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2018-09-29 10:43:1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语文教学设计 |
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曹冲称象》、《红马的故事》、《一封信》、《妈妈睡了》。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要懂得爱爸爸、妈妈。这组课文的主人公与二年级的学生同龄,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很有亲切感。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5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 5、玲玲的画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 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封、削、锅、朝、叠、刮、胡、灯、修、肩、团、重、完、期、束、鲜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 哪些自 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 ,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 2 课时
一、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1) 重点句 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 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 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 7 到 1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 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 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 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 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 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7、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奖励评价志等。
教学过程:
一、
师:看来学生都很喜欢这首歌,那歌中唱到了谁?(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每天都在观察自己的妈妈,现在就把你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生1:我的妈妈特别漂亮,特别是她那双眼睛,大大的,又黑又亮,还是双眼皮儿呢。
生2;我的妈妈天天作家手都糙了。
生3:有一回,我考试没考好,妈妈没骂我,也没打我,还鼓励我,下次努力,争取考好。
生4:在期末考试的那天,妈妈送我上学路上,总嘱咐我一定要好好答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争取考双百。
生5:我每天描字的时候,妈妈总坐在我身边笑眯眯的看着我。
生6:有一天,妈妈擦地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
师:同学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他的妈妈,(出示挂图),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生:妈妈睡着了。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是啊!妈妈睡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
生:应该读得小声点儿。
师问:为什么?
生1:因为要大声读会吵醒妈妈。
生2:我们应该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读,因为如果声音太小,别人会听不见,声音太大,会吵醒妈妈。
师:你们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谁来试试? 生大声读后,
师:嘘,这样会把妈妈吵醒的,谁再来? (学生再试)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69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师配乐范读。)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哄(哄骗)(哄人) 先(先后)(首先) 闭(闭上)(关闭) 紧(紧张)(紧握) 润(红润)(湿润) 蛋(鸡蛋)(脸蛋) 等(等级)(等待) 吸(吸水)(吸收) 发(头发)(理发) 沾(沾水)(沾湿) 汗(汗水)(流汗) 额(额头)(扶额) 沙(沙滩)(风沙) 乏(疲乏)(困乏)
师: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呢?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生:自由练读并记忆生字。
师:你们学得可真认真,课文读得满意了吗? 生齐答:满意了。
师:那现在找两名学生读一读。 (师找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生1:**同学读的很好,尤其读**的时候更好,我应该向他学习。
生2:他读得真的很好,特别是**一句,读的特别美。 ……..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已经很好了,老师相信你们对生字朋友也一定很熟悉了,现在我们就来过一过生字关。谁顺利过关,谁就将成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师检查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单字,并进行奖励。)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也想成为“识字大王”,现在小组内检查并奖励。 (小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生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师: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生自由读文) 进行集体交流。
生1:老师,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累。我是从“妈妈的呼吸那么深沉,又那么均匀。”看出来的,说明妈妈睡得特别香。这是因为她特别累。 生2:老师我不明白“深沉”是啥意思?
生1马上回答:“深沉”就是睡得特别香。就像这样(表演)。
师:**同学通过表演,让我们知道了睡梦中的妈妈“呼吸很深沉。”
生2:我还不懂“均匀”是啥意思?
师:你不懂呼吸均匀是啥意思是吗?那呼吸不均匀是啥意思,我们一起来做做。 生表演“呼吸不均匀”
师:那呼吸均匀呢? 生再表演“呼吸均匀”。
师:对了,这就是“呼吸均匀”你们看妈妈睡得多香啊!还有哪儿? 生3: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这可以知道妈妈很累,就是妈妈干完这个,干那个。
师:(圈出“好多活”)根据你们的观察,妈妈都可能干了哪些活? (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
生4:老师,我从这里也能看出妈妈很累,“窗外,小鸟儿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这么多的响声,妈妈一点儿也听不见,说明她太累了。
师:妈妈这么累,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谁来试试? 师找学生读(刚开始)说:这么大声会把妈妈吵醒的,小点儿声。(听候评议)你读的很好,如果再把这些词语读的突出一些,就更能体现妈妈很累,你们再读读试试。 (学生练读后再指名读。)
师:我们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我是从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知道的,因为“明亮的眼睛”就是又大、又黑、又亮,有这样的眼睛一定很好看。
师:你说的真好,抓住了这个词语就能看出妈妈很美丽,谁能向他这样也来说一说。
生2:老师我从“弯弯的眉毛”也能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弯弯的眉毛就像小月芽似的,特别好看。
生3:我从“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可以看出妈妈很美丽 ,因为妈妈在睡觉的时候脸红扑扑的,就像大苹果,再加上弯弯的眉毛就更美丽了。 师:妈妈真美丽。
生4;老师,我从“妈妈的嘴巴微微张开着,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这里可以看出妈妈很爱孩子,因为妈妈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总唱催眠的歌谣。
师: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这种美比外表的美更美。
生5: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课文上写着“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眉毛都是长在脸上,这为写睡在脸上呢? 师:我们都来想一想,是“弯弯的眉毛也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呢?还是“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呢?
生:“睡”好,因为妈妈睡了,眉毛肯定也不动了,就像睡着了似的。要是长还可以动呢。
师:你说的真好,这样就显得睡梦中的妈妈更美丽了,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用词多准确呀!
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谁来试试? 指名读后,师评议:听你这么一读,我感觉妈妈长的一般,不能说真美丽。谁能读出妈妈真美丽? 再指名读后,师:他读得好不好?都像他这样读一读。(全体学生练读。)
师:我们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课文里看到了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但是我不懂“慈祥”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懂吗?
生1:老师我知道了,“慈祥”就是脸上带着笑。我爷爷就很慈祥,他总是笑眯眯的。
生2,老师,我也总笑眯眯的,是不是我也很慈祥? 生们立刻回答不行。
生3:我爸爸告诉过我,“慈祥”是说老人、长辈的。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
师:那课文中慈祥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
生1:睡梦中的妈妈嘴角、眼角都带着笑意,很慈祥。
生2:妈妈睡觉的时候,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说的真好,在孩子心中,这样的妈妈多慈祥啊!
四、小结:
作业设计
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