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贵的手工钢板雕刻《八十七神仙卷》

(2012-12-28 19:48:34)
标签:

北京印钞厂高振宇

手工钢板雕刻高铁英

徐悲鸿八十七神仙卷

唐代吴道子白描

文化

分类: 集藏

    大凡喜欢或者了解一些中国绘画史的人没有不知道《八十七神仙卷》这幅经典作品的。它更是美术院校常用的白描技法基础教材。自古以来无数人曾以碑刻,木刻,织绣,彩绘,剪纸......等各种艺术形式临摹复制过它,这些临摹复制品,有许多同样受到人们喜爱和收藏。去年,中国邮政也专门发行了《八十七神仙卷》邮票,使得更多的人都能欣赏到中国绘画的悠久历史与艺术魅力。

http://s6/mw690/4d358180gd1e4f7482795&690
http://s3/mw690/4d358180gd1e4f8408c22&690
http://s16/mw690/4d358180gd1e4fbecce6f&690
http://s12/mw690/4d358180gd1e4fb5a01db&690
http://s8/mw690/4d358180gd1e4fc5e0af7&690
http://s14/mw690/4d358180gd1e4fc8faffd&690
http://s2/mw690/4d358180gd1e5984ffb11&690
   《八十七神仙卷》原作属于国宝级文物,现在珍藏在北京新街口的徐悲鸿纪念馆,每年只有极少数时间拿出来展示。因此能见到原件是很不容易的。关于它的来历,更有一段颇具神奇色彩的故事。(另附文后)
http://s8/mw690/4d358180gd1e5921af497&690
http://s12/mw690/4d358180gd1e5c5b49a7b&690
   《八十七神仙卷》原作为绢面白描,纵30厘米,横292厘米。历经千年岁月,许多画面已经斑驳不清。上 面以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 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飞杨,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徐悲鸿在《八十七神仙卷》跋文 中写道,此卷之艺术价值“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可与希腊班尔堆依神庙雕刻等世界美术史上第一流作品相提并论。
http://s10/mw690/4d358180gd1e5027ccf49&690
http://s6/mw690/4d358180gd1e5039350d5&690
http://s16/mw690/4d358180gd1e5048a9aff&690
http://s6/mw690/4d358180gd1e50549fff5&690
    由于原作斑驳不清且难见原件。因此,后人常用各种现代工艺技术制作仿真复制品供人欣赏收藏。其中,北京印钞厂在九十年代初小量印制的手工钢板雕刻版《八十七神仙卷》缩微画堪称精品。此作品,由北京印钞厂几位资深老雕刻师以钞票印刷上使用的钢板手工雕刻工艺合作雕制,线条细如发丝,如在放大镜下观赏,更能感觉到雕刻者刀法俐落清晰,线条刚劲飘逸,人物准确传神的高深技艺。
http://s2/mw690/4d358180gd1e51d0a36b1&690
http://s3/mw690/4d358180gd1e51ddc7902&690
http://s13/mw690/4d358180g7b63b64b92dc&690
http://s1/mw690/4d358180gd1e51fe9a430&690
    这些老雕刻师的作品多印在人民币上,人人都熟悉,只是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钢板手工雕刻这一技艺,了解的人也不多,但当你认真细看到他们的作品时,就无法不被惊叹,感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钢板雕刻技艺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不但满足了国内人民币等特殊制版工艺的需要,还可为国外提供服务。
http://s3/mw690/4d358180gd1e5cbe53122&690
http://s8/mw690/4d358180gd1e5c8fc7ba7&690
http://s5/mw690/4d358180gd1e5c9a38524&690
http://s6/mw690/4d358180gd1e5cac5c205&690
http://s13/mw690/4d358180gd1e5cd85cf9c&690
http://s5/mw690/4d358180gd1e532054814&690
http://s15/mw690/4d358180gd1e532f9866e&690
http://s9/mw690/4d358180gd1e5341198e8&690
http://s3/mw690/4d358180gd1e5d2177592&690
http://s13/middle/4d358180gb6687d2bc40c&690    手工钢板雕刻是一项艺术术加耐力的技艺,雕刻师要用刀在钢板上雕出上万处点和线,并按原图重新创作出印刷钢板,一幅作品往往需耗时数月甚至近年时间,如有一刀出错就可能前功尽弃,但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这些一刀一刀精雕细刻表现出来的刚劲点线之中。因此培养出一个好的钢板雕刻师是很难的,现如今国内这项“吃力不讨好”的技艺已经后继乏人了。

http://s16/mw690/4d358180gd1e544aa963f&690
http://s5/mw690/4d358180gd1e545213374&690
http://s16/mw690/4d358180gd1e5463b216f&690
http://s8/mw690/4d358180gd1e546cc80a7&690
http://s5/mw690/4d358180gd1e547e04334&690
    相比之下铜板,木板....等的其他材质的雕刻就显得绵软了许多。到后来随着照相制版,电脑制版,化学蚀版等现代工艺的出现,“雕刻版”这个名词已经有些被滥用了,其实现在许多号称雕刻版的印刷品,根本就没有用过雕刻刀,只是用化学蚀刻方法制得印版,其线条就像普通的钢笔画,这只能算是一种机械化生产的商品,如机绣,机刻,机器剪纸......等等。其艺术性,观赏性都不高,自然不备大家作为艺术品欣赏与收藏。

http://s4/mw690/4d358180gd1e54b34a0e3&690
http://s7/mw690/4d358180gd1e550a85856&690
http://s5/mw690/4d358180gd1e555a6b6b4&690
http://s6/mw690/4d358180gd1e559247a55&690

    如今那批老一辈的手工钢板雕刻师都已年迈老去,北京印钞厂的这件手工钢板雕刻版《八十七神仙卷》缩微画这,算得上是他们的“收山之作”了。前不久喜获该画卷雕刻者之一,高振宇老先生亲笔题序的“珍藏版”,更是弥足珍贵。高老先生八十多岁题写的小楷,笔锋仍如刀刻一般刚劲规整,可见数十年钢雕功力的深厚。

http://s2/mw690/4d358180gd1e55cc2ff21&690
http://s12/mw690/4d358180gd1e55e0b836b&690
http://s16/mw690/4d358180gd1e56057e66f&690
    高振宇老先生从建国初到九十年代,一直担任北京印钞厂的雕刻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的作品有许多人们一定很熟悉,有一些却难得见到。几十年后重新欣赏仔细他的作品,仍然使人击掌赞佩,他的一些技艺后人以难于超越。如这张以雕刻版工艺展现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格意境的《溪山渔舟图》,几乎只是用千万个细点,刻画出层次分明,烟云飘渺的远山近景,其难度与功夫毋须言喻。

http://s3/mw690/4d358180gd1e66c3e7822&690
http://s3/mw690/4d358180gd1e6709b1632&690
http://s5/mw690/4d358180gd1e66cd71134&690
http://s7/mw690/4d358180gd1e66d882c26&690
http://s11/mw690/4d358180gd1e66e484b7a&690
http://s14/mw690/4d358180gd1e66f06ceed&690
http://s5/mw690/4d358180gd1e66f716534&690
http://s11/mw690/4d358180gd1e6701452fa&690
http://s6/mw690/4d358180gd1e6718675c5&690
http://s10/mw690/4d358180gd1e67217cd99&690
http://s10/mw690/4d358180gd1e5f6223f19&690
http://s4/mw690/4d358180gd1e5fcc33fc3&690
http://s4/mw690/4d358180g032f615313e3&690
http://s8/mw690/4d358180gd1e568f4f9f7&690
http://s10/mw690/4d358180gd1e56d11d809&690
    可喜的是,高老先生的女儿高铁英女士,承继了父辈手工钢板雕刻的技艺,近些年也创作了许多精美的的雕刻版作品,并在全国版画大赛中多次获奖,深受藏家喜爱。祝愿她能继承父志继续创作出更多精彩的手工钢板雕刻画作品,并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项专业,使我国的手工钢板雕刻工艺重新辉煌光大!

http://s4/mw690/4d358180gd1e574bfc303&690
http://s13/mw690/4d358180gd1e57567a55c&690
http://s11/mw690/4d358180gd1e57665b14a&690
http://s9/mw690/4d358180gd1e5771ccc08&690
http://s2/mw690/4d358180gd1e601283b91&690
http://s2/mw690/4d358180gd1e57a830311&690
http://s3/mw690/4d358180gd1e57d2ba852&690
http://s4/mw690/4d358180gd1e57e796233&690

    附文;1937年,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偶然在香港一位德籍人的藏品中发现了一幅很长的人物画卷,他眼前一亮,直觉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之手的艺术绝品。他兴奋的手指都因而颤抖,立即以一万现金再加上自己的七幅作品,交换到了这件珍品。后经许多专家鉴赏,认为这幅《八十七神仙卷》可能是唐代画家吴道子所作,它代表了我国唐代人物画白描技法的最高成就。徐悲鸿将其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并亲手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字的印章,小心印在画面上。从此,这被徐悲鸿视为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日夜不离地跟随着他。而徐悲鸿也为自己能为这件已流失于外国人之手的国宝赎身,使其回归祖国,视为平生最快意之事。

    1942年5月,徐悲鸿到昆明,举办劳军画展。一个致命的打击向他袭来。5月10日,空袭警报响起,匆忙间他同大家一起跑进了防空洞。当警报解除,回到住地时,忽然发现门和箱子都被撬开;自己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和其它三十余幅画竟不翼而飞。此情此景使他面色骤然煞白,只觉得头晕目眩,眼前一片昏黑……

  徐悲鸿为此日日忧心如焚,三天三夜寝食不安,血压急剧上升,病倒在床上。并因此种下了高血压的病根,这件被视为“悲鸿生命的”国宝,你在哪里呢?从此,他的内心在不断地呼唤。

  想象方壶碧海沉,帝心凄切痛何深。

相如能任连城璧,愧此须眉负此身。

皇天不负有心人,奇迹终于出现。到了1944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失落的《八十七神仙卷》在成都出现,喜出望外。为使这件珍宝完损无缺回来,他费尽心思周密策划,倾其资产,再不顾自己病体,日夜作画数十幅,终于凑足了款项,使得《八十七神仙卷》得以“完璧归赵”,又回到了徐悲鸿手中。徐悲鸿激动不己,当即挥毫赋诗:

  得见神仙一面难,况与伴侣尽情看。

  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到金丹凡骨安。

  如今每年的金秋十月,八十七位神仙就会静静地出现在徐悲鸿纪念馆明亮的展柜中与广大中外观众见面。它们向人们展示着我国唐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展示着中国唐代美术取得的最高成就,它们也在那人们传颂着徐悲鸿与它们之间的这动人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