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迅疾得很,比七月疾,比八月也疾。
大概是因着孩子又可居家一月,因着朝夕相处的时日。。。。。
九月虽疾,心绪却较前月、前前月稳健了许多,
毕竟心头事有了着落,毕竟将它们不论好坏的领下命来。
领下命来,心头也就活泛了。
于是,养心、亲子间的相宜,以走湖、看山而开启。
竟走了许多湖,不是这湖,就是那湖。
在这湖看老人与小孩,在那湖看稻田以及人群演奏蓝雪,
那---蓝雪人群---莫名竟让人联想起安哲镜头下的《养蜂人》,
所不同的是,她们并无那最后弹奏大地的手指。
行过稻田,是湿地里的观赏田,不似乡田野意,而是城市田的设计与心思。
因此,也就只取了几眼局部,猫在局部里看了看稻穗们诚恳的弯腰。
稻穗们的弯腰有着好看的脊背、幅线,为着大地而静默倾倒。
8日,鼓动小子出屋,一起去自己心仪的植物园。
很小的一游,借着一座小小的园,借着林间小径的环绕,好似检阅了一程园物。
而说是植物游,孩子却不怎么看得见植物,也不怎么看得见为娘所欣悦、惊叹的茶梅,
人家自有一部手机世界,而对于自然已是不大抬头了,
也罢,心眼所到处必得心甘情愿不是?自己甘愿即可。
林木间,真有那么多的绿意将人环绕起来,
行至山茶园竟又望见一树树的昭和之荣与立寒,早已俏然开放,
对照它们身上背着的小小名牌,才晓得,茶梅属竟有这么多的品名。
心下想,不行园的话,又不注目,你哪晓得自然里藏着那么多花的时钟,
三月初的太华玉兰、月末的华亭牡丹、六月的大观荷、九月的立寒,
你哪晓得.........
9日,为着华城饭店的月饼,母子俩一早起来排大长队。
队伍里那个不爱看花,却有着好心肠的孩子派我到场边休息,
自己一个人去排了两小时。
排完大队,人家又揽下重物,担心我把这碰坏那碰坏。
心想,为娘真有那么傻吗?
可转念又琢磨,也好,傻娘有傻福,
就这么享受一下你娃觉得你傻不好吗?
晚间,在我园遇小蛾。
多日不侍园的人心头一惊,
站到一旁打妄想:
大概将“园丁”与园物割裂的办法就是“园丁”的不侍园了吧?
“园丁”反思第二日,一早便下地侍了半日“农活”,给鼠尾们扶枝,
架起几根支架拢成一束束,梳理出回屋小径;又给五色梅修剪,
将修剪下来的花枝整理插瓶,接着才是藤蔓与果蔬。
目测园墙时,总被长春藤那强悍的生长惊到,一月不侍奉它们,
就可以把一面墙覆去大半,这才晓得,
园丁的连接其实就是侍奉,更是园物之于园丁心眼手的慰藉。
植物没有园丁自会轮回,
而园丁怠于侍园却是自我绿力的丧失。
不是吗?
11日,收到YY邀请,同她一起还乡。
当晚,抵达翠翠家,一席好酒好肉,又一席10年相聚的话头。
于是,一干人等小住一夜,第二日打早才赶回涛源。
就为YY妈妈亲手给我们打的油茶、制的面饼,那滋味,感人肺腑,
是有如母亲、乡愁般的滋味,让人难以形容,香得栩儿吃了好几碗。
茶足饼饱,才好好奇奇去一旁观摩YY大姐们打饼子。
Y说,烤炉还是她爸爸生前制下的,因为之前的炉子只有一眼,
效率太低,老人家就自己琢磨制下了这只五眼炉,
只是万万没想到,绝少生病的老人家竟会突然心梗离世,
留下这惦念儿女的烤炉。。。。。。
YY家女子兴旺,打眼望去,一屋子勤劳女人从早到晚钉在饼摊上。
听她们说,时间抓紧些,一天大概可以打出200个左右,
因为是全手工又是炭火烤制,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而名气也带来了这一屋子女人的辛劳,看着让人肃然。
不过,想来她们也有欢喜,肃然背后的劳作欢喜。
YY大姐家的金涛酒店,抬眼望见时,抚掌大笑起来。
竟有这等一再再的同名巧事。
晚餐,女人们在院中支起一眼大灶,天宽地阔的炒将起来,
那框鸡枞菌倒进大锅有如小鱼入海,优哉游哉的被炒、被吃,一点不受拘束。
吃喝完毕,YY才带我们去望湖。
听Y说,这湖底原来是涛源镇的旧址,因为筑坝修建电站,
才将她们的家往湖山的更高处挪了40来米,
因此,YY的儿时记忆是藏在湖底的。
她又指给我看她老父亲墓地,
竟是小小一掩果木环绕、卧于湖畔的、足可相看湖山月影的所在。
而我们的眼前,是一芽清月,几粒星子。
暮色浓缩处则是如星子般灯火,
而藏在灯火外的不正是某人嘱咐再三要去看的“金涛”大桥。
返程,在金涛服务区恭恭敬敬停车去看金涛大桥。
果然好一处桥梁,跨越于金沙江的秋水平平、绵延无尽处。
目之所及处,皆簇然一新,已难想像当日工地之情景,
服务区里种植好些狗尾草、火龙果、枣树,
形成一个个景观,足见规划者心思。
而我的焦点却只在桥,那两座被某人称作“我的”桥。
只见它们秀气而又刚健的立于眼前,好似吹来几句桥语,命我接住。
哈哈,不会错的,毕意人家是某人的藏头诗处,收官之作处,
更是体己关联处,有情自亲嘛。
入大理界,远远望见苍山云景,心绪一阵悸动。
10年了,距上次的相见,距那个可乐泡饭的小孩,一别十年。
心下决定留在淬淬家小住,或可再去会会往日?
淬淬见我留下,忙忙告了一日假,连夜将我们母子带回喜洲。
淬是知我心意的,晓得我喜于乡野。
入村,这座一别十年的小小渔村,早已不似当年景致。
因为淬家新房尚未完工,我们便在她弟弟家住下,
弟弟家簇新的白族民居已然如住城人模样,
些些不同处只在堂屋,还设着供桌、香案、牌匾,
而其余皆是入时装潢,让人觉得仿佛入住乡居民宿,便利而舒适。
晚餐,院中再现一炉阔绰大灶,
听说是为着淬淬老公的招牌柴火酸辣鱼才燃起这尊火炉先生,
我观那管烟囱幽默得很,好似吹奏鱼歌,呼喊村人来喝鱼汤。
只有我优哉游哉吃茶,透过茶杯看大灶,听鱼歌。
暗想,无论建筑如何改变,乡人的野意与心肠仍旧透过食事而绵绵。
乡居一日一夜,皆得老陈三姐照料,
每一顿乡味上桌,都好吃到灵魂旋转,
活生生一个城巴佬。
晚间的散步,大有趁此良夜之感。
趁着星月当头,趁着好云满天。
13日晨,原本想起个大早去赏湖,不想夜里下起大雨。
落至九点前后才出得门去。
我们沿着新建的洱海生态廊道一并往前,
将昨夜星空下未看得真切的景致一一看了。
心下是真为淬淬和老陈开心,借着廊道的建成,
他们的村中小窝一跃变成了“金窝”,
老了老了,又得来一处可以沿着湖散步的家,
是让人心仪又神往的事。
下午,喜洲镇子上慢悠悠闲逛。
吃了一支喜洲人顶顶大名的牛奶冰棒,
一块闻名遐迩的喜洲粑粑,甜滋滋徜徉。
其间,最喜那座苍逸图书馆,飞进去游览了一番,
虽有古色古香的外观,内部却打造得十分现代,
梁木皆被涂成了莫名青青蓝,混搭许多外来元素。
二楼窗棂边几个刚刚放学的喜洲小学的小学生正在叽叽咕咕写作业,
他们的学校就在图书馆隔壁,好生让人羡慕。
图书馆始建于1939年,由白族资本家严子珍先生捐资创立,
因为先生号“苍逸老人”,因此,取名为苍逸图书馆,
据说它也是滇西地区最早的乡村图书馆。
站在夜色里的,确定是那个可乐泡饭的小孩。
14日,自己给自己拟定的游乐项目是:爬苍山。
而苍山重头戏却是游乐网红打卡地:寂照庵。
一座花多多、多肉更多多的小小尼姑奄,
相传多肉们皆由姑子们一点点建成,
眼见那些密布于角落的瓶瓶罐罐里无处不是复制与繁殖。
当我探查至她们的后院竟然看到了肉肉菜地,
有貌似居士的菜园阿姨打理着多肉幼苗,
原来,供给与源头果不其然是由这里经年的累积与输出。
庵子里游客不多,入寺女孩们有的倚墙拍照,有的拈花,各取所需。
又有许多茶座供游人们吃茶,午间亦有素食,以及咖啡、四时饮品提供。
很是便利于游人。
吃茶时听老陈说:也有网友觉得这是最不正经的尼姑庵。
听毕心下着实费解,那什么才是正经呢?
正经的修行,不正经的修行,
仅仅因为栽种鲜花而在人们心中起了分野,真真莫名。
的确,眼前景致确会让有的人觉得姑子们太时髦了一点,
不过你也可以理解为亲爱鲜花的修行,
并琢磨她们青灯古佛背后的美学脉络,未为不可呢?
嗨,将人心丢一边,小松鼠才没有什么分野,
邀请森林吃一杯茶。
下山,顺道飘进大理大学匆匆一游,
被大学池塘里的几只黑天鹅逗乐了,
原来,生物之争竟、觅食,皆有同一部顽强而又颠倒之造形。
15日,古城自由行。
这个熟悉得就像自家城子的地方。
现如今因着异情,游人稀疏了许多。
我不晓得我们母子是否应该归类于游客,
我自己是不情愿被归类的,
因为我只把自己理解成:到一个地方买一件东西的人,
而不是逛旅游商品的人。
让人愉快的是,启德唱片还在,
得意又自信的唱片爷爷还是那位十年又十年的爷爷,
脸色红润透亮的正围着唱片架跑步。
聊得熟络了,见我有要买之意忙忙一张张为我试碟。
启德出来,带着泡饭小子去寻人民路的扒肉饵丝,
到得那地方,才看见不似当年模样,反复确认后才知她家早已歇业,
店面已由大理人耳熟能详的好再来凉鸡米线接转。
吃完好再来,带着孩子一气走到基督教堂,
本打算在里面长椅上躺下歇一歇,结果被栩儿一阵数落,
又忙忙走了出来。
心下合计,什么时候也带妈妈来这里赶一次礼拜。
16日,海菜花日。
整个人愉悦极了,还是第一次观赏眼面前的海菜花,
看那么多的海边边清澈流水注入洱海,生生不息之喜悦。
返程日,在淬淬家的孩子屋一角看见一束微微光阴,
仿若离家孩子们的小小童年与默语。
回昆,隔日又是回乡。
我们家的乡村歌手到哪都是游琴一把。
站村小子遇上偷拍老娘。
中秋必拍,一年年。
陪奶奶闸排骨的小子。
帮叔叔出酒糟的小子。
乡野之霞。
打回接骨木的傍晚。
小小野鸭滑水的池塘。
玛格丽特的池塘。
乡绿。
“山河故人”
婆婆田里下地扒姜。
婆婆坡上扒瓜。
在所谓诗与远方之间隔着玛格丽特。
以及朝颜。
十五十六不赏月,十七才把月来看。
一月将尽,约好仨人赏菊的,却得来一程残荷赏。
圆满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