿。徐砺寒这一举动让车主无比感动和极度震惊,“我不再追究这个孩子的责任因为他的品质比修理的费用更加可贵。”车主这样说。在车上留赔偿联系的小纸条,在徐砺寒看来也许是件小事,但社会正能量就是由许多"小善举"构成,我们应该为这种负责任,敢担当,诚实守信的品质点赞!我们更应该学习故事中的精神品质。
听中国之故事,懂敬业之心。何为敬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就是敬业。以现实宏观之,敬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袁隆平的故事吧。袁隆平是一位视科学为生命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让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受大地震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几十年来,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的南来北往育种,在攻关的前10年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岛度过的。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我国杂交水稻界精英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袁隆平永不满足。如今他的水稻已经突破了1000公斤,研制出一批新的"海水稻",袁隆平用他的生命诠释"敬业"两字,传播了中华传统优秀品质。而我们要从中汲取敬业精神。
故事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可以人无限的潜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流传出许多令人感动悲伤的故事,我们不应只看其表面,更应该领悟更深层次,从而在里面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