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们的考级作品---

(2014-12-01 16:05:10)
标签:

感恩有你

孩子们的考级作品---

 

孩子们的考级作品---

孩子们的考级作品---

孩子们的考级作品---

孩子们的考级作品---

孩子们的考级作品---

孩子们的考级作品---

孩子们的考级作品---


周末和老牛回乡下参加大妈的葬礼,把牛牛交给紫莹,他在紫莹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周末,

还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的考级考试。紫莹很细心,把孩子们的作品拍下来给我看,她知道我非常着迷儿童画。

 

牛牛考试前有点担心自己很少画动物,怕自己不会画,可当我看到它的小鹦鹉、

小黑猫、还有那只馋得直流红心的小黄猫时,我和他说,你不是很会画小动物的吗?而且画得这么棒!

看来,每一个孩子在宽松和被尊重的绘画状态下都是一个个自信洒脱的小天才,我总是看到他们,

拿起画笔来一挥而就的快乐,享受涂画的快乐,这些不就够了吗?还有什么比这个重要的呢?

 

下面是紫莹最近写的一些关于孩子们画画的感想,她说自己平时极少整理自己的想法,

也是因为一些现象的涌出催迫她写出了这段文字,听的时候很心疼她,因为知道她最近承受着的一些不理解,

关于那些,我们最近聊了许多,打了不知多少的电话彼此倾诉感想,她的困惑和不快乐让我很感动,

因为那些不快乐都是源于她深爱的孩子,她不愿她的孩子们过早的就承受成人世界的局限,

当我读着这些字,我的心是多么的感动,我感激上天让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也让我在这个城市拥有这么棒的朋友:

 

 

孩子的美术作品与其他科目作业不一样,感官上看到的“整洁”和“漂亮”不是作品优秀的评价标准,画面的“凌乱”也并非不优秀。评价美术作品关键是看作品本身是否具有独特的想法和创意。在传统观念里,对孩子的美术教育存在误区,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解析和阐释:


一 关于创造力、想象力与不守规矩
创造力与不守规矩走得很近,离画面“乱七八糟”也不远。画面严谨、细致、漂亮,却与死板、僵直、不生动走得很近,这样的画往往审美价值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孩子的创造力来源于想象,一个没有想象力及幻想的人是不会有创造力的。


二 绘画作品发挥不稳定,是否是退步
孩子的作品在创作中发挥不稳定,是正常现象,并不是退步的表现。相反,如果绘画作品发挥一直很稳定,且没有“败笔”,在发挥稳定的背后折射出孩子不愿创新、固守陈旧和思维懒惰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远比解决画得“乱七八糟”更困难,如果每个孩子的画都统一到了一个标准,缺失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在画中没有了思考,没有了主见,没有自我。在作品中发现和拥有“自我”是美术作品中最精彩的;是最闪烁的个性光环。


三 如何体验享受绘画的过程,在绘画中需找到自己的个性,重拾自信
享受绘画的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就画什么,体验绘画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单纯学画的孩子,老师示范什么就画什么,绘画过程等同于单纯的技法知识学习或完成作业。每个孩子在初始绘画时,都会有创造欲望。由于爸妈急切的想收获孩子“成型”的作品或是画得“像什么”,这时干扰和影响已然开始,原本充满自信的孩子在爸妈的“明确指导”下,变得没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没有了自信。创造这时在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是“听话”和作画的谨慎小心。
有的孩子绘画自信心没有受到干扰和影响,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老师启发后大胆创作,不纠结 “怎么画?”,作品独一无二,想象力天马行空。而自信心受到干扰和影响的、缺少自主精神的,习惯依赖别人的孩子,除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及独立意识的培养外,爸妈鼓励和尊重更不可或缺,尊重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从成人的角度来审视孩子画作品是否达到一个单一的标准,而是从孩子的内心出发,感知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


四 美术教育不等同于单纯的技法教学
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孩子学习绘画只不过是学习绘画的技法?如果在教授中没有侧重具体技法教学,传统的意识就认为没有教孩子东西。但是,在美术教育中,什么才是培养孩子的关键呢?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自然及生活中的事物,从而进行总结和比较这些事物的特点。例如,画蜻蜓和蝴蝶,蜻蜓和蝴蝶都有翅膀和躯干,但它们的翅膀和躯干是有很大区别的,区别在哪儿,让孩子通过实物或图片资料进行对比,让孩子通过实物或图片资料自己去比较,总结昆虫的特点。也可以让孩子对见过的蝴蝶进行想象和再创造,反之,老师直接告诉这两种昆虫怎么画,直接进行示范,从而剥夺了孩子观察的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年龄段对事物的形状、颜色、特点的认知,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在美术教育要切忌:灌输知识得多,启发引导得少;教画法得多,自己画得少;教得东西多,自己琢磨得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画得少;做示范得多,自己想得少;临摹别人得多,画自己观察得少;画得规矩多,画得自由少;


■每个孩子都是,因年龄而异,因个性而异,因性别而异,因喜好而异,因程度而异。孩子的创作中遵循自己的想法,不要强加成人的绘画思维给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作品都“印刷成”一个模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树上的小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