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坪学讲义第六章草坪保护之草坪病害及其防治

(2007-09-04 18:47:03)
标签:

知识/探索

草坪学讲义

草坪保护

草坪病害

草坪病害防治

第六章 草坪保护之草坪病害及其防治

一、草坪病害的分类

草坪病害是草坪管理者最感棘手问题之一。当某种病害严重发生时,轻者会降低草坪外观质量,严重者会在短时间内毁灭整个草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防治草坪病害,对保证草坪的质量和持续性有重要意义。

根据病原的不同,草坪病害可分为非传染性病害(又称为生理病害)和传染性病害两种。前者是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如干旱、冻害、日照不足等)引起的,只局限于受害植株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其常见症状为草坪草变色(如缺少草坪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时)、畸形(如因干旱而萎蔫)、枯死(如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后者是由病原物侵入寄主(草坪草)体内引起的。这类病害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在植株间传染蔓延,甚至造成流行,是草坪病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有时二者症状相似,而且常常互为因果,伴随发生。例如,当草坪草生长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时,其抗病性会下降甚至消失,因而容易感染传染性病害。另一方面,传染性病害也会使草坪草的抗逆性显著降低,更易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因而,在草坪管理中,应尽可能地为草坪草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增强其抗病性。

二、草坪病害的致病过程

草坪草病害发生的过程始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病原物种类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线虫等。其中,真菌是引起草坪病害的主要病原物。真菌通过各种孔道侵入草坪草体内。在植株体中,真菌可以形成菌丝体。菌丝在植株体内可以释放出毒素,使植物细胞失去完整结构以致最终死亡。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体内的定植,就表明该植物已经被侵染,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潜伏期后,开始出现病症。

三、草坪病害的发生条件

任何一种病害,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存在大量感病的寄主植物、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和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环境条件是引发草坪病害的主要因素。任何一种病原物都有适宜其自身的生长与繁殖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湿润的气候最容易诱发真菌病害,因为真菌依靠外部水分繁殖,在干旱条件下几乎不活动。温度也是诱发病害的重要条件,温度的变化使草坪病害呈现季节性变化。如在夏季气温在26℃以上时,褐斑病、腐霉菌枯萎病、炭疽病、镰刀菌枯萎病等高温病害常在草坪上发生和流行;春秋季节草坪上常发生锈病、白粉病、黑粉病、全蚀病、钱斑病等中温病害。而雪腐病则是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容易在草坪上发生的低温病害。

除了温度和湿度,遮荫也容易诱发草坪病害。长期的低光照有利于病原物的活动,长期遮荫加上高湿度条件会使草坪草植株变得鲜嫩多汁,从而更易被病原物侵染。草坪上一旦发生病害,首先应根据病害症状来判断病害类型。一般每种病害都有一定的症状,特征明显的病害,根据症状即可诊断,如锈病。症状不明显者,可结合当时的气候特点和被害草坪草种类加以识别。最有效的方法是取样化验,在实验室通过分析病原物种类而诊断病害种类,但需时较长。一旦病害得到确诊,即应对症下药,抑制病原物的蔓延。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在病害发生前喷施杀菌剂进行预防,并结合草坪栽培管理措施,提高草坪草的抗病性。

四、防治草坪病害的杀菌剂

合理的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草坪抗病性,改善草坪质量。但草坪一旦感病,只有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通过使用杀菌剂来控制病害的蔓延。

杀菌剂的种类很多,按施用阶段可以分为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主要在植物体外发挥作用,不能被植物吸收,在植物已感病后无治疗作用,因而只能在病害发生之前应用。其特点是具良好的耐雨水冲刷性、抗紫外线分解及粘着性好等。保护性杀菌剂一般为广谱性杀菌剂,但施用时应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施入,而不要在全年或草坪整个生长季节无目标地施用。另外,施用时注意不要在同一块草坪上长期施用同种药剂,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常见的保护性杀菌剂有福美双、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锰和代森锌等。

治疗性杀菌剂是在草坪发病前或后使用。这类药剂可以被植物体吸收,并可在体内运转和杀死或抑制病菌,因而可以治疗已染病的植株,防止病害继续发展,常见的有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苯来特、赛力散、多菌灵、甲霜灵等。

五、利用管理措施防治草坪病害

1.选用抗病品种

病害发生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存在感病的寄主植物,而不同的草坪草种及品种对病害的抵抗性不同,因此建植草坪时应选择抗病性强、适应当地气候的草坪草种和品种。不同的病菌所侵染的草坪草种类也有差别,因此生产实际中提倡采用不同草种混播的方法建植草坪,同一种草坪草的不同品种的混合播种也有利于抑制病害的扩散。

2.种苗处理

种苗在播种栽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或进行药剂拌种,如在种子播种时,用种子干重的0.1~0.2%多菌灵或百菌清拌种,或用0.5%的福尔马林拌种一个半小时,这样既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又能消灭种子周围土内的病菌,可以大大减少幼苗的染病率。

3.药剂预防

草坪建成后,在易感病季节(夏季)到来之前,经常施用低剂量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要尽可能混合或交替使用各种杀菌剂,不能长期在同一块草坪上使用单一的药物,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4.合理修剪

草坪修剪可以剪除病枝、病叶、病芽等,但要避免修剪过低和频率过高,因为每次修剪都会使草坪草叶片顶端受伤,受伤的叶脉处为病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剪草机刀片要锋利,尽量使叶片伤口小。在感病的草坪上修剪后,剪草机进行另一块草坪的修剪前,刀片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病菌传播扩散。修剪下的草屑要及时清理出草坪,否则在草坪中形成草堆,会有利于病菌的活动。

5.合理施肥

草坪施肥时不要施入过量的氮肥,以免使草坪徒长,植株体变得柔嫩多汁而有利于病害的侵染。同时,要调整好氮肥与钾肥的供给比例,保持钾肥的正常供给可减少草坪病害的发生。每年对草坪要至少施用2次以上的全价肥料。另外,多施混合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性。但是如所施的有机肥未经充分腐熟,肥料中混入的病原菌,可以加重病害的传播。因此必须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6.适当灌溉及排水

不当的灌溉和草坪土壤排水不良是引发草坪病害的最主要因素。草坪灌溉不宜在温暖的傍晚进行,因为此时地面蒸发量小,草坪整夜处于湿润环境中,会有利于病菌尤其是真菌的活动,容易使草坪感病。草坪土壤排水不良,不仅会促使病害活动,也会影响草坪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草坪的抗病能力,另外,排水不良也是引起草坪草根部腐烂的主要原因,并引起病害的蔓延。因此在草坪建植时,要有一定的排水措施。

7.及时处理被害植株

要经常检查草坪草生长情况,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同时对残茬及落地的病叶、枯叶等,应及时清除烧掉。冬季应对草圃进行彻底清扫。

8.调节播种期

许多病害的发生,因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一定的发病期,并在某一时期最为,严重如果提早或延后播种,可以避开发病期,达到减轻危害的目的。

9.及时除草、消灭害虫

杂草不仅与草坪草争夺养分,影响通风透光,使植株生长不良,而且还是病菌繁殖的场所。而病毒及一些病菌是靠昆虫传播的,因此应及时清除杂草,消灭害虫,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少病害的传播。

六、常见草坪病害及其防治

草坪禾草侵染性病害中以真菌病原物所致的病害为主。如我国已记录的禾本科草坪草和牧草真菌病害就有1289种,这也仅占真菌病害总数的17.1%。我国已报道了20余种草坪真菌病害,近种真菌病原物。真菌病害是影响草坪质量和景观的一类重要病害。它主要危害种子和植株的叶、茎、根、花和穗等各个部位,造成烂种、苗腐、叶枯和其他部位的腐烂坏死,甚至整株萎蔫死亡。下面我们对几种常见的草坪病害适宜的发病条件、致病病原菌、易感草坪草、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分别加以叙述。

1.腐霉枯萎病

腐霉枯萎病是一种发病迅速、破坏力强、寄主范围广泛的病害。它可以在冷湿环境中侵染草坪草使其发病,也可以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猖獗流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其侵染速度极快,能在一夜之内毁坏大面积草坪。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唯一一种能真正看到其传播的草坪病害。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它是高尔夫球场最重要的病害—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杀死很多草坪草。据在北京地区调查发现,近一半草坪上的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上均有发生。1997年颐和园玉带桥旁高羊茅草坪上发生最为严重,植株枯死面积达30%以上,对景观效果破坏极为严重,不得不毁掉重新种植。

(1)适宜的发病条件

腐霉枯萎病主要的发生季节集中在6~9月份,当气温持续在25℃以上,且水分充足,湿度达90%持续10小时以上时,病害大量发生。

高温高湿是腐霉菌侵染的最适条件。白天最高温30℃以上,夜间最低温大于20℃,大气相对湿度高于90%,且持续14小时以上,或者是有降雨的天气,腐霉枯萎病就可大发生。在高氮肥下生长茂盛稠密的草坪最感病,受害尤生;碱性土壤比酸性土壤发病重在北京地区,该病的主要危害期在6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高温高湿季节。

(2)病原菌

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菌目、腐霉属真菌(Pythium spp.)。

(3)感染草坪草

腐霉菌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尽管大多数腐霉枯萎病是发生在高温条件下的一种病害(气温29.4—35℃时危害最重),但它却主要危害喜凉的冷季型草坪草。暖季型的狗牙根也可受害,尤其是普通狗牙根,不过造成的损失要比冷季型草坪草小。

(4)发病症状

在夏日有露水的早上,发病草坪表面粘滑,呈水渍状,其上布满白色菌丝,看似棉絮。干燥时菌丝体消失,叶片萎缩并变成红棕色,整株枯萎而死,最后变成稻草色枯死圈,边缘可见到一层黑色油渍状病株贴在地表。病斑大小不等,呈近圆形,周边不规则。病斑内发病叶片上叶斑从上向下蔓延,呈浅褐色。根系呈黑色,腐烂。

(5)防治方法

栽培技术措施

适量灌溉,提倡采用喷灌:土壤湿度和叶片上的水膜是腐霉枯萎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水分管理就成了最重要的减少病害发生隐患的措施之一。适量的灌溉使草坪草既不会因为缺水而干旱,也不会因为湿度过高而使草坪易受病害的侵害。在温度适于病害发生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能在傍晚或夜间浇水,因为在这个时候浇水,粘附在叶片上的水分不能及时蒸发而停留在叶片表面,为病原菌的萌发和侵入提供了条件。适宜的浇水时间是早上太阳出来后到中午之前。喷灌能较好地控制浇水量,是较适宜的灌溉工具。

均衡施肥:土壤施肥尽量均衡,不能为草坪草颜色美观而过量施用氮肥。草坪上氮肥施用量过多时,容易使叶丛茂密,通气性差,抗病能力下降,促进病原菌的侵入。因此,对于冷季型草坪草而言,不要在夏季施肥,提倡秋季、春季均衡施肥,增施P、K肥和有机肥。

合理修剪:修剪高度对病害的发生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病害大量发生的时候要适当提高草坪修剪高度,增强草坪草的抗性,并且要适当减少草坪修剪次数,尤其在高温潮湿当叶面有露水、特别看到已有明显菌丝时,不要修剪,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可用代森锰锌、杀毒矾等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是防治烂种和幼苗猝倒的简单、易行和有效的方法。

高温高湿季节前要及时使用杀菌剂控制病害。

对已建草坪上发生的腐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甲霜灵、乙磷铝、杀毒矾、代森锰锌等。

为防止病害产生抗药性,使用药剂时应将触杀型的和内吸型的混合使用或者交替使用各种药剂。使用浓度、次数和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使用浓度500~1000倍或更低,间隔10~14天左右。

2.褐斑病

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危害极为严重的草坪病害,是所有草坪病害中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只要在草坪能生长的地区就能发生褐斑病,而且该病寄主广泛,能侵染所有已知的草坪草,尤其以匍匐翦股颖和草地早熟禾最重要。在我国黄河流域是早熟禾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北京地区的冷季型草坪草病害调查中,其发生的普遍程度达80%以上。褐斑病具有病原物复杂、发病率高、传染迅速、危害严重等特点。当发病条件适宜时,它不仅能造成草坪植株死亡,更严重的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大小不一的病斑,造成草坪大面积斑秃,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

(1)适宜的发病条件

褐斑病主要发生的季节为5~9月。当土壤温度高于20℃,气温在30℃左右时,病害开始发生。高温高湿是其发病的必要条件。

褐斑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早期只要有几片叶片或几株草受害,一旦条件适合,没有及时防治,病害就会很快扩展蔓延,造成大片禾草受害,特别是修剪很低的草坪。

菌核有很强的耐高低温能力,它萌发的湿度范围很宽为8—40℃,最适湿度为28℃。但最适的侵染和发病适温为21-32℃。当土壤湿度升至15-20℃时,菌核开始大量萌发,菌丝开始生长。但直到气温升至大约30℃左右,同时空气湿度很高,且夜间湿度大于20℃(在21—26℃或更高)时,病原菌才会明显地侵染叶片和其他部位。

(2)致病病原菌

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由于丝核菌是一种寄生能力较弱的菌,所以处于良好生长环境中的禾草,只能造成轻微的侵染,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只有当禾生长在高温条件并生长开始停止时,即抗病性下降时,才会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病害的发展。修剪过的草的顶端是丝核菌侵入的主要部位。同时,也能从气孔进入或直接穿透表皮进入叶片。

(3)感染的草坪草

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草地早熟禾、粗茎早熟禾、紫羊茅、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匍匐翦股颖、野牛草、假俭草、结缕草、钝叶草等。在暖季型草坪草上引起的褐斑病,通常发生在春天,更多的是在秋天,很少发生在有利于禾草生长的夏天。

(4)发病症状

褐斑病症状变化很大,因草种类型、品种组合、立地条件和养护管理水平、气象条件等的不同而不同。褐斑病主要侵染植株的叶、鞘、茎,引起叶腐、鞘腐和茎基腐,根部往往受害很轻或不受害。因此,受害株往往能再长出新叶而恢复。但病害严重和反复流行时,根茎、匍匐茎、茎基也会死亡。被侵染的病叶及叶鞘上出现梭形和长方形的病斑,形状不规则,初呈水渍状,后病斑中心枯白,边缘红褐色,受病叶片由绿色变为浅褐色,由浅褐色变为深褐色,最终干枯、萎蔫,转为浅褐色,在受害草坪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圈,枯草圈直径可从几厘米很快扩展到2m左右。死去的叶片仍直立。在高湿或清晨有露水的情况下,枯草圈边缘上会出现2~3cm宽的“烟环”,呈黑紫色或灰褐色,是由病菌的菌丝形成的。当太阳出来照射一会儿,叶片干燥后,烟环消失。如果草坪修剪高度较高,很少形成烟环状,但常出现凹陷的症状,形成环形斑,病斑边缘草坪枯死,而病斑中间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很快,结果枯草斑就呈现出环状或“蛙眼”状。

有经验的草坪管理人员,在病害出现之前12-24小时就能闻到一股霉味,有时可持续到发病后。

(5)防治方法

栽培技术措施

适量灌溉:与腐霉枯萎病相似,褐斑病也必须在高湿和有自由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要避免傍晚浇水,在草坪出现枯斑时,应尽量使草坪草叶片上夜间无水。应在早晨尽早去掉吐水(或露水),有助于减轻病情。

平衡施肥: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草坪土壤中氮肥含量过高会使褐斑病发生严重。因此,在这个季节要少施N肥,最好是不施N肥。进行平衡施肥,保证各营养成份的均衡可以使草坪草茁壮成长,从而提高草坪草对病害和其它影响因素的抵抗能力。适量增施P、K肥,有利于控制病情。

及时修剪:夏季及时地进行草坪修剪,但不要修剪过低。及时修剪可以改善草坪下部的通风条件,降低草坪内温度;不修剪过低可以增强草坪草的抗性。

过密的草坪要适当打孔疏草,以保持通风透光。

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五氯硝基苯、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发病初期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可以喷雾使用,也可以灌根防治。

抓紧早期防治,控制初期病情是药剂防治的关键,因此必须在症状显现前的一段时间,即病菌开始侵染前用药,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当看到明显病症时,就已有大面积的草坪受到影响,如果天气又持续高温高湿,此时,无论用什么药,效果都不会很好。北京地区防治褐斑病的第一次用药时间最好在5月初。

3.币斑病

币斑病又名钱斑病,是在草坪上发生较为严重的一种常见病害。高尔夫球场防治币斑病的投入多于其他任何一种病害。

(1)发病的适宜条件

发病的适温为15-32℃ ,从春末一直到秋季病害都可发生。温暖而潮湿的天气、氮素缺乏、土壤干旱瘠薄等因素可加重病害的流行。

(2)致病病原菌

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纲、柔膜菌目。

(3)感染草坪草

草地早熟禾、巴哈雀稗、狗牙根、假俭草、匍匐翦股颖、细弱翦股颖、多年生、钝叶草、结缕草等多种草坪草。

(4)发病症状

草坪上出现圆形、凹陷、漂白色或稻草色的枯草斑,斑块大小从5分硬币到1元银币不等,因而得名为币斑病。在修剪很低的草坪上,出现的症状为细小、环形、凹陷、的斑块,斑块直径很少超过6cm。如果病情变得严重时,斑块可愈合成大的不规则形状的枯草斑块或枯草区。修剪较高的草坪上,可能出现不规则开的、褪绿的、呈漂白色的枯草斑块,斑块2—15cm宽或更宽。愈合后的斑块可覆盖大面积的草坪。清晨草坪上有露水存在而病原菌又处于活动状态时,在新鲜的枯草斑上可看到白色、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干燥时菌丝消失。

单株上病斑的典型特征是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水渍状的褪绿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并变成漂白色、黄褐色至红褐色的边缘。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叶片,病斑往往呈漏斗形。叶尖枯死的症状也很常见。单片叶上有时只有一个病斑,有时有许多小的斑点,有时整个叶片枯萎。应特别注意,币斑病的叶部症状往往容易与褐斑病和腐霉枯萎病的叶部症状混淆。

综上所述,币斑病典型的症状:单株叶片受害,开始产生水浸状褪绿斑,以后逐渐变成白色,边缘棕褐色至红褐色,病斑可扩大延伸至整个叶片,呈漏斗浂。从叶尖开始枯萎的症状也常见。单株叶片可能只有一个病斑,也可能有许多小病斑或整叶枯萎;成坪草坪上出现凹陷,圆形、漂白色或稻草色的枯草斑,斑块大小从5分硬币到1元银币不等。清晨草坪上有露水时,在新鲜的枯草斑上可看到白色、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干燥时菌丝消失。

(5)防治方法

栽培措施防治

适当增施氮肥,轻施、常施氮肥。在币斑病严重发病期间要保持有足够高的氮肥水平,以减少病害的严重度并能提高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可明显的抑制病情。

合理灌水,提倡浇深水,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以两次浇水间隙不造成水分胁迫为准。不要在午后和晚上浇水,因为在凉爽的夜晚很可能形成露水从而延长叶面湿润时间,在高尔夫球场草坪用竹杆或软管“去除露水”来防止币斑病是一种常见的措施。

通风透光,或者移去草坪周围的树木和灌木及其他障碍物以改善草坪空气流通状况。

不要频繁修剪和修剪过低。

化学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有百菌清、敌菌灵、丙环唑、粉锈宁、甲基托布津、扑海因、代森锰锌等。

4.蘑菇圈

(1)病原菌

蘑菇圈又称仙环病或仙人环。是由担子菌纲中许多腐生于植物残体和土壤中的真菌所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蘑菇和马勃。

(2)感染草坪草

病原菌侵染范围广泛,可在所有常见的草坪草种上染病。

(3)发病症状

蘑菇圈的症状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⑴在草坪地块上出现环形的深绿色的生长迅速的草圈,草圈内的草坪草表现为缺肥症状,颜色相对较淡。⑵在草坪上出现一个枯草圈,枯草圈内草坪草生长正常或颜色相对较深。⑶在草坪上出现环形排列的担子果,草坪草生长不受明显影响。

一般沙壤土,低肥和水分不足的土壤上病害最严重。浅灌溉,浅施肥,枯草层厚,干旱都有利病害的发生。

(4)防治方法

挖除病原菌。

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熏蒸,溴甲烷、氯化苦和甲醛等。

大面积发病时,可通过打孔后用杀菌剂灌根的方法防治。

及时清除子实体。

更换病土是迅速消灭病菌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