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咏华博客
韩咏华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76
  • 关注人气:3,9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读谈歌老师《人间笔记》杂记

(2010-01-26 07:36:15)
标签:

师父

人间笔记

感想

转载

杂谈

分类: 韩咏华.文讯

http://s8/middle/4d37f200t7d1e36e2e2d7&690
(泥河湾的瞩望)

转:读谈歌《人间笔记》杂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0f3210100gxob.html

是在2003年的冬天,一个细雪飘零的午后,我在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外发现了一个名曰“学尔雅”的小书店。于是信步走了进去。看门脸儿,本以为这书店不会大,一踏进去才知道,里面幽深得很。当时,店内没有几个顾客,卖书的小姐倒有七八位。店内的书可真多呀,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书的品种虽然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但是档次都很高,从装帧到插图就可以看出,这里没有盗版书。

真是有缘(世间任何的相逢,那怕仅仅是擦肩而过,也应该是需要缘分的吧),在这茫茫书海中,我竟然很快就发现了谈歌先生的《人间笔记》。在此之前,我在《人民文学》和《十月》等刊物上读过他的《大厂》、《天下荒年》、《热风》,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本以为《人间笔记》是谈歌先生的日记,从书架上抽出来一看,才发现这是一本颇有笔记体韵味的小说集。因为囊中羞涩,即便是对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我也从来不会轻易就买下,我往往要很仔细地瞅瞅结尾、再看看开头,非自认为经得起再三玩味,否则我才不会轻易往外掏银子呢。

我看文集,从来不先看序,因为我不喜欢被人诱导。我喜欢“倒着”看书——于是,我就最先看到了集子中的压卷之作《绝方》。这一看,立马被吸引住了,结果一口气读完,不过瘾,继续读。也不知究竟看了多久,每看完一篇作品,我要将这部集子买下来的念头就不由得更加强烈几分。我开始默想这部集子值得我买下来的理由……

《人间笔记》收录的均是短篇小说(嗬,似乎还没有人能用笔记体写出长篇来,中篇应该也没有吧),既有现时题材,又有历史题材,毫无疑问,无论什么题材,都需要作者进行一定的虚构,才能转化为文学作品。但是《人间笔记》在虚构方面,绝非“穿越”那般的纯粹胡说八道。《人间笔记》里的每个故事,差不多结尾往往都会出人意料,但又分明在情理之中。比如开篇的《城市票友》,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某市市委副书记林荣明是一名戏剧爱好者,他偶然从滨河公园经过,被那里一群自娱自乐的票友所吸引,情不自禁加入其中。不料,他那在公安局工作的妻子,竟因为害怕影响他的光辉形象,软硬兼施将之擒回了家,请来本地名角为他这位书记郎君陪唱。然而,林却再没有了玩票时的那种自娱自乐的兴致。通常情况下票友能得到与角们同台的机会,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这常理搁在林的身上就行不通了。这很反常吗?仔细想想却一点儿也不反常,因为林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想与名人会聚一堂不仅犹如探囊取物,而且那些名角们还必定会对之毕恭毕敬,相反林要想掩饰身份潜入民间却并非易事,因此当他渴望与民同乐的愿望难以实现时,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被人敬仰的位置上时,他玩票的兴致自然也就没有了。

《人间笔记》不仅在谋篇布局上注重情节的曲折又合理,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37篇作品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对人间正气的礼赞是那么强烈那么感人。无论是《绝方》中为了保守住朋友所赠药方内容而宁愿粉身碎骨的姜秋林,还是那《单刀赴会》中为了救场、为了不让对手看笑话而抱病登台以致累得口吐鲜血的关汉卿,无一不是铁骨铮铮宁折不弯。这些个性鲜明大义凛然的艺术形象,无不充分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令人似曾相识,肃然起敬。特别是在时下,太多的人打着市场经济的幌子,为了追逐蝇头小利,就可以不择手段,而致道德沦丧,良心泯灭,《人间笔记》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了。于是读《人间笔记》,就会使人情不自禁有了这样的感觉——宛若幽深漆黑的街巷中悠然亮起了一盏明灯,又恰似凄清冰冷的冬夜里悄然吹来了一股暖流……

我之所以认为《人间笔记》经得起仔细玩味,不仅在于它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其主旨积极健康,能够催人奋进,还在于它用字颇为传神讲究。比如《绝方》中这句“姜秋林追出去,看着关南风进了暗夜,不禁神伤至极……”一个“没”字,不仅将夜色之深浓,而且同时还将关南风逃跑之迅速准确地表现出来了。这应该不是作者灵感突至的结果,因为在《人间笔记》中,这种对于字句的锤炼可谓随处可见。不信再看《绝饮》中句“这年秋天,连日大雨滂沱,河上风急浪,行船绝迹……”通常人们都说风急浪高,作者巧妙地改动一字,是不是将浊浪滔天的凶险场景描述得更为准确传神了?

《人间笔记》在写景状物上,也颇见功力,常常是寥寥数笔,事半功倍。且看《绝店》中,作者如此写道“马明笑了笑,转眼去看窗外。一天的月光正在亮得爽快……”以前从未见人如此描写月光。“爽快”二字,不仅描绘出了月光之明亮,同时又分明是在运用异感通觉的手法,间接地表现了主人公马明当时的快乐心情。谈歌写景,文笔极为简练,近乎到了吝啬的地步,却偏能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此我们不妨再看看《画匠》中的这一段文字“民国初年,小城常来一些艺人,拣街中热闹处摆地摊,操练谋食……那年冬天,小城来了一个汉子……正值小刀子似的寒风沿街疯跑,这粗眉毛汉子竟赤了膊,亮出一身黑肉……”开篇一大段,仅有这一句写景,便将故事环境交待得清清楚楚,让人看了完全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句子,对于作者无异是损失,因为遣词造句越简练,其稿费也会获得越少,但是对于读者、对于那些渴望从作家笔下学习到作文之妙的人们来说,则无异是善莫大焉。而一个严肃负责的作者,不就是应该像谈歌先生这样吗?

正是因为有幸得到了《人间笔记》这部精品,令我受益匪浅。仔细研读之后,曾习作了《绝棋》,终于发表在了20047月的《当代人》上,细究起来这应该是我在纯文学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有道是好书不厌百回读。如果说《大厂》、《热风》、《天下荒年》等是洪钟大吕,那么我以为《人间笔记》中的诸篇,则可喻为江南丝竹,清幽,婉转,悠扬,典雅,余音袅袅,令人遐思悠悠……

 

http://s2/middle/4d37f200t7d1e3f881b71&690
        咏华与师父驻足泥河湾

http://s10/middle/4d37f200t7d1e2c5a0ac9&690
                                                在师父身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