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和儿子 |
昨天和儿子去师大听了一场名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方案主题是重读经典的讲座,太阳晒得让人昏沉,会场上还是挤满了家长和孩子,那些之乎者也连自己都头晕,我真不知道如何来为儿子做他自己的决定?来让他喜欢
早上带儿子看的《功夫熊猫》很有趣,如果事先不知道是梦工场的作品,真想不到竟是美国人拍出了中国的东西,我们的千年智慧人家用动画变成了童趣,佛家的弹境微然开启是宁静而不息,拿给孩子们玩的。而我们的经典却被各种所谓的经典传播者变着刻板的脸嘴在各种讲座上用来赚被这个社会逼得同样急功近利的父母的钱,他们说某某父亲因为给孩子读经典养出了九个博士,看来像我这种自由散漫的妈只能养出一个杀猪的儿子了,一套《论语》、《老子》、《大学》、、、就要几百块,像贵妇人一样高高在上,一个没有创意的民族只会一代代生养出早衰儿童,就算小鬼们把三字经倒背如流,过早用成人的说教打造出来,失去童真和好奇幻想,他们充其量只是些不快乐的小机器,失去感知自然的无拘心灵
熊猫的爸爸说他们家世代煮面条,血脉里流淌着汤汁,而熊猫却想做个大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和勤奋做到了,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彼此尊重、平等、信任,胖人瘦人高人低人同享生命的礼物,保存着那么一点童心做自己,有人做快乐的博士有人做快乐的屠夫,一人一条路
用易于理解的文体,接近生活,这并不是与传统经典断裂,恰恰相反,父母用孩子喜于接受的方式陪养出来的阅读兴趣,会让生活这本书在他们眼前一页一页打开,你为他擦亮的眼睛会教他看到自己的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的把他交给将伴随他一生的阅读生活,整个人类文明由他自己负责去伪存真,无论什么样的书,只要能让他感觉读书带来了愉悦,哪怕能从读一本杂志开始,这份自觉和内心的需要就会随着阅读一点点建立和清淅
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及海南出版公司等从各国引进的新经典儿童绘本我个人觉得不错,大量用优美的绘画减少文字对儿童想像的限制,充满幻想和童趣的少量文字给孩子提供了心灵漫游的空间,孩子生活中的真实内心写真,自卑、未知、勇气、委曲、孤单、分享、探索,孩子们的烦恼和快乐,一个个小人物就像是我们自己一样,快乐需要分享,痛苦得到陪伴,我们总是以大人自居,却是孩子教会我们生活的乐趣
每个晚上和儿子读《小王子》、《爱的教育》、《长路漫漫》和那些绘本的时候,真希望这样的时光可以停止,停止在眼前,把已不复存在的往日美好再一次拥入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