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喜哟,高高青山杜鹃红

标签:
情感军事梁三喜大兵青山王发坤高山下花环 |
分类: 怀念牺牲战友 |
梁三喜哟,高高青山杜鹃红
至诚大兵
越来越临近八一建军节,至诚大兵脑子里浮现着我牺牲的战友们,眼前晃动着他们的身影,尽管31年过去了,绝对有话要想说。可自6月的探寻英烈之旅归来,我的情绪始终难以调整过来,虽时时想着此事,却空费心机。近日,大兵从那种压抑难受中拔了出来,于是赶在这八一来临的时节,写一写自己贵州威宁之行寻找英烈王发坤家人的感受。
王发坤的名字,人们是陌生的,虽然其将生命奉献给了他热爱和保卫的祖国。然而,要是提起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和同名电影,其中主人公“梁三喜”却是家喻户晓、万人景仰的英雄――其实,王发坤就是这《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的原型。
六月的原野,一片碧绿,山是青色的,地是绿色的,充满了生机。青翠的大山,高耸入云,汽车如同甲壳虫般,在高山间缓慢穿梭,又如同小小的蝌蚪,在沟壑中蠕动。这是我们一行战友,在东方卫视“幸福魔方”编导杭波和卢美毅的镜头“关照”下,展开的艰难的寻访,寻访离开我们已经31年的战友王发坤副连长的家人。
1978年底,已经奉命转业退役未办手续的王发坤被部队召回。原来风云突变,部队面临打仗,需要军官,尤其是需要炮兵出身的军官。组织上征求王发坤的意见,是否放弃转业留下参战。参战就意味着流血负伤甚至是生命的牺牲。可王发坤眉头不皱,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地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是受党和军队培养多年的老兵,参战义不容辞。”就这样随同其他保家卫国的战士们一道奔赴前线。在开战第一天,部队进展顺利,攻克了敌军不少重兵防守的山头。就在当日下午,王发坤带领连队涉水过河通过周登那片开阔地域时,连队遭到敌人炮击封锁,他本可以与一排一同迅速离开危险地域,可他临危不惧继续指挥二排过河。敌人的一发炮弹炸伤了他,使得他小腿的肌肉开花样翻开,他不顾鲜血直流的伤腿,仍然厉声大喊“同志们,赶快跑,迅速离开危险地域!”这时候,新一轮炮弹呼啸着飞来,一颗炮弹落在他身边的那一瞬间,他竟然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四班新兵罗顺良猛地推了出去。“轰隆”的爆炸声中,被推倒在路坎下的罗顺良安然无恙,王发坤却满脸是血牺牲了。
他在牺牲前的那一刻还在想着如何保护战友的生命。可据说王发坤时年26岁的遗孀李金花从此独守空房,一直没有改嫁,为年迈的婆婆养老送终,把两个儿子抚养长大,把丈夫上前线前欠下的债逐一还清。
汽车进入贵州省威宁县,在黑石镇转入一条乡村便道,向王发坤家乡海拉乡进发。道路蜿蜒曲折,泥泞不堪,山势越来越高,地势越来越险,道路左侧是云雾笼罩的山峰,右侧是山岚缭绕的悬崖。极目远眺,唯有高高的青山。越来越接近王发坤的家乡,云雾越来越浓,云雾中那高山的小道上,我特别“灵异”地感觉到,那雾紧随着我们,汽车走雾也走,那雾分明就是我认识的英雄“梁三喜”王发坤副连长在陪同我们一行战友回归故乡!身临英雄烈士的故乡,这样的感觉特别分明!!!这时候,我悲从心来,一下子那泪水如同开闸的洪水,夺眶而出,哗哗地流个不停……
汽车继续在雾中蠕动进发,同车的战友看到了大兵哗哗流泪,诧异地看着我。我说不出话,仍然在哗哗流泪,山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半山腰雾中奔跑的发坤大哥看着我,还说:“大兵,不哭,我的好兄弟……”就像他那呼唤战友赶快通过炮火封锁地带的声音,有力而镇定,洪亮而孔武。发坤大哥身穿那草绿色的老式军装,那熟悉的军帽,那红色闪亮的五星,鲜艳的红旗领章,在我眼前特别耀眼……
王发坤家乡海拉乡,处于乌蒙山深处,海拔2600米,典型的高寒山区。来到海拉乡,天已傍晚,我们见到了分别从遵义、安顺、六盘水等几个地方赶来的战友,见到了威宁县武装部陈政委胡科长以及县民政局杜副局长,见到了乡里的多位领导。当晚,海拉乡为我们18位战友宰杀了土鸡,拿出了老腊肉,奉上了当地的包谷醇酒。晚饭后又为我们布置了会议室,让我们相聚战友畅谈别情,怀念王发坤烈士。
入夜,住宿在简陋的老乡家里,那是乡亲们赶集时住宿的驿站。躺在床上,疲乏的我们却难以入睡。雨声阵阵,淅淅沥沥,黑暗的幂静中,又闻到了我发坤大哥的味道。滴溚的雨,是抒发我发坤大哥阔别31年的乡愁么?我将右手从被窝中伸出,在无人看到的幂静空中延揽,多么希望能够捉住并握到我发坤大哥那曾经关爱帮助过无数士兵的温暖大手……雨水居然一个劲地下,越下越大。要知道,时逢百年干旱啊,半年多没有下雨,吃水都成了问题。难道,这似甘露般珍贵的雨水,是英烈成仙为故乡带来?抑或是故乡在为英烈哭泣?
晨曦微露,我索性翻身爬了起来,悄悄掩上驿站的门,钻进发坤大哥故乡的黎明。小镇寂寂,四野静静,细雨飘飘,微风扑扑。在景色还看不分明的黎明,我独自游荡在我发坤大哥的故乡。从东到西,再由南到北,泥泞糊遍了我的皮鞋。想当年,这里尚未通车,英俊的我发坤大哥就是用双脚丈量着这条路,奉召急返军营,再迈上战场的吧?
我问自己:大兵,你找到了我发坤大哥的脚迹了么?街道两边林立的商铺,偶尔能看到亮灯的窗户,那是经营早点的店家在忙碌天亮后的开张。我想象着,当年街道两边,聚集着多少眼,紧盯着追随鹤立鸡群的我发坤大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乡亲,能不羡慕那身穿四个口袋军装的发坤大哥?那个赶集的英俊军官,在故乡一定是万众瞩目的吧?那亮灯的窗户里经营早点的,也许此时丰韵的那老板娘,正是当年美目偷窥发坤大哥的暗恋怀春少女?
朦胧中,漫步到了小镇最顶端。虽然看不到,可我知道远处约20公里外,更是王发坤大哥的故居,那里有他魂牵梦绕的妻儿。这时候,有一只小麻雀轻轻飞到我的面前,在狭窄的简易公路上,边觅食物边抬头看我。小小的麻雀,离我仅不到两米,却对我这个远方的来客,丝毫没有半点害怕。哦,小精灵,你不会是我发坤大哥显形而来吧?想到这里,我拿出照相机,对这小精灵进行拍摄,照片是拍摄下来了,可朦胧中的小麻雀实在是太小太暗,我只好将这小精灵悄悄放进我的心间,永久地储存在大兵的记忆里,与我发坤大哥的形象一起永恒……
担心雨水不停,大兵默默祈祷,祈祷阴间的我发坤大哥通晓上苍,停止下雨让我们一行能够顺利到达发坤大哥的家。说来真是灵,早餐才吃过,太阳竟然露出灿烂的脸庞,太阳下,雾气腾腾,我们的汽车好不容易在颠箥中挣扎出重重的泥坑,绕过盘旋的山道,终于来到了寻亲的目的地发坤大哥的家。
啊,苍凉的哭声传进和振动了我们战友的耳膜,终于见到了我们敬爱的李金花嫂子,她的哭声传遍了天地,在青山间回响飘荡……
偏僻的小山村,发坤大哥家新建的新房格外醒目,这是威宁县政府、武装部、民政局专门拨款新建的,室内还置办了清一色全新的家具和电器。在这国家级贫困县,在公务员工资也要时常拖欠的地方,这绝对是一道少有的风景。
在18位我发坤大哥战友的簇拥下,新家中的李金花嫂子泣不成声。这些年,他们没有任何人关注,受了太多的委屈。金花嫂子哭泣再哭泣,在至少哭了半小时后,才断断续续地说了也许是她这一辈子最多的一席话,诉说着31年的凄楚与苦衷。我们全都无言以对,感觉到了语言的苍白和无力,感觉到了我们的无能与歉疚,感觉到了我们对烈士发坤大哥及其家人的负罪感,唯有泪水长长陪着流……
太阳无情地移动着脚步,时间过得真快,容不得我们在我发坤大哥的家留下更多的时间,容不得更多地安慰金花嫂子,容不得更多地倾听金花嫂子的心里话。时间有限,还要屏边扫墓和远赴上海录制节目,我们必须离开这依依不舍的我发坤大哥的家……
说到扫墓,金花嫂子想起了贷款扫墓的往事,又哭泣起来。好在这次我们有车,不再需要金花嫂子贷款扫墓了,我们要带上他们母子,体体面面地以英雄亲属的资格,好好为我发坤大哥祭奠一番……
汽车又开始了驾驶,即将离开我发坤大哥的家乡,在烈士的故乡,烈士的“气场”强烈,我总觉得烈士时时刻刻在我身边,仿佛是当年他的亲和,在微笑中伴我而来而去……
这时候,我才发现,高高的青山被羊肠小道和简易公路缠绕,青山在旋转,青山似在飞,转瞬间我明白了金花嫂子说的那一句话:“只见青山转,不见亲人来”的含义……
此时,勇刚战友唱起了当年唱着走上战场的那歌曲《再见吧,妈妈》,“当我从战斗中光荣牺牲,您会看到盛开的茶花……”哦,花儿为什么这样姹紫嫣红?31年来,我发坤大哥虽然不能再光顾家乡,可此时烈士故乡沿途怒放着的姹紫嫣红的杜鹃花,那不是我敬爱的发坤大哥化身么?祖国,在战士心里,您不就是我最神圣的母亲么?正是英烈的鲜血和生命,化作甘露,才会让祖国繁花似锦,大地染绿,青山碧翠……望着车窗外急速掠过的杜鹃花,大兵我频频按动快门,希望多多地拍摄下化作姹紫嫣红杜鹃花的我发坤大哥……
“只见青山转,不见亲人来”,祖国啊,您听到了您最优秀的儿女的呼唤了么?难道昂首走向战场视死如归的英雄,还不如那些矿难死亡者更有价值么?……