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绝非排斥尚武精神!
(2011-11-18 20:00:02)
标签:
军事龙韬中国尚武精神军国主义韬光养晦排斥 |
分类: 军事评论 |
至诚大兵
再一次看到了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龙韬先生的好文章《用尚武精神拉动文化建设》,其核心要旨是:中国应从重塑国民尚武精神开始,逐步复兴传统优秀文化,内倡见义勇为的美德,外树仗义执言、凛然难犯的大国形象,从而赢得世界的应有尊重。
龙韬先生的文章,围绕着“经济发展不能以湮灭尚武精神做代价”、“没有军人性格的民族永远不可能强盛”、“‘中国威胁论’是西方阉割中国尚武精神的暗器”等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可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条条占理,论述有力。特别是斯文第二部分,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通观历史纵论世界,举例甚广中外皆收,放眼寰球抚今追昔,说文化中兴,谈尚武之道,重点阐述了“没有军人性格的民族永远不可能强盛”的道理。
至诚大兵我以为,龙韬之论,实属战略分析师之精见,能够透过这历史风云的文化进步与金戈铁马的尚武硝烟,从而得出“中国实行韬光养晦的国策,这一切的背后,离开尚武精神的支撑,都是一厢情愿的梦想。我们需要警惕军国主义思想滋生和政策选择的风险,但不能因此就有意排斥正常的自卫权利,忽视尚武精神的培育”的结论,强调“没有军人性格的民族永远不可能强盛”,实在是难能可贵,实在值得中国无数的热血军人或热血儿女致敬!
龙韬先生从文化建设的血脉中,看到了当代中国尚武精神的不当缺失,并洞悉了二者实乃中华民族“战略根基”的有机构建,让我们看到了当今国家患上“软骨病”的根源,既是文化建设的欠缺,更是尚武精神的“哑然”所致!
找到了当今中国患上“软骨病”的根源,我们不妨就可以再请龙韬先生好好再为吾国“强身健体”开个药方吧。不知道那些宣扬“中国克制是自信”的大人们是否能够读懂龙韬先生的文章?抑或是读懂了故意假装糊涂?但愿龙韬先生的文章能够让大人物们也补充一些钙质,适当治疗这病得不轻的“软骨病”,强我中华之骨,壮我中华之志,大张旗鼓弘扬中华民族原本具有的尚武精神,让那些敢于挑衅与叫嚣视中国为“纸老虎”的恶邻们发抖去吧!
反正,至诚大兵我文化不高,却在拜读龙韬先生文章中输入了民族文化建设的血气,注入了民族当有的尚武精神,从而使我感悟了一个道理:韬光养晦绝非排斥尚武精神!
没有尚武精神为内在支撑的韬光养晦,实质上是昔日“张伯伦”的绥靖忍让理论翻版,是软弱可欺的毁国求荣!
敬请那些人模狗样的大人物们,再不要拿韬光养晦这劳什子吓唬我们民众,有了龙韬先生的这文章,蒙骗不了我们平民百姓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了“韬光养晦绝非排斥尚武精神”,那么,吴建民那样的所谓“专家”就再不要来祸害中国人了吧?
韬光养晦与尚武精神本是有机整体,韬光养晦绝非排斥尚武精神!
以下,为龙韬先生原文的第二部分链接:
没有军人性格的民族永远不可能强盛
放眼世界,那些凡是创造了辉煌历史的国家无一不是尚武之国。希腊曾经是欧洲的明灯,哲学、艺术成就辉煌无比,但最后亡于尚武的邻邦斯巴达;罗马帝国兴起之初,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后期却贪图享乐举国纵欲,罗马帝国的士兵竟然不愿意在烈日下行军,其生死攸关的国防只能依靠异族,所以,帝国也被这些外族所裂解。
抚今追昔,世界列强之所以成为列强,如英国、美国,没有一个是仅仅凭借贸易强国的,在贸易背后,都跟随着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和尚武的民族。日本和德国虽误入军国主义歧途而战败,但最后民族的复兴,依然是凭借尚武精神的支撑。被称为“最小超级大国”的以色列,其生存和发展,几乎完全依靠尚武精神。血与火的历史和现实,锻造出这些国家强硬的军人性格。
一说到尚武,一些人就杯弓蛇影地理解为中国要选择战争崛起的道路。其实,中国文化中的“武”,不包含穷兵黩武的成分,中国式的“尚武”是以战止战,并特别警戒:国虽大,好战必亡。汉武帝如此英勇,在赶走匈奴的侵扰之后,还是班师回朝了。明朝中国拥有举世无双的舰队,但毫无在海外建立殖民帝国的念头。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像当年的日本、德国一样因为大规模持续入侵别国被彻底击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的美国这样随意施以武力。中国的尚武,在更多的时候,是被动的,是对外族入侵的坚决反抗。新中国历次对外作战都是自卫反击,不占别人一寸土地。至今,周边小国在领土、领海问题上屡次挑衅,中国仍然一再表现出和平诚意。
自然界是适者生存,人类社会是强者生存。中国热爱和平,中国追求和平世界,中国实行韬光养晦的国策,这一切的背后,离开尚武精神的支撑,都是一厢情愿的梦想。我们需要警惕军国主义思想滋生和政策选择的风险,但不能因此就有意排斥正常的自卫权利,忽视尚武精神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