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好亚健康的社会管理这道题

(2011-02-19 11:47:30)
标签:

郭奔胜

社会管理

社会矛盾

不适应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解好亚健康社会管理这道题

至诚大兵

昨天,看到了《今晚报》摘录的权威杂志《瞭望》刊登的文章,大兵我觉得此文甚好,的确是指出了当前中国的社会存在的若干病态的问题,特别是文章归纳提炼精准,大兵我推荐给大家,就不废话评论了,希望朋友们喜欢。感谢作者郭奔胜先生,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发人深思的好文章。

以下为原文: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处在亚健康状态,急需对症下药,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里,让社会管理走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解好社会管理这道题

          郭奔胜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社会管理面对的新挑战、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社会管理积累的矛盾和风险依然燃点较低。无论是已开启的十二五,还是在战略机遇期的下一个10年,社会管理的成败直接考验着中国智慧

四个维度折射社会表情

纠结,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管理心情的生动写照,由此而产生的表情自然轻松不起来。以下四个维度更能折射出社会管理的表情

宁信访不信法。信法是调解一切社会纷争的基础。然而,现实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信访不信法倾向。不管是民与官的矛盾,还是民与民的矛盾,信访似乎成为解决矛盾的一种习惯心理。行政资源比法律资源有限,大量的信访案件难以得到及时处置,积案迅速增加,处置难度加大。法律资源虽然丰富,但分享法律资源的成本却很高,尤其是时间长、费用高的打不起官司现象,与人情案、金钱案的打不赢官司现象并存,加剧了社会不信法的程度。

公权强私权弱。公权力与私权利达成相对平衡,是减少社会矛盾的内因。但目前部分领域、地区、环节,却存在公权力频繁损害私权利的严重问题,在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中尤为突出。与私权相比,公权力本就处在强势地位,需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但少数行使公权力的部门或干部,却屡屡侵犯私权利,引起社会矛盾。

个体诱发群体。近些年来,一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管理者的警觉,事件的起因只是源于一个个体矛盾,但最后却酿成了大规模冲突。个体靠群体来维权,群体拿个体来说事,这无疑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网下冒烟网上燃烧。社会从来都不会是风平浪静的,更何况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社会阶层深刻变动,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社会心理深度撞击。在网络时代,局部冲突易被放大,社会矛盾交织难辨,社会情绪加速感染,出现网下冒烟网上燃烧的新势头。

表情背后的不适应症

这些社会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阶段的社会心理。面对新表情,社会管理者却出现了不适应症状。

守法不适应症。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目标,然而法治意识淡薄却是少数政府人员、公职部门的典型症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事务中,他们不是法治精神至上,而是长官意识、部门意识占上风,随意决策,主观臆断,导致一些公共管理政策或行为严重偏离群众意愿,甚至完全背离社会管理规律,结果越管理越乱,越管理群众越不满意。

限权不适应症。当前,社会矛盾滋生的一个诱因就是社会管理者不当行权,在一些领域、一些环节,社会管理者的权力膨胀得很厉害,强权色彩十分浓厚。

化小不适应症。矛盾化解在小、化解在萌芽,是低成本管理社会的前提。当前,社会利益主体多元、人员构成多元、价值判断多元,出现小规模矛盾冲突实属正常,社会本可以通过把矛盾化解在小的办法来调解矛盾,维持社会的动态稳定。但目前社会管理者发现和处置小矛盾的能力尚缺。

监督不适应症。监督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社会管理者而言,尤其是那些手中握有公共权力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来说,监督是保证他们手中权力不变形、不寻租、不滥用的利器。但实际上,一些管理者却对监督很不适应。

探寻社会管理三剂良方

社会系统犹如人的肌体,而社会管理如行医术。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处在亚健康状态,急需对症下药,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里,让社会管理走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摸准新时期群众工作脉搏。首先要变车下去心下去,跟群众交朋友,倾听群众的心声,把群众放在心坎上。二是变灌输协商。三是变为民做主让民做主。在解决社会矛盾、研究发展问题上,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要,管理者要改变为民做主的传统思维,创造让民做主的条件和氛围。四是变送温暖送公平。对生活困难的群众,送温暖、解燃眉之急非常必要。但从总体上看,群众更需要公平的发展机会、发展环境和保障条件。社会管理者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公平,以公平为主线的社会管理必然会得到群众拥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