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3岁老人尘封77年的爱情故事

(2014-12-15 17:20:39)
标签:

杂谈

http://proc.iifs.ifeng.com/blog/2014/12/15/l6KhypeTl8!xqoK40s!NkLu8xonVk4asl66JdmVraplraWaccG2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93岁老人尘封77年的爱情故事

至诚大兵注:当我拜读完毕这个凄美而又感人的爱情故事,心灵受到深深触动,情不自禁流下泪水。岁月可以流逝,爱情永远不老,张妈妈美丽依然,钟崇鑫活在张妈妈心中,抗日英烈钟崇鑫英俊史册。语言真的非常苍白,唯有张淑英老人的爱那么实在,美丽而又永远年轻……祝福永远胸怀爱情的张淑英老妈妈,期盼老妈妈怀抱这沉甸甸的爱情迈过百年人生的门槛。张妈妈这份尘封77年的爱,是真正的中国爱情,祝福中国,爱满神州……

怎样的语言,在张淑英妈妈面前,都会黯然失色。我还是将文章的原创转载报告大家吧(大兵有删节)

93岁老人尘封77年的爱情故事:终于找到你

20141215 08:54

来源:海峡都市报 作者:周德庆

http://y3.ifengimg.com/haina/2014_51/7e47bca259631cb.jpg

志愿者复制了档案里的照片,和张淑英年轻的照片,合成了一张合影。她把照片放在身边,说我终于可以和他说说心里话了

昨日,“一段尘封77年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数十万网友。

79年前,故事的女主人公、14岁的张淑英,在福州做了国民革命军军官钟崇鑫的新娘。两年之后的1937,男主人公随军开赴抗日战场,再无消息。7年后,苦苦等待的她,接到了抚恤令,而女主人公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70多年过去了,这份曾经甜美的爱情,一直深埋在女主人公的心底。上个月,93岁的女主人公前往台湾忠烈祠,只为了看到英烈谱上当年丈夫“钟崇鑫”的名字。

昨日,海都记者获悉,这段故事的女主人公张淑英,是福州人。与老人独家电话连线后,记者连夜飞往重庆;面访女主人公后,记者将为读者揭秘这段跨越生死的绝美爱情故事。

http://y1.ifengimg.com/haina/2014_51/f32e053c8e2be79.jpg

老人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刻有钟崇鑫名字的灵位,潸然泪下

初次见面在福州西湖“洋头口”成为定情物

张淑英老人1921年出生在福州台江码头附近,父母是生意人。14岁时,随父母搬到了台江洋头口一带,而“洋头口”这三个字,便成了这段爱情的开始。

1935年春天,经人介绍,母亲陪她到福州西湖与一个年轻军官相亲。去之前,她不太乐意,因为以前见过的军官都比较凶。可初次见面,她就被对方打动了。

175左右的个子,长得高大却很温柔。”老人说,“他问我会不会写字。我回答会的。没想到,他真拿出纸笔来,我便写了‘洋头口’三个字,他看了赞不绝口。”

http://y0.ifengimg.com/haina/2014_51/418d48e64baefaa.jpg

灵位上有“钟崇鑫”的名字

这位年轻的军官便是来自重庆荣昌、黄埔军校六期的毕业生钟崇鑫。

订婚一个月后,两人在福州举办了婚礼,宾客有10来桌,细心的新郎官还特意为新娘子弄到了西式的、白色的长头纱,“姐妹们都笑话我好福气,找了一个如意郎。”

“‘张淑英’的名字,是他为我改的”

老人告诉记者,她原名叫张秀珍,“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便给我改成了‘张淑英’。”

1935,农历八月,钟崇鑫随部调往南京,张淑英也随之前往。从结婚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他按照福州的习俗,叫我‘阿妹’。”张淑英说,“他把每个月的军饷都交给我,还鼓励我多学文化,而且还不让我洗衣服。”不过,他不喜欢妻子化妆和穿颜色艳丽的旗袍,“他总是说,‘阿妹不化妆就很美’。”

1937,全面抗战爆发,钟崇鑫随部调往上海奔赴抗日战场。两人在常熟汽车站见了最后一面。“分别时,他突然从背后跑上来抱住了我。”老人回忆,“他流泪了,,阿妹,我会回来的。”

http://y2.ifengimg.com/haina/2014_51/7fd7fcf27b1c0db.jpg

志愿者在浙江档案馆找到的,钟崇鑫黄埔军校毕业时的戎装照

77年过去了,老人一想到这个画面,就会心痛。当年年底,张淑英还和丈夫通了一次电话,“崇鑫告诉我,他已升任7187259旅中校参谋主任。”她一听,心里更紧张了,这意味着他要上前线去打仗啊。

“他说让我担心了,现在他请不到假,没办法回来看我。他还叫我不要担心,让我照顾好自己。”张淑英说,这通电话过后,她和婆婆随着西迁的百姓,一路从武汉回到了丈夫的老家重庆。

“我相信,只要活着,他一定会回来找我的。”张淑英说。

“他是重庆人,我这辈子要守在这里”

来到重庆后,张淑英觉得自己整个人就傻掉了,整天呆坐在一个地方,“一年又一年,我每天夜里都要惊醒很多次,却总是梦不到他。”

每年,她都会写信去问钟崇鑫的消息,但是都没有回应,直到1944,在街上,突然遇见了钟崇鑫的战友方维鑫。方维鑫帮忙联系军长后,收到了一份回信,“兄阵亡,无法函告,军座经常想起钟兄英明才干,至今耿耿于怀。”

收到信后,张淑英感到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苦苦等待七年后,听到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噩耗。第二年,婆婆也病逝了,她只好回去找父母和弟弟。但张淑英也一直想知道一件事,1937年的那个寒冷的冬天,丈夫是怎样殉国的?

新旧政权交替之际,父母和弟弟去了台湾,可张淑英却选择留下,“他是重庆人,我这辈子也要守在这里。”

苦寻26年,终于找到了崇鑫的灵位

1949年,张淑英认识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生育了两儿一女。“自清对我很好,但崇鑫是我的初恋,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他,他就刻在我的脑子里了。我知道他阵亡后,就一直想知道他的灵位放在哪里。为了现在的家庭,我一直不敢说出这段往事,不敢说自己的想法。”

张淑英说,直到1988,她才将这个心愿告诉孩子。

http://y2.ifengimg.com/haina/2014_51/295facd1a7ae6a5.jpg

年轻时的张淑英在南京留影

张淑英的儿子李长贵告诉记者,1988年开始,母亲的心愿便成了家里人的心病。后来,他们在时任87师少校师部参谋仇广汉写的《淞沪抗战暨南京失守纪实》一书中查到这样一段:“城外部队苦战三日,打到十二月十二日上午,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的三个旅已伤亡殆尽,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参谋主任钟崇鑫和旅部直属部队官兵全部阵亡于雨花台阵地……”

可他的灵位在哪里呢?

今年916日下午5时许,苦苦寻找了多年的张淑英一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芳菲的电话。没想到,当晚10时许,台湾志愿者便在台北忠烈祠找到了钟崇鑫的牌位。

“我这辈子只哭过三次,上辈子欠他的,都是为他哭的”

新婚燕尔送他上前线,7年后得知他战死,她一路哭着回家

70年后拿着与爱人的合照,又流泪了,她说是记事以来第二次流泪

93岁的她来到他灵前,她一生中第三次流泪: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

“我终于找到你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

更让张淑英感动的是,志愿者还将老人和钟崇鑫的照片合成一张合影。

找到丈夫的灵位后,老人又萌生了前往台湾祭拜的想法。在志愿者的帮助下,1122,老人在儿子的陪伴下,前往台北。

“老人在飞机上,就像一个少女快要见到情郎,一直睁大眼睛望着窗外,嘴唇边一直挂着浅浅的微笑。这样的情感,她心中的美好或是遗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吧。”一起陪同前往的志愿者芳菲也被打动了。

在台湾7天的时间里,张淑英三次祭拜钟崇鑫。抵达台北当天,老人来到了忠烈祠,他的灵位在第一排右起第四个,“我说,崇鑫啊,我来看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张淑英说。

第二天,老人又去了忠烈祠,“能多看他一会是一会吧。”

1128,离开台北的前一天,老人再次去告别,“我说,我找到你了,但我不能一直留在这里。也许,今后再也没有机会相见,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和你说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