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图感悟随笔休闲谈天说地生活电影变形金刚 |
分类: 带着味蕾私奔 |
首先声明偶不太擅长写影评,原因呢?一方面偶兴奋点太低,容易激动,一激动写的就不够客观;另外一方面对电影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很深入的剖析。但今儿偶也准备专业一把,从几个方面来说说心得体会。
第一点:剧情。
本片中,美国人又一次发挥的热衷的英雄主义情节和擅长的美国式幽默。从头至尾无处不体现美国军方的庞大军事力量,简直是一场实战演习。另外一方面主角是两个高二学生,他们由始之终,尽管身处险境还是对机器人朋友不离不弃;在最后生死关头毅然选择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放弃生命。不难看出美国人如何注重青少年情商教育。
美国片从来少不了幽默,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不经意,仿佛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喜剧演员。本片还不忘幽了日本人一默,在大黄蜂第一次战斗后,男主角惊诧地说:这不会是日本新的玩意吧。可见日本的机器人是多么的深入人心,我当时心里还骂了一句干吗要夸小日本,结果他又说:估计日本人造不出这东西。影院里就是一震狂笑,听得出大家都很解气。
剧情无疑是整个影片的精髓。只有紧凑的,跌宕起伏的剧情才能引人入胜,当然这不是评价电影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是很重要的标准。由此看来《变》的情节有几处让人不可理解。首先,为什么要从高中生挑选国家高级分析师?难道高中生的专业水平已经超越大学生了?那位女分析师并没有发挥出任何实质的作用,或许在第二部中有更多的戏份?其次,影片结尾的大决战为什么要放在市区进行?市区车多,人多,楼多,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看来如此大手笔长时间的制作无疑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的表现特效上,顾此失彼是难免的。从这点上来说,情节上的瑕疵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点:造型与特效。
所有的战士的出场都很惊心动魄。造型基本维持原貌,但在现代科技的包装下强化的视觉上的感染力--华丽且鲜艳,例如:擎天柱的颜色就是时下最流行的红蓝火焰,很是抢眼。
尤其喜欢大黄蜂的绚丽出场和惊艳变身。从开始那辆破破烂烂的汽车,就跟车场老板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看来他爱发点小脾气呢,呵呵。后来因为女主角一句冒失的说话,他把男女主角置于路边,我们都以为它又发小脾气了,结果人家兜了一圈回来,把自己变成一辆崭新无比的雪弗莱,引来观众无数的惊艳嘘声。再后来看到他被人类冰冻,却又不出手伤人任凭被拖走。队长擎天柱说:要救他我们就会伤害人类,这样不行。如果我们能找到火种源,拯救地球,大黄蜂的牺牲是值得的!如果最后输给威震天你们记得要把火种源放入我的胸口,我会以自己的牺牲还换回世界和平。我被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当机器被赋予人的情感更容易感染我。
我对儿时《变》的记忆基本归零,依稀记得最后擎天柱悲壮的死去。所以当擎天柱出场的时候,我心中就涌现出一股悲痛的情绪,说不清为什么,总觉得它就是悲剧人物。但是本片对他个人形象的塑造不够饱满,没有充分体现出他的博爱精神,期待下一部更好的展现。
有一位网友的blog这样写道:“或许为了展示3D效果之优良,画蛇添足的把擎天柱的面罩做成活动式,实在有点费力不讨好,就好象卡卡西隐藏的面容带来无以伦比的魅力,面罩也早已几乎成为大哥的代名词,而现在……而且擎天柱收起面罩的造型也实在不敢恭维,唉!
看本片最大的感触是:眼睛不够用。我们真的无法用人眼看清那瞬息万变。(Ramile说,回头再下下来慢放看)特效做的极细致,到位,让人察觉不出与现实场景的接缝,这样一比较不难发现,蜘蛛侠中特效的粗燥和不修边幅(不过,也吸引我们看了多么多集,这点也成为人家的一大风格了)不仅变身过程完整展示(只怪咱眼睛的分辨率不够高),而且全面保留了原动画的音效。故事尾声时,大黄蜂手拿火种源的特效也非常赞,先是流光溢彩,后又分裂为无数小块,最后拼接为一个小方块。总之,特效是这部影片的最大看点。
第三点:配乐
大黄蜂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放出适当的音乐,或轻快,或浪漫。每首都是经典,只是不知道歌名,那位筒子知道的言一声啊,谢谢。贯穿影片前后的一段配乐也很是经典。在汽车人第一次出场,大黄蜂首战告捷,准备战斗,有人倒下等等场景。。。都响起这段配乐,很宏大,很有气势,还含有些许悲壮的味道,与影片相得益彰。个人很喜欢这段配乐。
第四点:广告
这部片无疑成为广告商眼中的一块肥肉。可以说自从发布此影片消息后,超多以“变”为主题的广告映此而生。影片开始前看了n个这样的广告,害我n次以为电影马上开始了。
《变》简直成了广告商的天堂。首席赞助商:雪弗莱。大黄蜂的形象原本是可爱的甲壳虫,大众竟然不肯赞助,所以其形象变成现在这个酷酷的雪弗莱camaro。其次,爵士(庞蒂亚克),路障(ford),铁皮(GMC),救护车(悍马)均是通用旗下品牌,做足100分好广告。
Ebay也不甘示弱,抓住时机露个脸。SAM拍卖其曾曾曾曾。。。祖父(合适就自己停吧,我也不记得有几个“曾”,总之是long long ago的那位)眼镜的网站就是ebay。并且之后屡次提到ebay。
松下:在分析师从读卡器中取出sd卡时,一个狠狠的特写,生怕观众看不到是sd card,生怕大家不知道是松下的。松下的老总够狠!我记住你了!
苹果:在美国大片中很少能看到其他品牌电脑,我印象中美国人都用苹果机。
NOKIA:手机也能变形成机器人,并且被点名出是NOKIA,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的新概念机,哈哈。影片中一美国官员居然认为NOKIA是日本品牌,真会搞笑。记住:NOKIA虽然不是中国的,但也不是日本的,是芬兰的!
还有一些我没有看出来,为了让大家了解全面,从朋友评论中载了下来:
“HP惠普。这个,说不好是不是赞助,没记错的话,在狂派第一次偷盗美国政府的电脑资料时,借助下载的电脑上有HP的标,难道世界第一的电脑厂商为了不到1秒的展示也花了本钱?纯属猜测。要不然就是没给赞助,说hp电脑轻易被窃取资料,呵呵,纯粹瞎猜。
印度服务外包业。导演真的细心,当被追击的士兵被迫用公用电话打国际长途求助时,转接电话的是如假包换的印度形象,那中年男人有印度式的五官,印度式的英语口音,不知道是在班加罗尔的某个呼叫中心,从事无聊的电信业务中的转接服务。《变形金刚》提醒我们,印度在服务外包行业中无人替代的地位,它已经成为国际惯例,电话通过卫星和海底光缆传过来,坐在不同工位上的印度人为世界各地的不同公司服务,这个叫离岸经济,有人说它印证着世界正在变平。
日本机器人制造。大黄蜂第一次变成人形,男主角就说,“这个机器人是不是日本人的新玩意?”看来,sony的机器狗和会走路的日本人机器人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不仅我们眼红,美国人也眼红,其国际地位已然确立,只是不知道,男主角后来补上去的那句话,“日本人造不出这样的东西”,当影片在东京上映时还会不会保留,不过看电影的时候,这句台词之后,笑声与掌声齐飞,蔑视与喜悦共色。呵呵
孩之宝公司。其实不用说孩之宝了,上一次变形金刚席卷全球的时候,动画片其实是玩具的宣传片,很多地方是免费播放的。比如中国中央电视台获得的就是免费版权。据说上一次席卷了50亿美元吧,这一次,恐怕不会少于这个数。只是孩子宝在中国的铺货好像太慢了,很可惜电影院没有同时卖的,有的话,我们可能也会买一个吧。关注盗版变形金刚吧!
美国军方。美国军方在影片中展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火力能够瞬间覆盖全球任何地区的能力确实可怕。A-10攻击机、黑鹰、航母编队是好莱坞的固定配角了,这次更增添了著名的f-22(这是f-22在电影中的首次露面,CCTV-7军事节目引用变形金刚电影片段介绍了这个机型),全球鹰无人侦查机,C-130火力支援机,E-3望楼,M-1坦克。迈克尔贝跟美国军方的关系太好了,让无数人嫉妒。人类毁灭自己根本用不着核武器。电影的方式应该是最和平也最骄傲的武力威慑。不知道美国军方给了多少钱来做广告呢?不会是那个毁灭的军事基地吧。呵呵,那代价就太大了。
f-22和f-18有点像,我以为会出现f-18或者a-18呢。因为F—18是一种舰载战斗机,A—18是一种舰载攻击机.由于二者是在同一原型机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即一机两型,机体完全—样,只是在武器装备上有所差别,所以统称F/A—1B,绰号也一样叫“大黄蜂”.所以如果飞机人有人是f-18,那就可以表演“真假大黄蜂”大战了。呵呵”
最后:
这部片原本定于星期天就去看,谁知睡过了头,推迟到昨天才一睹为快。心情自然是无比激动。看电影时我连零食都没顾上吃,厕所都没时间上。排开剧情上的小小瑕疵,这部片是一部不可多得佳作,值得一看。毕竟是斯皮尔伯格监制又带有儿时的无限回忆。影片结尾的最后一个镜头(隐藏剧情)红蜘蛛飞向天际,为下一部埋下伏笔。
变形金刚带给我们无数惊喜,无限视觉享受,听觉享受。。。。总之是不负众望!
以下是我一位朋友的影评,写得还不错,比我强,转部分我没有写到的给大家伙瞧瞧。
一,揭秘影帝
1986年因《暴走列车》获第58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6年因《暴走列车》获第43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剧情类)
1979年因《归家》获第5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1979年因《归家》获第36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剧情类)
1978年因《归家》获第3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1970年因《午夜牛郎》获第4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70年因《午夜牛郎》获第27届金球奖最有前途新人奖
1970年因《午夜牛郎》获第23届英国电影学院最有前途新人奖
1970年因《午夜牛郎》获全美影评协会的最佳男演员奖
1970年因《午夜牛郎》获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主角奖
如果这些片子都没有让你想起他是谁的话,那就提几部热门电影吧。
珍珠港,国家保藏,国家公敌,碟中谍1,也许给你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碟中谍1和国家公敌里面他饰演的两个大反角。还有一部电影,应该让你更牢牢记得他是谁,那就是古墓丽影。他饰演安吉丽娜·朱莉的父亲,而现实中,他就是安吉丽娜·朱莉的父亲。呵呵,他与女儿安吉丽娜·朱莉的张狂、性感不同,他更多的是一种沉稳与儒雅,好似一瓶美酒,越久越淳,侵入心脾。他有着强壮的体魄、开朗的性格、富有魅力的个性,是当代美国人梦想的化身。而在这个片子中,更是表现了他英雄的一面,快70的老人(1938年出生),身高
195mm,在片子里面也拿起枪来战斗,显示出了国防部长的英武。而导演也是刻意的做了一个对比,让美国总统也出了一下场,唯一的出场就是一双穿着红袜子扭在扭去的脚,还有一个要奶油蛋糕的声音。幻想一下,导演估计不太喜欢布什,不仅在电影里面涮了总统一把,不给总统露面的机会,整部片子都是国防部忙的要死,而美国总统就是被人保护的只会悠然自得吃蛋糕的角色,或者说像个小p孩。于是我就想问,美国人那样拼死拼活的值得么?怪不得有人要起诉布什。
二,导演
从故事情节来说,导演的叙事本领可怜,老采用演员旁白,回忆的手法来表述过去情节。而镜头语言,我觉得还可以,可是看了一个高人的博客,我才发现,导演的镜头语言也一般了。
“
麦克贝镜头语言的干涸还表现在片中另外一个重要场景上,当五个汽车人在男主角周围变身,镜头做全景式摇动的时候,关于他以往电影的一幕幕类似场面全部回来了,《梦幻重案组》(Bad
Boys)中,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和马丁劳伦斯(Martin
Lawrence)看着匪徒劫持着女主角提亚里昂尼(Téa
Leoni)开出租车逃掉时,镜头这样摇过,《石破天惊》(The
Rock)中,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看着法拉利被有轨电车撞毁,镜头这样摇过,《珍珠港》(Pearl
Harpor)中,凯特贝金赛尔(Kate
Beckinsale)看着日军的飞机冲向珍珠港,镜头这样摇过……似乎每部影片,麦克贝都会来摇上这么一段,一次新鲜,二次习惯,到了三次四次就叫人越来越乏味了。所以,评论界这次对其整体调度和逻辑框架的不足毫不客气地给予了一针见血的批评。如果这些问题在下一部《变形金刚》影片中得到解决,那么再出青出于蓝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http://action1973.spaces.live.com/blog/cns!716DE98A2B15008D!1734.entry,这是高手action的博客,建议大家看看,里面对一些小角色也有介绍,这是我佩服的地方,未经action同意转载了一段,若有冒犯,请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