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以斯帖记》看处世的智慧

(2011-06-26 13:15: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旧约讲章

经文:斯1:1-5、10-12,3:1-6,4:10-16  唱诗:27  260  324  启应:诗75篇

《以斯帖记》是旧约历史书中最后一卷,这卷书也是用女性的名字命名的一卷书。这卷书从开篇到结束从未出现过耶和华上帝的名字,但从所记载的故事来看,处处可以看见上帝的手在指引历史的方向。这卷书记载的主要人物有亚哈随鲁王、以斯帖、哈曼和末底改,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色及处世态度,下面我要从《以斯帖记》所记载的故事跟弟兄姐妹分享一个题目:《从以斯帖记看处世的智慧》。

一、喜爱炫耀的亚哈随鲁王

亚哈随鲁王是波斯帝国第三任君王,约在主前485~465年之间。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非常昌盛。《以斯帖记》一开篇就记载:亚哈随鲁作王,从印直到道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宮登基;在位第三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和首领,在他面前。他就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斯1:1-5)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设摆筵席。(斯1:9)圣经没有给我们说明亚哈随鲁王为什么要为他的一切首领、臣仆以及书珊城的大小百姓大摆筵席。但我们从亚哈随鲁王所设摆筵席的规模,可以看出该国经济实力极其雄厚,这种场面、这种规模似乎其它历史书未曾记载过。有的解经学者解释亚哈随鲁王之所以大摆筵席,乃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富足、强盛、尊荣。也很有可能是借用这样的方式展示国力给他的邻国知道,或是在向当时的世界表示,波斯是一个可以攻击他国的国家。

亚哈随鲁王生性喜爱炫耀,他炫耀了自己的富足、强盛、尊荣,他觉得还不过瘾,他还想炫耀一下自己多么有艳福,圣经说,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去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斯1:10-11)谁想到事与愿违,因为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亚哈随鲁王喜爱炫耀的愿望不但没有达成,反而使自己受到羞辱、因他在众臣仆、百姓面前没有面子。本来王心中快乐,却因这事甚发怒,心如火烧。(斯1:12)

人的天性里面都有喜爱炫耀的成份,有些人说,我不喜欢炫耀,其实不是不喜欢,乃是没有炫耀的资本和机会。我们都听过狐狸和乌鸦的寓言故事: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它眼珠一转:“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狐狸只好赔着笑脸:“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是我见过最漂亮的羽毛,我还听说您的嗓子真好,歌声一定非常动听,您可以给我唱首歌吗?”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这时肉从嘴里掉了出来,狐狸叼着肉就跑掉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有时候炫耀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前几天在新闻里看到了这样一个报道:一对外地打工的夫妇,他们从银行柜台取出了钱,就在银行门口一张一张数了起来,谁知被人盯上。他们回家后被人杀害,钱也被抢走。或许这对夫妇并没有炫耀自己有几个钱,但他们的行为让人看了无疑是在炫耀,他们的遭遇让人心疼,也当让人惊醒。有一句话说:“贵重之物不可使见贪心之人。”言下之意就是你不要炫耀。

面对人性里面的炫耀,圣经怎么提醒我们呢?“你不要自夸,要等着别人来夸你”耶利米书9章23-24耶和华如此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保罗说:“有什么不是领受的,为什么自夸呢,仿佛不是领受的呢?”他还说:“若我要自夸,就夸我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他从没有炫耀过自己,他行了神迹却不愿留名,还嘱咐人不要将这事告诉人。这正应验了以赛亚先知对这位耶和华的仆人的预言:“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赛42:2)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亚哈随鲁王,他因要在众臣仆百姓面前炫耀他的王后的美貌,而被拒绝,使他很尴尬、难看。我们要从他喜爱炫耀的性格中得到提醒,做人要低调,不可自夸,不要炫耀自己。

二、傲慢虚荣的哈曼

《以斯帖记》3章说,亚哈随鲁王抬举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过与他同事的一切臣宰。并且王还吩咐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要跪拜哈曼。这是王给他特别的恩典和尊荣。但哈曼为人极其傲慢,心胸狭窄,虚荣心特强。每当哈曼从朝门经过时,一切臣仆都向他跪拜,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见末底改不跪拜自己,就怒气填胸。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如果这种虚荣没有被满足,他内心里定是非常痛苦,为了消除这种痛苦,他将报复使他痛苦的人。哈曼就是这样的人!哈曼得知末底改是犹大人,就心生一计,他以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哈曼心里容不下半点不合心意的事,他不但想除掉眼中钉末底改,而且还想除掉整个犹大族。他就仗着王的宠爱,设计陷害犹大人,并且得到了王的许可。此时,波斯帝国内所有犹大人的命运处在危险当中。弟兄姐妹,我们要记住,犹大人是神的选民,虽然流散在外邦,但神并没有撇下他们不管,他们是与神立约的民族,神在这个民族身上有着特殊的计划。现在哈曼想除掉所有的犹大人,其实他是在破坏神的旨意,若是哈曼的恶谋得逞,神的计划就失败了。但整卷以斯帖记的内容,给我们看到神的手怎样掌管历史,使他的百姓转危为安,转败为胜。最后哈曼的结局是悲惨的,而且是具有讽刺性的。他为末底改预备的五丈高的木架,结果自己被挂上了,他计划杀害犹大人的日子,成为自己死亡的日子。哈曼这样的下场,其实是被虚荣心所害的。

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曾写过一本小说《项链》,就是讽刺那些有虚荣心的人。小说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夫人是一个虚荣心十足的人,她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一条非常漂亮的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与奉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这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金项链,她负了重债。之后,她用整整十年节衣缩食才还清了债务。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她的朋友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

对于哈曼的下场,我们很自然会觉得恶有恶报,自取其咎。不过,我们分享了这个人物,也当自省:“究竟在我心中,有多少哈曼的影子?”“我是否渴望控制别人?”“当我的自尊受损时,是否想到报复?”愿神怜悯我们,除掉我们心中的哈曼。哈曼的处世态度应该提醒我们,做人要谦卑,胸怀宽广,切勿贪恋虚荣。圣经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三、忠诚正直的末底改

《以斯帖记》对末底改的记载几乎都是从正面着手。比如当以斯帖的父母过世之后,作为堂兄的末底改感到应对以斯帖负起照顾抚养的责任。还有当末底改得知有两个太监恼恨亚哈随鲁王,想要下手害他。末底改就将这事告诉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报告于王。究察这事,果然是实,就把二人挂在木头上,将这事在王面前写于历史上。这个时候的末底改是亚哈随鲁王的一个官员,可能官职较低,但他对王是忠诚的,揭穿了密谋害王的事。还有当哈曼得到王的许可,要屠杀犹大人时,末底改高瞻远瞩、摸到神的心意,进言王后以斯帖,请求她拯救民族危亡。但有一件事,我觉得末底改做的不妥当。就是当亚哈随鲁王抬举哈曼,并吩咐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哈曼。王既然如此吩咐,其他大臣都跪拜哈曼,但末底改却不跪不拜。末底改为什么不跪拜哈曼呢?圣经没有明讲。有人说是出于宗教的原因,以色列人只可以跪拜上帝,不可以向人下拜。但圣经多处记载以色列人向君王、宰相下拜。比如创世纪42:6说“当时治理埃及地的是约瑟,粜粮给当地众民的就是他。约瑟的哥哥们来了,脸伏与地,向他下拜。”撒母耳记下9:6说“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来见大卫,伏地叩拜。”由此可见,以色列人向君王、宰相下拜是可以的。那么末底改不跪拜哈曼,肯定是另有原因。可能末底改对哈曼有很深的个人成见,因而不向哈曼跪拜。末底改可能当时想,我就是不向你哈曼下拜,你能把我怎么样。按照他耿直的性格,若是真有什么后果,他也认了。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不给哈曼跪拜,而陷整个民族的命运于危险中。若不是神暗中拯救他的百姓,岂不酿成大祸。

末底改的忠诚、正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他的故事也在提醒我们,做人要灵巧象蛇,驯良象鸽子。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太5:38-39)传道书7章17节“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四、拯救民族危亡的以斯帖

《以斯帖记》第一章讲王后瓦实提被废的经过,第二章详细记载了以斯帖被选为王后的过程。以斯帖出身寒微,且自幼父母双亡,由堂兄末底改抚养长大,她又是流亡波斯的犹大人。她能成为波斯帝国的王后,似乎象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一样。以斯帖之所以能成为王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她的美貌,圣经说“这女子又容貌俊美”;第二是她的品格,通过圣经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以斯帖具有这些品格,如出身寒微而不自卑,容貌俊美而不骄傲,有机会得好处而不贪求,居高位而不临下。正因为以斯帖有这样的品格,圣经记载说“凡看见以斯帖的都喜悦她”。亚哈随鲁王之所以爱以斯帖过于爱众女,不但是因为以斯帖容貌俊美,更是因为她有美好的品格,她懂得谦卑和顺服,之前的王后瓦实提虽美貌但因骄傲和不顺服才被废掉的。当然,王要选王后,这方面肯定是要看中的。第三个因素从神的角度看,以斯帖能成为王后完全是神的旨意、神的安排,而且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诗篇75:5-6“因为高举非从东,非从西,也非从南而来。惟有神断定,他使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神高举以斯帖,使她成为波斯国的王后,乃要在合适的时候藉着她拯救神的选民。当哈曼从王那里得到许可,要杀戮灭绝波斯国内一切的犹大人,经上说“王的谕旨所到的各省各处,犹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斯4:3)末底改为此事奔走,向以斯帖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向她求助,嘱咐她进去见王,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恳切祈求。起先以斯帖考虑个人安危,托人告诉末底改说:“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都必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斯4:11)末底改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他属灵的眼睛看见了神的心意,叫人告诉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13-14)末底改的话像当头棒喝,敲醒了以斯帖,让她明白了身居高位为了谁?为自己享受?或为神的百姓求益处?以斯帖决定要为自己的同胞冒生命危险向王求恩,她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斯4:16)当她进去见王,王就向她伸出金杖,在以斯帖智慧的安排下揭穿了哈曼的阴谋,使自己的同胞转危为安。

弟兄姐妹,我们要从以斯帖的身上学习什么功课呢?我们可以反思一下,神给你哪些恩赐和福分?你在世上有什么职位?你有什么特长?你有什么社会关系?你是否按神的心意而行?但愿弟兄姐妹能够明白神的旨意,使用神给你的一切来荣耀神,使神的旨意成就在你身上。
    有位神的仆人写了一篇《基督徒处世格言》的文章,最后跟大家来分享一下,以便使我们在处世上更加蒙神喜悦。“以敬畏神为立身之基,以爱邻舍为处世之法。待人要绝对诚实,律己务十分严正。贫贱的时候不谄媚,富贵的时候不骄傲。不心存嫉妒,见人得好处便与人同乐;不幸灾乐祸,见人遭患难便代人分忧。与人同处看见利益自己不要向前奔跑,和人共事遇见危害自己不要向后退缩。自己负了别人要认罪赔偿,别人负了自己要宽容赦免。自己待别人有好处当看为本分,别人待自己有好处当认为恩德。经手的财物不分多寡当廉洁不苟,交接的朋友无论男女要正大光明。不轻易对人允诺,允诺后必须努力实践;不随便向人借贷,借贷了必须及早偿还。敬自己的尊长,也敬别人的尊长;爱自己的孩童,也爱别人的孩童。见别人有长处当奉为楷模,见别人有短处当引为鉴戒。约束自己的性情不急躁发怒,谨慎自己的嘴唇不轻易开言。不能证实的话不要传,不敢见人的事不要作。见别人有财物不要妄起贪念,见别人遭困难不可袖手旁观。不要在人面前奉承恭维,不要在人背后批评论断。为人作事要殷勤尽忠,与人交接当坦白正直。嫉恶如嫉蛇蝎,慕义如慕珍宝。宁损失金钱不损失信用,宁舍弃性命不舍弃节操。不遮掩自己的过失,不夸耀自己的优点。言谈举止处处有礼貌,身体衣履时时要清洁。惹人憎的事不要作,讨人厌的话不可说。烟酒赌博皆当戒绝,妖冶装饰务须屏弃。事事为别人设想,处处求荣耀主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