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文学作品中拈连辞格的运用

(2009-06-12 10:55:43)
标签:

教育

杂谈

艺术赏析

谈文学作品中拈连辞格的运用

温善先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的身千亿,散上锋头望故乡。”中“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的“割”字就是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那么什么是拈连辞格呢?

   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本来是“剑铓”割“愁肠”,后面又有“秋”割“愁肠”,这就是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联系紧密自然,表达更为深刻生动。再如杨朔的《荔枝蜜》中“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的“酿”本来修饰蜜的,后面用来修饰生活,所以也是拈连。
   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锁字也是典型的拈连手法的运用。看来拈连辞格再古典诗歌中是较为常见的。

拈连可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两类。
  1全式拈连
  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它像锁链一样,使前后拈连在一起。例如:
  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强的好日子。
  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
  得自己的身,
  不住革命的精神!
  ……
  黄饭和臭菜,蚊蝇和虱蚤,
  得了我的肉,
  不了我的骨。(《坚强的战士》)
  例 中的,本来是用于甲事物大风的,这里顺势在乙事物丰收的好年景富强的好日子上,使不搭配的动宾结构,在超语言常规的用法下,巧妙自然地拈连起来,生动别致地表现了美好的愿望。例把适用于巧妙地用到精神上,把适用于巧妙地用到” 上,突出强调了革命战士高尚情操、宁死不屈的无畏精神。
  2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例如:
  冬冬冬。声音单调吗?一点也不觉得。因为每一声冬冬都敲出对旧事物的诅咒,敲出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美好的祝愿。(萧乾《鼓声》)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宗璞《紫藤萝瀑布》)
  例省略了甲事物敲出冬冬声。例省略了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流过

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这种辞格,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