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彼得堡悖论

(2012-12-19 22:54:44)
标签:

杂谈

基百科上对圣彼得堡悖论的描述是:1730年代,数学家丹尼·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的堂兄尼古拉·伯努利提出一个谜题,若第一次出正面,你就1元。若第一次出反面,那就要再一次,若第二次的是正面,你便2元。若第二次出反面,那就要第三次,若第三次的是正面,你便2*2元……如此推,即可能一次游便束,也可能反复没完没了。问题是,你最多肯付多少参加个游?”

有一位打德州的牌友H将圣彼得堡悖改造成了打牌悖,表述如下:假如赌场新推出一个游,你跟庄家每人牌比大小,如果你大,你得到1块钱手牌束。

如果庄大,继续发第二次;次如果你大,得到2块钱手牌束;

如果是庄大,继续发第三次;如果你大,得到4块钱手牌束;如果庄大,继续发第四次⋯⋯

以此推,每次你可能得到的都比上次翻倍。假牌永远发不完。 

:你愿意花多少去玩这样一手牌?

算:手牌的EV = 1*(1/2) + 2*(1/4) + 4*(1/8) + ... = 1/2 + 1/2 + 1/2 + 1/2 + ... = 正无

不考虑资金管理,只考+EV,我们应该愿意拿出正无,或者我所有的么一手牌。

但是,无怎么玩,你得到的只会是一个固定的数,个固定的数,你怎么会愿意拿出正无去玩呢?

 

打牌悖所表达的与圣彼得堡悖有一定的差,我看会发现,打牌悖和圣彼得堡悖论虽然描述方式不同,但前半部份的定在数学(逻辑)上是等价的。差在于后半部分,且看打牌悖:“无怎么玩,你得到的只会是一个固定的数,个固定的数,你怎么会愿意拿出正无去玩呢?”

问题就在个地方:题设中的收益无大是一个理上的果,尽了一切可能的情况,包括概率无小事件,而无小的出就引出了一个很峻的问题——集合连续统问题。我会在下文具体问题逻辑上其等同于“芝”,而芝实质是无集合问题

而“无怎么玩,你得到的只会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并不是一个逻辑上的必然结论。因概率无小事件并不等于不会出,无小并不是没有,所以,即使在现实操作中它几乎不可能出,但你不能它必然不会出。当个概率无小事件生的候,其收益是无大的,因此在逻辑上收益有可能是一个无。但是在现实操作中,要实现这个收益无大,不意味着概率无小事件的出意味着次玩牌行了无限多次,永无终结。理上当然有可能,但是现实中游一定会中止,而概率无小事件在现实生活种小本情况下,几乎等同于不会出

所以结论暗含着常中的时间限制因素,写个打牌悖的牌友H另一个牌友E疑的候所述的理由就更清楚了:  戏虽然会在有限手束,但是EV却必无限轮发牌。”

而牌友E恰恰指出了问题的本:“ 但是,无怎么玩,你得到的只会是一个固定的数,个固定的数,你怎么会愿意拿出正无去玩呢?——问题问的有问题,得到固定的数,意味着游戏结束,个游是有限手的。而正无,意味着你始没有,游在无限行中。两者不能放在一起的吧” 

“游会在有限手束”,其只是一个经验性的结论,理上完全有可能永束。

用一个经验性的结论无法构成一个以“无小和无元素的”抽象数学结论的反,并不存在逻辑

结论,打牌悖是一个因前后使用概念不一致而致的悖似于用悖),前一个是逻辑结论,后一个格意上其是一个经验结论

 

稍微展开几句: 

在圣彼得堡悖中,游中每一个可能果的期望是固定的:12,但游的期望是所有可能果的期望和,个是无大的,但是前提是是一个回合无多的游(打牌悖了,牌永远发不完),看火花出的公式:

EV = 1*(1/2) + 2*(1/4) + 4*(1/8) + ... = 1/2 + 1/2 + 1/2 + 1/2 + ... = +

当然,真正的EV需要考减去成本,再看火花后来在跟maomaobiao讨论中列出的考成本的EV

EV = 1-x*(1/2) + 2-x*(1/4) + 4-x*(1/8) + ...

    = 1/2 + 1/2 + 1/2 + ... - (1/2 + 1/4 + 1/8 + ...)x

    = 1/2 + 1/2 + 1/2 + ... - x

    = 正无 - x

    = 正无

们换一个思路来看算式:假如游论进行了多少次,我能得到的金都是固定的1,那此种情况下:

EV=1/2+1/4+1/8+x=1-x,此时EV不是无穷大的,而是一个固定数值。在其中我看到了芝诺飞矢不的算式。

由此可以看出,打牌悖(圣彼得堡悖)中的无果是由于金=2n次方个前提致的,n戏进行的次。也就是实质上并不是因为轮次无限多致了期望无限大,而是“金在无限多次后会得无大”致了期望大,但两个无大并不相等。

EV是所有可能情况下期望的加权平均,那么在概率无小情况下出的无金是各种期望中的极,它一定大于EV,于是就出了一个无大>另一个无大的情况。⋯⋯集合中很多熟悉的概念开始出了(想起康托尔了)⋯⋯就此打住,再下去就没完没了,也超出我的能力范了。 

牌友H牌友M的理由是:“EV之所以叫EV,因它是Expected Value,而不是经发生的事统计⋯⋯若你n取一个固定,那么那些1/21/41/8的概率就不应该用”。

H图说明一个问题:游次是有限的,其收益是经发生的事统计,而期望包含无多中可能性的算;在有限的本下,事件生的实际状况与无穷样本下的概率是不等同的。我H在此直指圣彼得堡悖实质

 

1 先看看圣彼得堡悖的本来面目:

据我圣彼得堡悖的了解,其悖生正是源于理期望实际多次得到金的数完全不符合,因而致即使人在理上知道其期望无大,但仍然不会去支付成本参加这样的游,理性收益模型和实际决策生了不一致,因此才会出整决策模型中的效用算方式来消除悖的方法。

个悖论诞生至今已200多年,消除悖的方法总结起来大有三种——边际效用风险厌恶论和效用上限三个解决方法各有各的缺陷,大家稍稍花点时间查一下相关料很快就能明白,里面也没有太复的数学。

提一下“效用上限”,其就是牌友H的“然理EV正无个游的真相是,它在现实绝对不会存在!因哪一个赌场或个人提出这样一个游,他一定是人的,因他不可能付出正无⋯⋯盖茨做,期望才是可怜的18块钱怪人不愿意玩。”

思考个理,我发现 现实中不会存在”,是因为资金量不会无大,但什么需要金量无大才能使游成立呢?因得出金量无大的正是前面H所写的那个EV公式,也就是,否认这个游的可能性正是基于承其理上的期望是无大的。个理完全没有反上期望值计算的正确性,只是从实际的支付能力角度明了即使生无大的收益由于没人能兑现,所以你到不了手。但如果都是以实际操作面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作决策的依据,那么EV这样结论都无法得出,因结论正是基于游戏轮次可以无多的假。而实际上生命有限,游焉能无限?如果游可以无限,那什么考支付能力的候又以一个具体/有限时间范畴里的情况作依据的呢?个理,根本上来以其否定的理论为前提得出对这个理的反,恰恰是一个准意上的悖个悖生是因使用的概念(在个命中具体表现为使用的假条件)不一致,也属于“用悖”,以一个用悖来消除悖当然是不可能的。

 

2 我理解的圣彼得堡悖实质:理上期望是无大的,个没什么错误,但实际操作中的果是有限多次试验的均,亦即本均本均随着本容量的增加,以概率收于其期望。 

实际试验本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大。在大量实验以后,其实验近似于logn/log2,可n向无大的候,本均向无大。106次方次实验的平均值约为6/0.301=19.9,当本均达到1 000实验次数10332次方,这时候如果每次试验(游)都要支付成本,那么我需要支付的成本已高达x10332次方⋯⋯然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向无大,我是收益无大的,但在实验次数向无大的候,收益向于无大的速度慢多了。而易,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个“要玩无多次才能得到无大收益,即使玩了非常非常多次仍然大概率大亏钱”的游戏买单

 

3 结论:圣彼得堡悖并非一个格意上的逻辑逻辑有三种——用悖语义形悖个是各位理工科同学最熟悉的数学悖),在此没有篇幅展开讨论每一种悖的差

它更多的是关于随机问题的理解和算,是因无大和无小之潜在性和在性的差致的思成果与现实世界的不一致,是广上所的矛盾,但并非狭上的逻辑。唉,无是一个非常美妙的问题,既是数学问题,也是哲学问题,我很想深入研究一下,可惜时间资质都有限⋯⋯

 

一体(我每个具体的人或者人一个智慧生物整体都算是一体)存的有限性也正是无限问题如此深奥解的原因所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