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鹤老师著《诗词点评笔记》学习札记

(2022-04-10 21:15:07)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后感

 2019年春天起,我开始接触近体诗词,从零起步,现在似乎刚刚入门。三年来,我写了有300多首诗词。回头细看,我感觉问题颇多,好比一间简装的房子,勉强能住。近半个月,我认真读了何鹤老师编著的《诗词点评笔记》,受益匪浅。书中,经何老师点评的诗词有对300多首。何老师的点评非常细致,在此基础上,给予“试改”。“试改”的诗稿,可称作范文。  

对照一下,书中许多诗友存在的诗病,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读后,我感到觉茅塞顿开。

以下是我的学习札记,愿与诗友们分享。

一、题目与诗文尽量避开为好,文不要重复题目。

    这方面无需赘言,照着做就行了

二、要注意谋篇布局。

起承转合及各句间衔接的流畅,努力使之自然不造作。

要注意整体感,每句之间要做到无缝衔接,这是写诗必须有的功夫。

绝句如何谋篇布局?资料很多,大约七种方法:起承法对仗法承对法对比法情景法景结法倒叙法等。

对于初学者,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不知如何下笔?或过于抽象,或游离主题,或语言不顺,或诗意与表达不同步,或用词过于生活化,而非诗语。   

对此,何鹤老师的观点:

诗要从小处写起,从细处说开,这样以小见大,才不至于空洞无物。

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议论。写景要用具象铺垫,语言形象生动,以引出转结两句的感慨。转句议论要环环相扣,抓住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

试举一例:《爱护家园》

敲响警钟告人类,地球捍卫势如天。

家乡美景青常在,万古千秋香火传。

【何老师点评】

起承句均系议论,缺少形象语言,感觉枯燥无味,转句平平,故难有动人之结。如用环环相扣写法,抓住事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便会事半功倍。

【老师试改】

地裂草稀河水干,沙尘成暴卷黄天。

若还索取不收手,人类难将香火传。

三、注重尾句,不仅要顺畅,还要有分量,扣题,提升作品意境,托住全诗。

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结句都非常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个难题。我经常写到结句时穷词,不知所以然,有时为押韵而凑词。

何鹤老师对于结句的重要性及如何写,见解深刻而操作性强。

结句要注意与整体诗的和谐,不能有违和感。

要顺畅,使诗増色,提高作品的意境和格调。

忌老套,写出新意。忌随意,要深化,托住全诗。

首句忌平,结句忌淡。转句要到位,结句方能出彩!

要在起承转合上下功夫,尤其在结句的打造上下功夫,要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诗眼”。

这方面例证很多。

试举一例:《观潮》

恰似鳌翻汤沸腾,吞天卷地溯流横。

谁推雪浪堆诗起,出海冰轮细雨濛。

【何老师点评】

此诗转句非常精彩,有此句使诗极具修改价值。“汤沸腾”虽形象,但煞风景。尤其是尾句,没有延续转句的气势,反倒雷声大雨点稀,真的来了阵毛毛雨。前三句许那么大的势,一个“细雨濛”就给报废了,非常可惜。

【何老师试改】

倒海翻江云沸腾,惊涛裂岸向天横。

谁推雪浪堆诗起,滚滚潮从笔底生。

我写过一首七律,原稿结句游离主题,经何老师提示后,修改。

    回眸我的黄金时代

——第22个记者节有寄(通韵)

伴月披星走笔忙,第一现场语铿锵。

金菊傲雪丹心在,沃野传薪浩气昂。

欲把韶华托梦境,终将丽景蕴诗行。

此生无悔新闻路,阡陌耕耘两鬓霜。

【注】:修改前的七八句:“音符浪漫夕阳美,最喜梧桐落凤凰。”

何老师点评:与主题游离

  

四、关于如何炼字、炼句?何老师在书中反复强调。

我梳理如下:

诗,通篇要顺。凡是好的诗都是顺的,尽管顺的不一定是好诗。所以,一定要把诗写通顺。从下字、炼句做起,这是诗的基础,字句是支撑诗的砖瓦。

只有在炼句上过关,才能把心中的意境表达出来。

不能就事论事,那样则诗味不足。须托物寓意,方显诗家本色。

要注重整体感,每句之间要做到无痕衔接,不能“隔”,这是写诗必须有的功夫。无痕衔接例句:“小桥流水村前过,淌进春心润画题。”

何为“隔”?我查过资料。

“隔”是指在意境之中的景或是情在特定时间里不能相互存在或相互融合从而达不到和谐的情况就是“隔”。可分为隔景和隔意。

说理抒怀诗,一定要理清头绪,切忌大拼盘。

作诗像作画,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笔下有情节,诗句自生动。

不要就物咏物,要寓物以情,如此诗方生动。

语言要出新,出奇,个性化,才能吸引读者眼球。

注意用诗语。用字词忌太实。去掉可有可无的字,增强跌宕感。

注意不要将意写尽,无回味余地,这是高手忌讳的。

试举一例:《秋感》

满目青山意蕴稠,金风送爽白云流。

千年瀑水扬还抑,万亩平畴播又收。

风鼓帆高济沧海,天教水顺送行舟,

桑榆夕照霞光灿,人道天凉好个秋。

【何老师点评】

意蕴稠,老套无味。千年瀑水,非诗家语。

播又收,语欠提炼。鼓,字太实、太俗。

天教水顺,有词穷之嫌。霞光灿,滥而老干。人,字应虚化。

【老师试改】

满目青山意纵眸,谁持彩带看云流。

一泓泉影涨还落,半亩平畴耕复收。

风正帆悬归彼岸,天空海阔待从头。

桑榆未晚夕阳里,莫道天凉好个秋。

 

五、好诗应具备的条件

诗就是要有灵感。有真性情,有本真的善良。

好诗精在细节,言之有物,镜头感强,同时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记事、抒情、咏史、言志、言政是诗词的属性。诗词绝不应该是一种精巧的玩具。真正的诗人,是要把生命作为祭礼奉献于诗歌的。

律诗应该虚实结合,情景结合,把最重或者说是点睛之笔放在第五、六两句。

好的律诗在于对语言的把握,意境的提炼,节奏的操控,格调的升华等方面功夫较深,否则,会流于堆积形象,像流水账。

 叙述需递进,结句需升华。忌前后矛盾。首句可点名时间,结句要有新句、新意。例句:“风筝扯着我,步步觅童真。”

注意用诗语,用字词忌太实。

诗一定要有一个亮点,让全诗美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否则,失去意义。

例:《春野漫步》(原诗)

春风送暖菜花香,布谷百回唱春光。

游客悠然似陶家,抒怀信步滤尘心。

【何老师点评】

首句“送暖”老套,二句“百回”不妥。三句不通。三四句意象散乱,且违律。诗一定要有一个亮点,让全诗美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否则,失去意义。

【何老师试改】

布谷低回过野塘,春风到处菜花香。

回眸郊外农田里,一串笑声通小康。

格调必须一致,没有违和感。

例:《游李林通荷塘有感》(原诗)

十里荷塘景色幽,断桥难阻客来游。

诗情画意撩人眼,翠语蛩音闪镜头。

拆弃路边花被辱,翻遮头上叶蒙羞。

蓑翁停棹斜阳外,新月一弯做钓钩。

【何老师点评】

幽与游同音,应避。断桥难阻客来游,与全诗格调不协。闪字抢眼。五六两句意与整体不协。

【何老师试改】

十里荷塘天欲秋,几丝灵感助清游。

诗情画意撩人眼,翠语蛩音入镜头。

捏在手中花妩媚,翻遮头上叶温柔。

蓑翁停棹斜阳外,新月一弯做钓钩。

对仗要稳,语言要有诗味。

例:《大巴车山东游》(原诗)

八日匆匆一瞬间,山东全省转圆圈。

绵长海岸存痛史,仙境蓬莱落九天。

脚底泰山高万仞,世尊孔圣越千年。

老翁何必叹时短,盛世流光最值钱。

【何老师点评】

痛字应平而仄。两联对仗不甚工稳。最后两句诗味不足。

【老师试改】

回首匆匆一瞬间,置身齐鲁览晴烟。

绵长海岸存青史,仙境蓬莱落九天。

脚底泰山高万仞,林中孔圣越千年。

老翁也爱黄昏晚,明月一弯枝上悬。

【后记】何鹤老师著《诗词点评笔记》学习札记,暂时写到这里。通过学习,偶与老师交流,我最大的感触是,写作态度必须认真。尤其是新手上路,要反复修改,不能一挥而就。何鹤老师在这部书里,还谈到“如何将成语巧妙入诗词? 如何避免合掌?如何虚实结合?如何将散文语言入诗?”等等。这需要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掌握。而近体诗对于我来说,是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我以往的习作,很多经不起推敲。原因很多:文学功底浅,诗词基础弱,写作态度不够认真等等。“勤能补拙是良训,一步艰辛一步才。”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多看书,勤练笔,别无捷径。愿与诗友们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