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我军面向实战核心能力提升叫好!

(2011-01-02 09:32:52)
标签:

军事

中国军队

核心军事能力

面向实战

提升

分类: 军事评论

为我军面向实战核心能力提升叫好!

至诚大兵

在当前中国周边不安宁的情况下,相信每一位关心与关注军事的军迷都希望知道,在已经过去的2010年内,究竟中国军队做了些什么?到底中国军队是否取得了预想的进步?到底我军能否应对未来可能的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挑衅与战争?

中国新闻网元旦这天,以《中国军队核心能力提升,更面向实战面向未来》为题进行了分析报道,毋容置疑,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这篇文章真好!

新年的头一天,元旦之日,至诚大兵我通过我最喜爱的网站《凤凰网》,看到了较为满意的回答,我非常高兴与欣慰,我以为这是广大关心国防、关心军事变革的军迷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在这珍贵的礼物面前,让那些汉奸王八蛋以及出钱收买他们的外国主子发抖去吧!

该文高屋建瓴着眼于实战和未来战争需要。据中国新闻网元旦以《中国军队核心能力提升,更面向实战面向未来》为题报道,该文站在居安思危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年来的巨大进步,着力在中国军队核心能力提升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瞄准未来战争对解放军提出的挑战与要求,按照已不同于解放军过去习惯和适应的传统作战模式,着力锤炼跨区域作战能力、创联合作战新方式、着眼电磁环境下实战对抗等重大内容,进行实战核心能力的锤炼与提升。虽然作者是我们大家陌生的,但显然此文大有来头,高屋建瓴,必然是贯彻了军方高层意图,意欲让目前对中国强硬并企图包围中国的某些强国明白,中国人民解放军清醒得很,中国军队随时准备应对未来可能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切挑衅与战争。

该文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这是一篇不可不读的好文章,也是一篇颇具权威性和严肃性的文章,作者欧阳开宇全面引用和采访了解放军权威人物军训军演的表述,比如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军事科学院研究室主任谭亚东大校、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和兵种部部长王舜等军方权威人物,无疑大大增加与增强了此文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归纳了过去的2010年内,中国军队着眼于实战面向未来战争需要,通过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与巨大进步。

该文归纳总结精确干练言简意赅。去年底来,试图总结归纳中国军队一年间重大军事演习的文章,可谓比比皆是,各大门户网站以及重要媒体都希望推出体现了他们网站和媒体品牌的军事权威性文章,包括《凤凰周刊》也有这样的文章。然而众说纷纭,扬扬洒洒,选择报道的角度和立脚点,显然都没有此文高远,归纳得更没有此文精确干练。该文虽然仅仅不到1300字(不好意思地声明一下,大兵的本评论就超过了作者的原文长度),是我看到的归纳去年我军军训和演习的最短的一篇文章。可是,在我至诚大兵看来,关于中国军队诸多总结性的2010年军事活动文章,还是这一篇最好,最为言简意赅。我们要为中国军队的巨大进步、为我军面向实战核心能力的提升与进步叫好再叫好!

该文居安思危没有陶醉很客观。该文虽然高屋建瓴,然而作者居安思危地强调指出:毋容置疑,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但依然任重而道远。面对世界安全形势的诸多挑战,中国军队唯有在居安思危的同时,通过更加贴近实战的军事训练和演习,才能不断提升核心军事能力。这话虽没有讲得太明,实际上话中有话,对我军日后的军事训练和演习,提出了必须正视严峻挑战的任重道远式的进军目标。

正是基于这样的为我军进步叫好的原因,至诚大兵我写下以上的简短评论文字,并郑重向广大军迷推荐这一篇文章。

以下为原文链接:

中国军队核心能力提升 更面向实战面向未来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居安思危 中国军队核心能力提升

作者 欧阳开宇

2010年底,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在谈及世界安全形势时,援引古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警醒国人,“虽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是不能忘了战争,不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中国今年确然践行了居安思危的理念,上合联演、三大军区跨区机动演习、海军近海演习等诸多引人注目的演训活动规模大、样式新,更加面向实战、面向信息化未来。

如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室主任谭亚东大校接受中新社访问时所言,解放军历来重视把部队演习、作战模拟等“预实践”作为提升实战能力的途径。尤其在今年,着眼于信息化条件下联合训练的特殊要求,通过演习全面锤炼部队,检验和提升了核心军事能力。

——锤炼跨区域作战能力。10月,“使命行动——2010”跨区机动演习中,三大军区兵力数万人,机动里程超过1万公里。空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出动运输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参加空中力量投送和实兵行动演练,陆、空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组成联合指挥部,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实施联合组织指挥,进行全区域、全天候、全时段的联合作战演练,检验和论证新的联合作战思想,推动作战理论发展。

军方分析人士指出,跨区域联合演练,重在锤炼部队走、打、联、吃、住、藏等多种作战能力,根本目的是强化“内功”。这一作战能力的提升,对于跨区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积极意义。

——创联合作战新方式。9月,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演习中,轰炸机、歼击机、加油机、预警机首次在实战背景下实施全体系、全要素联合行动,空军首次实施“本土起飞、空中加油、境外突击、不着陆往返”的远程奔袭行动,实现实战性跨越。

谭亚东指出,组织跨国军事演习,目的是使部队在异国环境下得到磨练,全面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作战体系性能。生疏环境下,中国军队与他国军队在组织指挥、兵力编成和作战行动等方面,实施联合筹划、联合编组、联合行动,相互学习、借鉴,使跨国联合作战行动能力不断提高。

——着眼电磁环境下实战对抗。年初,中国陆军部队首个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在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建设成功。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和兵种部部长王舜指出,该系统投入使用,推动这个训练基地实现一般条件下向复杂电磁环境下组训的历史性跨越:训练方法由单一兵力对抗,向电磁对抗和体系对抗延伸;训练环境由“基于场地训练”向“基于环境训练”拓展;训练评估由“人工概略”评估向“系统精细”裁决转变。

同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对演习各方提出了更高要求,谭亚东认为,这有望一改过去中国军队演习中“红方必胜”的倾向。今年的各类演习中,“红方”指挥网遭“敌”电磁干扰、雷达阵地遭“敌”空地火力打击等情况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演习中频频出现,体现了现代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博弈双方的激烈性,更加注重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更加符合实战要求。

毋容置疑,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但依然任重而道远。面对世界安全形势的诸多挑战,中国军队唯有在居安思危的同时,通过更加贴近实战的军事训练和演习,才能不断提升核心军事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